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分析

胡晓平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321017 )

摘要:目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与运作模式,直接关系到该制度的执行效果。文章根据目前的住房公积金执行状况,从角色的转变、管理方式的调整、基本政策的完善三个层面分析了其管理制度的变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与运行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运营模式;改革分析

由于各行业员工缴纳的比例差异很大,有些企业认为这是一种“津贴”,而另一些企业则对其有所限定。当前,由于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够健全,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开展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分析,实现科学的改革体制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中的全面有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为我国民生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发展推动力。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及其运作模式变迁的历史大环境

目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进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分析可知,我国目前的住房公积金体系中,由于受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限制,其缴存主体为城市职工,过去的城市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城乡居民有很大的差别。与此同时,城乡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的结合水平不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小,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女在享有住房公积金的各种权利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执行的不到位和执行不力等原因,一些企业还没有完全办理好有关的社会保险。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到这种待遇,很难保证其执行的公平性和公平性。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及其运作模式

开展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及其运作模式研究,主要可以将内容总结归纳为:企业经营制度的变革、经营制度改革两点,具体研究内容可以总结归纳如下:

(一) 企业经营制度的变革

开展企业经营制度的变革研究,主要可以将研究内容总结为:作用对调、业务方式发生变化两点,具体研究内容可以总结归纳如下:

1. 作用对调

从实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公益性工程,它的运用不仅可以实现资金的最优分配,而且可以改善目前的房地产业的基础属性。目前,进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分析可知,国内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业务范围也已经从原来的范围扩展开来,在发展的全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全面地考虑到人民对住房的实际需求。通过对目前国内住宅行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供需不平衡的结论。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长期着眼,并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对房屋建筑体系进行科学的设计。

要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对它进行重新调节,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相关主管机关应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措施,优化既有住房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的最佳分配。当前,我国住房公积金体制的变革主要集中于解决“调控失灵”这一问题。这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房地产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今后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应当尽量把它从最初的房地产开发的市场转向对住宅资源进行最优配置,使闲置资本的有效使用。要充分利用它在保障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还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补偿,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2.业务方式发生变化

要实现住房公积金的角色地位转换,就需要对现行的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和调整,根据目前的现状,住房公积金的参与主体分为三大类: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银行业务部门和缴存人,这三个部门是彼此独立但又互相关联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员工本身并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流程。

住房公积金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由于该体系中个人独立性较强,使得存款人难以全面掌握体系的运作和分配状况。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现有的住房公积金管理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增强其对政策的服务功能的认识。将其纳入现行财政制度的财政管理范畴,并融入到整体的财政系统中,可以更好地改进其封闭性。

(二) 经营制度改革

要想在未来获得最佳和最佳的运作方式,就必须积极地对资源的分配方式进行优化和调整。而其运作最大的支持就是强制性储蓄,也就是要全民参与。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该制度执行的稳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基金的保值功能。从一定程度上讲,它与我国司法救助的一般规律是一致的。通过这样一种强制存款的方式,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解决低收入人群的生存问题。

为了提高现有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方式的科学性和效率,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在实行强制储蓄的前提下,对“低存低贷”制度进行科学调整,切实惠及全体员工。在这一进程中,应该对高收入人群借贷的数量和频率进行严格控制。另外,进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分析可知,要与配贷系统积极协调,调动职工储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可动用资本的比重。为今后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由于强调资产的安全性,造成了资产的“闲置”,很难使其实际功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要想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首先,相关单位应该真正简化目前提取公积金的程序,特别是要尽可能地改变自己过时的工作观念。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员工服务上,让他们可以更灵活、更合理的利用自己的资金。特别是对于员工在进行租房提取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把它设定成租房提取额度的最高限额,这样可以提高办理的便利性和效率,但是也会对一些租房者按照自身的需求进行提取。收取租金的最高限额将根据租金支付。

其次,应扩大现行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扩大到职工住房改建、维修、意外事故和维修等方面。而在贷款范围方面,要将重点放在支持和保证城市低收入群体购房方面,比如目前,以借款人及配偶双方缴存余额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的住房公积金缴存额的倍数作为基础,计算出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在制定相关贷款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低收入人群,比如,按照缴纳年限逐年增加5万元,这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低收入人群。由于缴费周期长,就算是用最少的住房公积金,都可以申请全款。

与此同时国家应该更好的利用住房公积金中的闲置资产,进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分析可知,创造一个有利于区域内资本流动的环境,并尽量拓宽“投资”渠道,比如通过贷款支持经济适用房,从而提升资产的保值和总体效益。

结语:开展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分析,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力将通过对其处理和处理来体现出来。所以,大数据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将大数据运用到房产公积金的管理中,可以极大的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本课题将全面、系统地研究住房公积金业务运行模式,为实现住房公积金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基础与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周蔚.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研究[J].时代金融,2022,(01):57-58+83.

[2]闫志刚.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分析[J].活力,2021,(18):90-91.

[3]魏小平.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探索[J].纳税,2020,14(01):176+179.

[4]王英.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86-87.

[5]刘丽巍.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房地产,2011,(14):68-73.

作者简介,胡晓平,男,1982.01,浙江武义人,经济学学士 ,讲师 ,研究方向:跨境电商、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