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客家文化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黄桦

福建省三明市妇联幼儿园 365000

摘要:幼儿时期正是发展个人综合素养的黄金时期,是培养幼儿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幼儿启蒙对于幼儿未来成长发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启蒙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帮助幼儿开发大脑,促使幼儿智力以及想象力的有效提升,还有利于促使幼儿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幼儿美术教学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客家文化,有利于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还有利于幼儿深刻感受祖国的别样文化魅力。

关键词:客家文化;幼儿;美术教学;应用策略

前言:

幼儿教育主要是对幼儿实施智力开发以及情感培养,而幼儿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促使幼儿逐渐形成美术情感。美术教学作为幼儿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教学进而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作,潜移默化的增强幼儿对于美术的了解,不仅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丰富的情感,引导幼儿逐渐形成良好品德奠定有利基础。本文,通过将客家文化融入至幼儿美术教学,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综合素养提供有利保障。

一、客家文化对于幼儿美术教学的启发作用

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逐渐形成鉴赏能力、感知能力、表面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而客家文化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教学资源,如,客家文化当中的民俗、戏剧、舞蹈以及音乐等,都能够为幼儿教学的更好开展而提供多样化的内容。除此之外,客家文化极具地言特色,将其运用于幼儿美术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有利于培养幼儿情感的表达,为有效培养幼儿艺术表现能力与创作能力的形成奠定有利基础[1]

二、客家文化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了解客家文化,丰富幼儿美术教学内容

客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发展,客家文化彰显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充分展现出文化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独特优势和魅力。而将客家文化应用于幼儿美术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认知,还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艺术鉴赏水平。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客家文化、挖掘客家文化当中的精髓,将其引入幼儿美术教学中,为有效丰富幼儿美术教学内容发挥积极作用。

例如,教师在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时,可以将客家的提线木偶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这是一个具有非常悠久历史底蕴的传统文化,教师将提前准备的提线木偶近距离展示给幼儿观看,还可以将自己提前练习的木偶表演给幼儿看。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有效调动幼儿对于客家文化的探究兴趣,还有利于幼儿在近距离观看和接触木偶时,从而潜移默化的增强其美术鉴赏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制作简易的提线木偶,待幼儿都制作完成以后,再组织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木偶剧的表演。在提线木偶的制作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合理利用客家文化,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

客家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的艺术形式在幼儿教育启蒙阶段,有利于强化幼儿对于美的认知。在以往的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过度重视美术知识的普及和美术技巧的教学,反而忽略了对于幼儿美术鉴赏能力的有效培养,不仅严重限制了幼儿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也不利于激发幼儿对于美术的自主参与意识。基于此情况,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合理利用客家文化,以此来强化幼儿对于美的感知力[2]

例如,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而向幼儿播放芷溪花灯的视频,在幼儿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一边向幼儿讲解芷溪花灯的历史。从而让幼儿了解到芷溪村游花灯是客家非常传统的一项活动,更是我国非常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幼儿通过视觉、听视的双重熏陶,更深刻的挖掘客家文化当中的色彩美以及独特的魅力。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制作花灯,让幼儿切身的感受客家文化中蕴含的独特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幼儿对于美的挖掘和感受能力,为进一步的强化幼儿美术综合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借助多样化美术指导, 为幼儿营造感受美机会

幼儿正处于系统学习的重要启蒙阶段,因为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幼儿在美术创作,或者是美术鉴赏过程中,很可能因为画作内容过于抽象,从而无法系统的理解。此时,需要教师针对幼儿展开趣味性的技术指导,更好的帮助幼儿了解如何发现美、如何鉴赏美。

例如,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时,可以将节庆民俗融入教学活动中,节庆民俗作为客家文化至关重要的内容,其主要是由客家先民在无数的迁徙过程中,针对各地的风土人情进行吸收融纳,最终形成了节庆民俗。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将其发扬和传承下来,客家节庆民俗表演活动已经逐渐形成其特有的魅力和个性[3]。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融入游龙与舞狮等节庆表演活动,并且积极引导幼儿挖掘其中的独特美,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不仅自主动手制作简易游龙和舞狮,还让幼儿自行编导一个客家节庆民俗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幼儿的专注力,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并且潜移默化的感受客家文化当中蕴含的独有美。

总结:

美术创作教学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们非常喜爱的一门课程活动,有利于引导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最终基于自己的认识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将客家文化应用于幼儿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美,再引导幼儿借助美术语言,从而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出来,进一步的强化幼儿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力,为培养幼儿形成美术核心素养,以及促使幼儿综合素质的有效形成奠定有利基础。

参考文献:

[1]南尚龙.幼儿园客家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深圳市坪山区Z园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30):81-84.

[2]张一明.浅析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开发利用[J].中华手工,2021,(04):58-59.

[3]罗爱萍.探究客家文化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0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