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管理研究

郑丽丽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431

摘要:本文目的在于探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教学管理的意义和策略。评价高校教育对于全球创新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其推动教育质量提高的动力。进而提出重塑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向以生为本转变等四个核心策略,重建课程体系、推动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改变教师角色,实现由单纯知识传递者向创新活动引导者的转变,优化管理机制、构建高效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这些战略共同组成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基石。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教学管理

引言

高等教育在全球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功能。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育质量与国家创新能力及竞争力有着直接联系。本文以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对它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创新策略。通过对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师角色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本文致力于创建一种能满足未来挑战的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机构在全球创新体系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毕业生为社会发展奉献着至关重要的人才资源。在经济和科技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既为人们提供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是创新思想的孵化器。这类教育机构特有的开放性与探索精神为学生接触新理论,新技术与新观点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而这些新奇的因素正是促使全球创新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石。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大学的作用得到了不断发展,已由传统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积极参与者。创新人才培养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发挥着核心驱动作用。创新已经成为持续发展经济体系下推动增长的关键要素,高等教育机构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基地。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着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从而关系着全社会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强弱。

2.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教学管理的策略

2.1 教学理念的革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在这种战略中,教师角色由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引导者与促进者。这一变化需要教师养成更加耐心的态度听取学生的意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与学习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内容设计应更多关注学生参与感,提供实践机会,比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体会。另外教育机构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大量资源与平台。其中包括构建数字图书馆、在线课程和虚拟实验室,并鼓励学生从事科研项目与创新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兴趣与需求对知识进行自由探究,进而启发创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2 课程体系的重构:跨学科课程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又以重构课程体系为重点战略。在社会问题与科技挑战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单一学科知识已经不足以应对问题。所以高校有必要对跨学科课程进行设计,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与创新能力。这一课程体系的重建需要大学超越传统学科界限、融合不同学科知识与手段。教育者有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自然接触并运用多学科理论及实践。比如,它能把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设计思维与商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综合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多角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另外,高等教育机构要主动配合行业,把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案例带入课堂,使学生能在现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跨学科知识。与此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研项目及实习,并通过实践经验巩固与扩展所学内容。通过这种课程体系的重建,使学生既能学到多门学科知识,又能形成创新能力,以迎接未来社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2.3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传递者到创新引导者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教师角色转换是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认为教师是知识传递者,承担着向学生单向流传递知识点的任务。但在目前创新与综合技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教育大环境中,老师的作用应该更多地向作为创新的引导者与启发者转变,去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要实现这一角色转换,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把握行业动态、科研进展等最新动向,才能把前沿知识、问题引入课堂。与此同时教师要发展自己的指导与辅导能力,以启发性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讨论,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解答。教师也要设计与实施学生主导型教学活动,比如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等,这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可以在探究未知和解决问题的练习中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在旁边进行引导并提供所需资源与支持。

2.4 管理机制的优化:建立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

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对于保证教育质量,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类系统能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反馈,有利于教育管理者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要建立这一体系,首先必须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它应该包括学生学习成效,教学活动质量,教师教学方法及课程内容创新性。这些指标应当是可操作的、可量化的,以便利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教育机构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质量数据进行收集与加工。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来搜集学生的学习资料,并通过学生与教师的问卷调查来收集他们的反馈,同时使用学习管理系统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果。教育管理者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后,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计划及内容进行调整,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确保评估系统客观公正,仍需构建包括自我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在内的多元化评估体系。每项评价均可从不同侧面体现教学质量与成效,互为补充共同组成综合评价体系。

结束语

本文所提策略,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支撑作用。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程体系、转换教师角色、优化管理机制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要素。落实这些战略需要高校管理层,教师及政策制定者等多方力量,以构建一个更有力、更灵活、更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上述战略实施成效的认识,并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创新提供一个新视角。

参考文献

[1]李知瑶, 孙立宁. 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高校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分析与实践[J]. 大学, 2022, (25): 165-168.

[2]朱玥霖. 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开展路径研究[J]. 科教导刊, 2022, (24):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