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30
/ 2

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路径研究

韩欣

  宣城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管理办公室

(中共泾县县委党校 242500)

摘要基层领导干部身处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和最前沿,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的先遣队和排头兵,责任极为重大,使命非常光荣。而层工作情况复杂、任务繁杂,呈现出任务重、压力大、检查考核多、接待工作重、工作环境差、晋升空间小等一系列特点。面对着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因素的困扰,基层领导干部受到来自工作、家庭和自身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轻则无法工作,重则导致抑郁症、自杀等行为。所以本文简述了基层领导干部的压力,并提出建议帮助领导干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领导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目前我国基层治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为成功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提供了坚实支撑。在基层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人员的付出,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难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基于此,本文从基层领导干部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帮助领导干部养成良好的健康心态展开论述。

  1. 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的压力及原因

   基层事务杂、多,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将政策送到群众中,还要向上反映群众需求;同时基层领导干部还要照顾家庭,工作、家庭等多方压力,可能会导致基层领导干部出现紧张焦虑、心理失衡、抑郁倦怠等问题。

(一)多重任务的工作压力

     一方面,由于乡镇政府机构的工作范围广、涉及面宽,基层公务员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包括政策落实、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基层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他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层的年轻力量少,专业骨干少,招商引资水平低,导致人力财力都比较欠缺,常常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此外,一些乡镇政府机构还存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等问题,导致基层公务员需要承担过多的工作任务和责任。

(二)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压力

     基层领导干部不仅是要完成工作,同时也要照顾家庭。然而,“两眼一睁,忙到熄灯”、“5+2”、“白加黑”的常态化工作格局,繁忙的工作让基层干部无法更好照顾家庭,可能由此产生对家人的愧疚,进而影响家庭关系,更会让干部自身身心俱疲(张念慈,2020)。一方面要承受家人的抱怨,另一方面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愧疚,面对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社会各界的监督,他们有时难以得到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也无法得到情感上或物质上的支持帮助,心理压力自然会增大。

(三)媒体监督的舆论压力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短视频、微信、微博等平台逐渐成为热点事件、舆论等的产生、发酵平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媒体的监督下,虽然一方面可以促进干部们的干事效率,但另一方面也会使基层领导干部小心翼翼、害怕出错,不仅会造成工作的完成,也会让基层干部处在高压下,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心理压力,影响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些时候,个别群众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不良信息,断章取义甚至制造不良舆论,这些不实的信息不仅影响基层干部工作的开展,而且会导致影响个体形象,更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横向比较的晋升压力

      基层工作不仅多、杂,而且工作环境一般较差,远离大城市,同时工作可能也比较苦,也可能会被群众误解。与此同时,同批的同学、同事,可能在大城市发展较好,工资水平也更高,对比之后觉得自己各方面条件都不如他人,由此产生心理失衡问题。同时,我国现行行政组织的金字塔结构导致只有少数人能够上升到更高的职位,大多数公务人员大半辈子都处在基层(袁宜,2021)。升职的无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基层干部受这些因素因素影响,非常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挫败感和心理失衡。

  1. 基层领导干部心理调适的路径

(1)自身层面

一是加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年龄多为中年人士,受学历水平和年龄的影响,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不把心理疾病当回事,认为这是小问题,更有甚者把心理疾病认为是无病呻吟、没事找事。缺乏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压力的增大,导致心理障碍严重,从而影响工作、健康。所以对于基层干部而言,正确认识心理问题,重视心理健康,才有利于自身的压力的缓解。

二是及时寻找外界帮助。心理问题在我国,特别是县乡等地区,接受程度不高。多数人认为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疾病,这也导致了在心理问题产生初期,不愿意寻找外界帮助,最后恶化了心理问题,发展为心理障碍。基层干部作为国家公务人员,更应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基层干部在感觉自身出现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严重时去往心理科或者精神科治疗。

三是改正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多数基层干部走向深渊,都是攀比、侥幸等错误心理的出现,究其原因,也不过是心理产生严重失衡。第一,基层领导干部要树立“健康是第一位的理念”。及时发泄不好的情绪,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在工作之余,多加强锻炼,培养画画、书法等高雅的情操。第二,基层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自己。正视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不一味与他人比较;在工作中做到不失自我,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魅力(吴泰青,2018)。

(2)外界层面

     一是加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党校系统应该引进专业心理人才,与医院心理科或中小学联合开展办学,搭建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领导干部逐渐掌握缓解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与此同时,可以成立专业的公务人员心理平台,公务人员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及时寻找专业认识的帮助。

      二是加强组织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关心关爱。上属部门定时定期对基层干部的人文关怀,可以让基层干部感到组织关怀。也可以多多开展基层干部谈心谈话,让基层干部的情绪、矛盾及时化解在第一时间,同时帮助落实足够的休息时间,减少干部的加班问题。上级部门可以在一些节日前后举办特色的文体活动,舒缓基层干部的压力、疏导不良情绪,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吴朝华,2020)。

参考文献

[1]张念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13):24-25.

[2]袁宜.基层中青年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现状与心理疏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2):76-78.

[3]吴泰青.浅议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2):231-233.

[4]吴朝华.对增强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 20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