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农村幼儿园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3

利用农村幼儿园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究

蒙甲秀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中心幼儿园  547114

摘要:农村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内部资源,而这些往往是城市地区所缺乏的。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的课程价值,可以增加农村幼儿园课程的丰富性和形式,使其很好地适应农村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因此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社区资源和地方传统文化开发以耕读苑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园本课程。因此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的农村教育资源,探讨利用农村幼儿园耕读苑的环境特点来设计开发园本课程内容,以及耕读苑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农村幼儿园耕读苑园本课程教育,必须根据农村的特点,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在为幼儿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良好的保障条件的同时,促进农村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耕读苑;园本课程

引言:目前,由于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化发展,使得农村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得到了系统性的优化,通过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帮助幼儿系统地拓展对耕读文化优秀表现形式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课程的丰富性和教育性。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农村幼儿园应继续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促进农村幼儿园耕读园本课程的开发,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农村幼儿园在利用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发课程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本文中,作者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探讨农村幼儿园如何利用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农村幼儿园耕读苑的环境特点

(一)自然性

大自然是一本儿童永远读不完的天然书籍,也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课堂。在大自然中,儿童不仅可以获得体力上的锻炼和原始知识累计,还可以在自然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从而使灵魂得到美化。因此为拓宽儿童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我们幼儿教师需要向大自然和更广泛的社会寻找素材。而在农村幼儿园搭建耕读苑来开发园本课程,就能帮助幼儿可以更近距离的观察各类植物、水果和蔬菜,以及流动的河流和草地上的晨露,从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因此利用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对儿童理解自然和世界的变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开放性

在幼儿教育中开发以耕读苑为基础的园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育狭窄的功能划分,体现了开放和融合的理念。使利用农村幼儿园耕读苑开发的园本课程可以是果树生长的地方,也可以是羊群吃草的地方等,使孩子们不在局限于传统的课程教学而是可以自由的在耕读苑中进行玩耍、绘画和阅读,环境的开放性将儿童从封闭空间的规则和条例中解放出来,释放他们的天性,使他们真正与自然融为一体。

(三)生活性

耕读苑的环境设计是为了让幼儿回归生活。让孩子在自然中体会生活和学习的真谛,在耕读苑课程中教师让孩子自己从蔬菜园里采摘蔬菜,在水池边清洗,在田野里寻找柴火燃烧,再小心地敲打鸡蛋和理菜等。让孩子在耕读苑里,真正的学会一些生活技能,真真正正的实现玩中学和学中玩。

 二、耕读文化的深厚底蕴

“耕”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即从事农业劳动,耕田可以收获庄稼,获得丰硕的果实,以实现养家糊口,强身健体。“读”简单理解就是读书,读书可以学习知识,成就礼义,修身养性,强化道德。随着岁月和时代的变迁,耕读文化的内涵渐渐丰富起来。从最初强调自给自足的精神,到追求崇高的理想抱负建设美好家园的人文精神,耕读文化创造了一幕幕的美景,温暖了世人的生活。虽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对思考和学习上要求依然不能放松。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立足于耕读教育和读书文化的深厚底蕴,继承和传递耕读教育和读书文化的精神,即"以教养身,以读悟道",始终保持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做一个有德行、有觉悟、有情怀的学子。

耕读教育的内涵可以通过儿童的体验、观察、阅读和思考来寻找。在田间地头,在播种、补种、除草和收获中,在耕种、喂养、收割和筑巢中,以及在劳动游戏、练习和竞赛中,不仅锻炼了学生体能,而且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到生活的复杂性,感受到生命来自劳动,生命因奉献而多彩,生命因智慧而焕发光彩,生命因勤劳和朴实而充满活力。通过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教学,可以让幼儿明白除了书本上的生命概念,我们还可以从农耕中了解到,生命不仅有阳光和雨露,也有冰雹和雷鸣,生命可以像小草一样不怕重石压身,也可以像野花一样努力绽放,哪怕只是一瞬间。人生总有两面,一面是幸福,一面是忧郁,一面是梦想,一面是现实,人生就是不断从现实走向梦想。同时文化影响人、改造人、塑造人,所以人的发展是幼儿园文化的主旋律。为了让耕读文化走进校园,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的特点,在教室里为学生组织不同的农业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收集当地农作物的名称,了解其生长特点和农民如何在田间劳作,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管理和收割过程,并记录其生长情况。让学生了解“成长”需要辛勤劳动,“收获”也需要辛勤劳动,教会学生在实践中强健自己的体魄,开启自己的心灵,体验成长的快乐。

耕读文化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强大的文化精神,使现代人能够回望人类灵魂的发源地,更新伟大的民族精神,消除现代社会的浮躁,在耕读精神中吸氧,摆脱电子社会带来的疲惫。使学生能够回顾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更新伟大的民族精神。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走进大自然,寻根溯源,扬长避短,回归生活,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修身养性,了解祖先的农耕岁月,体会农民的辛劳,体验校外的耕读生活,探索和联系现代文化,拥抱未来的美好生活,让教育真正培养出有道德的人。

三、农村幼儿园利用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耕读文化是植根于当地、具有乡土特色以及与现代发展有关的文化。耕读作为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一种形式,使得地方文化资源在教育和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农村耕读苑园本课程的开发对幼儿园的学习过程至关重要。在农村幼儿园教学中利用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是幼儿园的核心部分也是完善幼儿园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因此,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需要将中华优秀文化与地方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开展园本课程,并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积极利用耕读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加上广西省环江毛南族自治区的地方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以及随着县域旅游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在此背景下,幼儿园可以积极挖掘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展耕读苑活动,并将其纳入幼儿园园本课程进行教学。

