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中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侯贵峰

榆林市第五中学 719000 陕西 榆林

摘要: 话题作文已成为近年全国中考作文的重头戏。笔者从近年的教学实践出发,由五个环节浅析了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指导。

关键词:话题作文;      材料;文体;     布局

   作文号称语文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话题作文倍受青睐,但要想在考试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漂亮的作文也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一些技巧。

一、吃透材料,审准话题

话题作文的内容尽管相当宽泛,但并非没有限限制,因此审题同样重要。如果掉以轻心的话就可能犯脱题的错误,审题仍然是话题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中确定的,审准了话题,才能让立意锁定话题,使行文不脱轨。话题作文地由四部分组成的: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材料语、提示语中隐含着命题者的意图,如骒范围及立意的某种限定,常常能给我们一个启发、一点引导、一种开发的角度。如这样一个话题作文: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些界限一定要分清,甚至不可越雷池一步;而有些界限必须打破,否则就会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请以界限为话题作文。这个提示语就启发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立意,可寻找不可打破的纪律、规律、法律去写,也可寻找可打破的僵化思想、陈旧观念、人间隔膜等来写。

另外,话题本身也能给我们暗示,话题如果是词或偏正短语,常常规定着写作范围。如心灵的选择,这个偏正短语话题就规定着只能是心灵方面的选择,而不能写成选择书籍选择朋友或其它的。主谓或动宾短语常常规定着文章的主旨。如尊重历史。并列短语实际是一种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两者都要写到,并把两者的关系提示出来。

二、化大为小,小题大做

话题作文的范围一般比较大,学生天马行空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这样就需要切分话题,化大为小,分解出子话题来。一般说来,话题的字数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数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化大为小的简单办法就是在话题前或后面加上若干个词语,对他进行修饰限定或补充,使得大题变小。如以尊重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在话题前后填上一些词语就会变成尊重是相互的“”驾起尊重的桥梁、学会尊重体味尊重呼唤尊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生命等,这样就容易入手写作了

三、,确定文体

审题立意之后,我们写作前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探宝呢?其实我们的写作素材俯拾皆是,但我们常常身在宝山不识宝。我们可以走进教材,从课本中寻找材料,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不就是作文最好的材料来源吗?还可以融其它各科知识于作文中。另外,纷繁多变的现实生活也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如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我们要想为压力”“平反的话,可用物理课本知识没有压力,黑水不会自动跑进钢笔,生物课本中知识没有压力,我们血液循环就不能顺畅进行,因为流到脚底的血液就再也回不到心脏,还可以引用语文课本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话。现实生活里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由于压力、严重失眠,也正由于压力,使他努力,最终成为倾倒无数观众的著名主持人。

话题作文选择文体天地宽,但并不是不要文体,但究竟要选择何种文体,要根据手中的材料而定,还要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优势而定。如果对某一问题认识比较透彻,而又有一些典型的事例,就写成议论文,如果有话题方面的生活经历,不妨写成记叙文或加工成小说。文本无性,宜顺性为文。有人感情丰富,长于交谈,就可选择记叙文;有人想象丰富,善于虚构,就可选择童话、小说等;有人理性思维强,就可选择议论文。另外不擅长的文体千万不要尝试着去写。

四、拟好题目,快捷入题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我们要想办法使文章有一双慧眼,让阅卷老师对文章一见钟情。话题并不等于题目,用话题作题目旧万不得已的下策。拟题的简便方法是:可在话题前后加词作标题,如以尊重为话题的作文,可拟成敬人者,人恒敬之与尊重握手尊重的魅力;还可以用文章的中心作标题,如尊重是一种美德

拟好题目后,找到与写作素材的直接联系点巧妙切入,快捷入题,将文章的主体内容尽快表现出来,切忌开篇松散,不扣题眼,离题较远。

五、谋篇布局,打造亮点

确定了文体之后,就可以谋篇布局,最好打打腹稿或列列提纲,有些同学率然提笔,边想边写,思维很乱,往往写不下去了,又想另起炉灶,这样常常欲速则不达

展示亮点是提高文章品位的手段,是攀上发展等级的途径,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下功夫,可精心设计出精彩亮丽的凤头,使其闪亮登场;可用心构思出有序而充实的猪肚来,使文章丰富详实、生动具体;还可细心营造出响亮有力的豹尾

,使文章回味无穷。另外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创新,我们还可在文章曲折、生动、创新等方面出采。

虽然文无定法,但只要我们用心琢磨,还是有些锦囊妙计的,这些应试技巧,能帮助我们避免走弯路,打造出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2021陕西语文中考说明》《2022陕西语文中考说明》

   【2】日新著《语文学习法(中学版)》第109页;新世界出版社

   【3】曹明海、马先义著《语文教育学》第68页第2段;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