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措施探究

蒋秋红

广西桂林灌阳县灌阳镇初级中学邮编:5416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我国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同时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从德育现状来看,我国十分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所有的要素中,德育是五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者也都开始针对初中教育进行深度研究。其中初中班主任德育水平是能够影响到教师工作效率以及学生品格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对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更好的推动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水平,进而培养更加优秀的初中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传道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制度的发展以及完善,我国越来越重视德育对人的教育作用。在当前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体系中,初中班主任是担任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主体。当前我国各地区初中阶段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初中缺乏专业的德育老师,因此德育工作往往需要班主任以及其他科目的任课老师来担任。这就使得班主任在当代初中教育体系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帮助和引导学生塑造品德和心理发展,同时班主任也是学生最信赖的人,其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关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较多,对于学生而言,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可以说,班主任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引路人。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班主任的重要地位,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初中的初中德育情况为案例,并针对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更好的推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概念界定

我国学者针对班主任进行了概念界定,即认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最核心的领导和组织任务,是负责一个班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多个方面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教育者,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帮助联系学生、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班主任与任课老师有极大的区别,其重点体现在任课老师主要是负责班级的教学工作,在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欧洲等国家就教育体系纷纷采用班级授课制。在1901年我国清政府也开始推行了班级授课制。任课老师更多的精力负责班级学生的学习以及相关科目的教学工作,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而班主任除了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等相关工作,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思想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德育是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多个方面的教育过程。通过加强教育者的实践认识和思想体验,使其能够形成更高的道德品质,其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民主与法治、以及世界观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针对初中生开展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这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在初中阶段开设了《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课程。从初中低年级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内容也开始从浅显到深奥,教学方法也开始逐渐多样化,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三、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对策

(一)更新德育观念

班主任的德育意识是提升初中班主任工作德育效果的关键。班主任应深刻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在德育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此外,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在任何阶段的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双主体的教育模式,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并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两个角度共同推动德育工作的展开。教师更新德育观念,尤其要重视德育实践环节,通过积极组织德育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更好的帮助提高初中生的德育认识以及道德体验水平。教师要想更好的更新德育管理,就必须充分发挥双主体德育观,推动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间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统一。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以及教育现状已经表明,在新时代德育教育体系下,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者身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发挥德育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二)寓德育于实践活动之中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以说教为主,这种方式不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而且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因此,班主任应当创新德育教育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当前初中阶段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初中教师在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更好的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学生是教学和活动的主体,因此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初中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科教学的特征,不能违背普通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积极推动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能够发挥德育的重要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

为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班主任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首先班主任可以利用晨会,开展品德教育工作,为一天的课程学习奠定积极向上的基调,班主任可以在晨会中创新形式,积极将各种德育类信息传递给学生,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例如,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以及德育教师可以巧妙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更加直观和生动的为学生创设情景,辅助德育工作的展开,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从而更好的推动和实现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低,且难以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直观的理解,而多媒体技术中包含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样化的信息,有利于更好的帮助学生展示德育的相关内容。同时,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更加开放,多面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中班主任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更加科学的通过语言,表情以及眼神等方式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更好的与学生互动,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对于初中班主任而言,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依然面临不少的问题。通过文章的研究,发现主要是德育观念落后、德育方式单一、班主任个人素质不强以及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与德育工作的配合等。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从长期来看也不利于我国初中生教学工作以及教育体制的培养和完善。要想更好的推动我国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就需要初中班主任从以上三个方面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和改善,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自身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雯. 浅析初中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渗透德育[J]. 考试周刊,2022,(01):17-20.

[2]尹彦平. 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的对策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1,(36):131-132.

[3]汪家慧.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J]. 初中生(中旬刊),2021,(12):17.

[4]展宗瑶. 浅谈“立德树人”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的新举措[J]. 考试周刊,2021,(3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