四、农村幼儿园利用耕读苑开展园本课程的有效方法

(一)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学前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孩子和家长对环境的要求,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幼儿园环境。便于今后在农村开展各种活动,民俗风情是广西当地非常重要资源。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来丰富幼儿园的耕读教育。同时为促进当地自然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幼儿园可以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创造一个反映本地区特点的学习和教育环境。例如,可以带孩子到户外学习园艺知识,为他们提供小锄头、带喷雾器的水桶、蔬菜种子和其他工具,让他们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挖坑、播种、覆土、施肥和浇水,并每天做好详细记录,实时监测蔬菜种子从发芽到成熟的过程。通过在园内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一方面可以体验到生活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使幼儿园教育变得直观、生动。

(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内容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因此在利用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教育中,教师应将优秀的地域文化有效地融入实际教育教学中,让幼儿通过实际活动了解当地文化的特色,感受文化的魅力,拓展幼儿文化教育的内容,积极引导幼儿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文化传统,加强幼儿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幼儿朴素爱国情感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耕读苑里组织一个有趣的游戏,把孩子们带到菜园里,规定好起点和终点以及游戏规则,让幼儿从起点开始搬运蔬菜,用最快的速度跑到终点,比赛看最后谁搬运的蔬菜最多、最完整。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还能发展他们对农活的初步认识丰富他们的基础认知。

(三)利用当地教育和培训资源,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培训资源已经不足,尤其是科学教育方面。只有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培训资源,才有可能不时减少对科学教育的需求,这也不失为一种实施科学教育交流的方法。在开展耕读和科学教育的联合交流时。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幼儿园的好做法,听取他们的经验;进而反思自己幼儿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改进做好计划。通过模仿和再创造,可以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开发适合我们学校的园本课程。目前已经有一些中小学利用学校的闲置土地建立了独属自己的耕读苑实际基地。通过访问这些有经验的学校,了解别人是如何利用耕读苑为农村幼儿园开设园本课程的。

(四)耕读园本教学应与本地客观条件相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为儿童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当地文化的丰富性和优越性。通过现实生活的体验,儿童可以感受到家乡的文化精神,培养归属感。例如,如果一个农村幼儿园有一个有机花园或一个特殊的风景区,教师可以带孩子们去有机花园,向他们介绍不同的植物和果树。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儿童可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如果当地有文物古迹,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参观,并在参观过程中向孩子们讲解历史和文化。通过讲述历史事件的故事,教师可以帮助儿童体验古代的智慧,并通过正面人物的影响,帮助他们从小播下良好生活意识的种子。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当地资源进行耕读教育时,要充分了解当地情况,再组织实践活动,让儿童有广泛的机会进行实践活动。地方资源课程的内容不应由教师预先确定,而是应与幼儿园的教育功能相结合,同时考虑到幼儿的社会性、情感、能力和认知发展的需要,对预先确定的内容要与全体教师讨论商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五)建立完善的耕读园本课程体系

利用农村幼儿园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兴趣为基础,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了三大课程体系:即耕读文化课程、耕读活动课程、耕读技能课程。对于中国的一些传统农具,如果只是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学生可能会逐渐遗忘或对其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实际的耕读课程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触摸传统的农具:如“磨盘、犁、耙、独轮车、水桶、升斗、草帽、草衣”等。让其真实的通过触摸或利用相关实践活动进行体验式教学,激发幼儿极大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建立完善的耕读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其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加强对自己潜在智慧的开发,重塑塑造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同时利用农村幼儿园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培养创新意识和全面的实践能力。除了开展植物种植课程和自然艺术课程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在耕读课程中收获的花生、红薯、玉米、西红柿、豌豆、萝卜等做成各种美味可口、色彩斑斓的菜肴,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学习技能的同时享受耕读课程带来的乐趣。这些丰富的活动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现美的视角,还让他们有机会感受和创造美,从而有效提升了“耕读”文化的内在价值。

(六)优化耕读园本课堂教学模式

农村幼儿园耕读结合,是一种劳逸结合、物质与知识高度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将耕读文化有效融入到幼儿园本课堂教学中,幼儿园可以利用耕读苑创建一个“七彩课堂”,每周开展一次活动,让幼儿可以通过“七彩课堂”分享学习耕读课程的收获,从而使幼儿的沟通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我园还将耕读文化充分融入到各科教学中,使之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我校的耕读苑园本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知识让幼儿学习用语言述说红薯的特点和形状,从而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教学情况和个体差异及时优化耕读课堂教学模式,来适应幼儿的需要。同时我们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利用农村幼儿园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是对农耕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回归经典农耕文化的呼吁。所以根据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需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和构建知识。

结语: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我们教师熟练掌握耕读文化的底蕴,其中在利用农村幼儿园耕读苑开发园本课程时,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优化和调整教学方式。因此,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应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于幼儿园的实际,充分挖掘农村的不同资源,补充幼儿园的课程,将幼儿园的课程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梅兰. 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 教师教育论坛, 2021, 34(12):94-94.

[2] 孙卓君. 点燃"农味"课程之火,亮出本土特色之路——农村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1(11):3.

[3] 冯秀华. 探究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及方式[J]. 快乐阅读, 2015(2):1.

[4] 张秋萍沈立. 耕读实践中的美育课程实施路径[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2(1):68-69.

[5] 江倩. 利用农村资源有效的创设与开展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 000(035):135-136.

[6] 陆家燕. 田园种植魅力无限——利用田园种植促进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0(10):1.

[7] 刘欢. 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中的利用研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 000(016):P.1-1.

[8] 缪绘华. 寓教于乐——让农村田间资源在园本课程中绽放光彩[J].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