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的教学策略

周玲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城南中心小学 福建省宁德市352100

摘要作为红色文化遗产的一种主要形式,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根据他们认识事物的特征,采用用材料来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用小标题来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脉络,用讲故事练字训练等方法,加深他们对革命精神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部编教材;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

引言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类文本教学时,尽管老师们很看重此类文本,但因为种种原因,常常会出现不知从何开始进行的现象。作为一个老师,要根据课文的特征,从阅读课文内容,读出文本情感,传承革命精神文化,表达自己对革命英雄人物的感情等几个角度来进行,从而把握住了课堂教学的要点,推动了“文-道”相结合,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一、借助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部编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用的革命文化题材作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造成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大,对他们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帮他们收集材料,用这些材料引导他们进入文本,能够减轻他们的学习困难,充实他们对文章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的《朱德的扁担》中,“朱德”这个人物是什么人呢?何为“会师”?朱德为何要和毛主席率领的部队会合?由于教材中的问题与学生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别,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意义、精神和价值。因此,在上课前,老师可以安排同学们去寻找朱德和红军长征的相关信息,老师们依次给他们讲解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接着引导他们去看文章,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

二、借助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

利用次题目,使文章变得简短,有助于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在部编的教科书里,选择了一些比较长的革命文化知识的书籍,这会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在这一类的书籍中,老师可以要求他们根据文本的具体情况,为他们设计一个适当的小标题,然后让他们通过这些小标题,把文章的脉络理清楚,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小英雄雨来(节选)》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通过默读,为文章设计适当的副标题等方式,来梳理文章的脉络,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总体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所给的例句,同学们设计出相应的副题目。通过这样的“副题目”,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他们对雨水的感悟能力。再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狼牙山五壮士》时,由于文章篇幅太大,不能从全局上掌握全文,就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难度。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所学到的“加快阅读速率”的方法,迅速地进行文本的阅读,并按照文本的内容特征,对文本进行分级,制定出各个章节的小标题,在同学们将每一部分的小题目都列出来以后,由同学们通过小标题来掌握全文的大意,能够将长的文本读得很短,引领全文的中心思想,为深入进行深入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感情读,读出英雄味道

许多具有革命文化内涵的文章都包含了作家深厚的感情,让他们进行情感体验是理解文章情感的一种有效途径。老师要以课文为基础,把握重点词语,并注意引导学生有情感地阅读,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英雄”的滋味,感受到他们的革命精神。比如四年级上册《黄继光》,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上甘岭战场,黄继光为了夺取597.9高地阵地,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挡住敌军火力阵地,以自己的身体挡住敌军炮火,英勇就义,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部编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许多主人公的故事,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机械教学,他们的英雄气质很难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所以,老师要擅长与文本特征相融合,用有情感的方式,让他们对文本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让他们能够从他们的行为中得到影响,让他们自觉地坚定要像他们一样去学习,更好地发扬他们的革命文化。

四、借助讲故事,传承革命文化

通过对红色文化的阅读,可以进一步发扬和继承革命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继承红色文化。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讲故事的情景,让他们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革命故事,从而对他们进行一种无形的情感教育,从而将革命文化进行传承。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中,教师出示了与泼水节相关的四个词,让他们根据所给的词汇描述周总理与傣族的关系,然后用所给的词汇来描述周总理在泼水节中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去阅读那些词汇,并结合文本中的图片,找到与“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有关的四种东西有关的语句,并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出来。通过找出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事物代表的句子,就可以了解到故事的主要内容,老师也可以给学生们适当地给他们准备好的工具和物品,让他们在做动作的时候,能够给他们搭建一个很好的框架。有了这个框架,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加深学生对周总理亲切,还能加深傣族人心心相印的精神的理解。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课文的特征,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必备的教学架子,使他们能够通过架子和文本语言进入到文本之中,把这个故事给了解清楚,把这个故事讲清楚,能够让他们对这个角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让他们对革命精神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五、借助小练笔,抒发心中情感

以真人真事为素材,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表达着作家对主人公的深厚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把握好课文中能够让他们表达自己情绪的练笔点,指导他们做小习作训练,能够让他们对主人公产生一种敬畏之心,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主人公的感情。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毛泽东因为毛岸英的死,想起无数革命烈士为祖国和民族的福祉而抛头颅、洒热血,并作了一首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以此作为一个教学的起点,引导他们去寻找相关的信息,去学习那些为了国家而牺牲的英勇子女的事迹,阅读他们的事迹,并且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然后把他们的话记录下来。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的语文课堂中,通过使用副题目,可以使学生迅速地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中心思想;在情感的帮助下,能让学生真实地进入到历史的情景中;在小习作的帮助下,让学生和课文作者产生共鸣,让他们切实地体会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价值,从而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连忠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类课文的作业设计与使用[J].教学与管理,2022(35).

[2]方蓉飞.“开放语文”理念下“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J].小学语文教师,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