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慢性疼痛危险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慢性疼痛危险因素研究

詹江花  黄玉云

安溪县妇幼保健院  福建 泉州362400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慢性疼痛(CPHP)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后12周进行回访,依疼痛程度分为CPHP组(30例)、非CPHP组(50例),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后并发CPHP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妊娠次数、术式、附件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合并高血压及术后急性感染等方面差异不大P>0.05,但子宫腺肌病、术前疼痛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疼痛评分高、合并子宫腺肌病是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后合并CPH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合并CPH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疼痛评分高、合并子宫腺肌病,重视对高危患者的及时跟踪随访和诊疗是控制疼痛的关键。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慢性疼痛危险因素

子宫肌瘤属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子宫切除术是最为主要的治疗手段[1]。手术可经腹部、经腹腔镜和经阴道等途径实施。由于手术会对子宫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创面在修复期间会产生刺激性疼痛。也有相关研究指出,术前疼痛越高或合并子宫腺肌病等也是引发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慢性疼痛的主要因素[2]。为进一步探究良性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本文对我院治疗的8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0~50岁,平均42.26±3.51岁。纳入标准:子宫肌瘤超过12周子宫者;肌瘤低于12周妊娠,但子宫出血量较多;同意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子宫超过妊娠20周。

1.2CPHP评估方法和信息采集

    术后12周通过门诊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 0分:无痛,10分:剧烈疼痛。据此分为CPHP组、非CPHP组。采集两组患者相关信息,包括年龄、妊娠次数、手术相关指标及合并症等。

1.3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分析相关数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慢性疼痛(CPHP)危险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2.1单因素分析

两组年龄、妊娠次数、术式、附件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合并高血压及术后急性感染等方面差异不大P>0.05,但子宫腺肌病、术前疼痛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良性病变子宫切除术后合并CPHP的单因素分析

因素

CPHP组

(n=30)

非CPHP组

(n=50)

χ2t

P

年龄(岁,

48.2±4.2

48.4±4.6

0.194

0.846

妊娠次数(

1.9±0.4

1.8±0.6

0.810

0.420

子宫腺肌病[n(%)]

8(26.67)

4(8.00)

5.124

0.024

术前疼痛

7(23.33)

3(6.00)

5.150

0.023

术式[n(%)]

0.105

0.746

开腹

4(13.33)

8(16.00)

腹腔镜

26(86.67)

42(84.00)

附件切除[n(%)]

5(16.67)

10(20.00)

0.137

0.712

术中出血量(ml,

112.5±26.8

110.4±25.3

0.352

0.726

手术时长(min,

129.3±33.6

120.6±30.6

1.187

0.239

合并高血压[n(%)]

3(10.00)

6(12.00)

0.075

0.784

术后急性感染[n(%)]

11(36.67)

10(20.00)

2.690

0.101

2.2子宫切除术后合并CPHP的多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疼痛评分高、合并子宫腺肌病是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后合并CPH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讨 论

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的女性,以月经和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部不适为典型症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性激素水平[3]。首先,子宫肌瘤与遗传关系密切;40%~50%的患者染色体结构存在异常现象。其次,子宫肌瘤与激素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激素分泌旺盛的生育年龄容易高发;怀孕期间雌、孕激素分泌量增加,易诱发子宫肌瘤。对于经药物治疗无效者且不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选择子宫切除术。但是临床当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相关研究指出,可能与附件残留、神经压迫等存在内在联系。

    经本次研究显示,术前疼痛越严重或者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导致子宫切除术后合并CPHP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术前疼痛症状会诱发中枢敏化,因手术所造成的组织及神经创伤,激活了伤害感受器。假如机体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的兴奋性就会逐渐增强,造成非疼痛触觉刺激时也会感觉到疼痛

[4]。而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发生炎症的风险较高,便会对中枢神经造成一定的影响,使神经末梢对疼痛的敏感性有所提升[5]。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临床诊治当中应充分认识到影响术后并发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并积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术前疼痛评分高、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切除术后合并CPH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积极干预,以减轻疼痛程度和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曲雪青,蒋业忠. 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慢性疼痛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8):1977-1980,1986.

[2]叶容娇. 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J]. 西藏医药,2022,43(5):36-38.

[3]王莎,侯征,贺豪杰,等. 子宫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5):385-388.

[4]龙腾飞,黄苗苗,张英,等. 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热高危因素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3,58(6):1011-1015.  

[5]曲世楠.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及术中出血量影响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4):43-4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