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虚无主义对新时代青年学生革命精神的侵蚀及其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3

论历史虚无主义对新时代青年学生革命精神的侵蚀及其对策研究

郑凯文

( 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思想意识融合碰撞,历史虚无主义这种错误的思想也随着多种思想文化涌入中国的大门,妄图动摇中华文化的根基。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历史,图谋政治,更甚否定革命,颂扬改良。革命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革命精神能够为青年思想文化的前进与发展提供动力与支撑,坚守革命精神应作为青年学生进步之基。但现阶段青年学生仍处于思想发展时期,易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阻碍青年学生科学历史观的形成,侵蚀革命精神,妄想实现全盘西化。因此需要立足于青年思想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诉求,积极寻求对策,使新时代青年学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建设者。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青年学生;革命精神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视死如归,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①历史虚无主义从扭曲史实,否定革命入手,意图侵蚀并消解新时代青年的革命精神。基于此,了解历史虚无主义对意识形态的危害并制定对策研究就成为一个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坚守革命精神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觉悟、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等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精神力量。②革命精神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带领着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革命精神是无数党内不惧死的烈士、不怕苦的模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所形成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共产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劲动力。“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向中国人民传递了理想信念;“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长征精神,照亮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奠定了新中国国防安全的基石;“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引领共产党人攻克了困扰中国几千年来的难题。革命精神贯穿了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始终,是我党带领中国人民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基础。随着媒介方式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涌入中国的不只是优秀文化思想,历史虚无主义进入后不断侵略中国红色文化,妄图破坏青年学生的红色文化记忆链条,怀疑历史,曲解历史,蓄谋造成意识形态危机。所以革命精神应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培养方面,充分发挥革命精神的育人功能。

1.1革命精神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科学历史观的关键内核

“在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价值观念的凝聚环节就是从零散的价值观念逐步形成明晰的价值观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价值理解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价值接受、价值推理与价值整合”。③青年学生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给予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极其重要。学校教育对学生价值心理的塑造作用较大,革命精神应该成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革命精神通过对学生情感的熏染和价值倾向的引导,将党史串联起来,在学生心中形成红色记忆链条,塑造科学历史观。

1.2革命精神是青年增强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础

习近平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④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不可动摇之本。革命精神作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养,增强自身文化定力,拥有无比强大的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客观历史的真相、本质、规律持怀疑、否定和消解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任意解释甚至刻意歪曲的一种历史观。⑤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解密”“科普”的名号,精心挑选历史片段,刻意寻找历史细节,割裂历史的连接性,让历史真相变得“虚无”,让人们失去是非判断标准,从而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现实,达到否定共产党执政,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妄图“全盘西化”中国,必然会在近代史方面下功夫,通过否定中国革命,从而试图泯灭新时代青年的革命精神。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国选择革命的方式实现社会变革是最无力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多的流血事件,应该走改良的道路。并且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为这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历史虚无主义不仅虚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还否阻碍历史进程的发展,否定历史连续性。大学生仍处于学习阶段,人生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完全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2.1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大学生对于革命精神的认同

“戏说”历史,“深挖”历史……如今在媒体平台上许多人自称“历史大牛”,以一些猎奇的标题,利用青年对历史的求知欲,把没有任何依据的“野史”当作客观历史所讲述,由于他们本身顶着“权威”的名号,青年的知识盲区以及自身能力还不足导致容易轻信,从而被虚无主义侵蚀。一旦青年对历史产生质疑,红色文化所传递的革命精神就会出现动摇,“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想就会趁虚而入。

2.2历史虚无主义损害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推崇革命文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特别是宣传思想和文化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族振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服务”。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中最根本的,是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坚守的精神追求。如何去传播红色文化,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目前国内采用了多种形式:影视剧、红色文化广场、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纪念馆等。例如目前国内较火的抗战题材的影视剧《雪豹》、《亮剑》等,获得了观众的一直好评。随着国内媒体对抗战题材的影视剧的内容开掘,历史虚无主义也悄然的潜入了影视剧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1年上映的《抗日奇侠》,就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对抗战影视剧的肆意改编,“手撕鬼子”“三八大盖击落飞机”等十分夸张不真实的镜头,并且在多个电视台播放;还有一些“大V”甚至“戏说”民族英雄黄继光,很多还没有形成科学历史观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严重的削弱了对革命精神的敬畏,让红色文化“不再崇高”。当学生被历史虚无主义长时间影响后,便会怀疑中国的革命历史的真实性,无法正视由无数烈士和模范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革命精神,从而影响共产党的执政。

三、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历史知识,了解革命精神,但是缺点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了科学技术的发达,利用了媒介形式的发展,无孔不入,妄图侵蚀学生的思想文化,泯灭学生的革命精神。因此应该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从各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3.1坚持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要求和精神需求; 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看世界、分析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带入分析和研究中国历史的实际问题之中。新时代青年应该学习、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充分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才可以更好的树立科学思想观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维护革命精神,进一步坚定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从而不受错误的思潮侵蚀。

3.2加强网络监管,规范红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改编

历史虚无主义笼络大学生的重要手段,就是紧紧抓住大学生参与网络的特点,运用网络平台传播其错误思想观点和话语体系,企图使大学生群体接受。⑧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在文化思想领域也做出了关键性贡献。互联网即时性、广泛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政策的实施,收集民意做出更好的决定;另一方面的特点就是不容易掌控,舆论一旦出现问题很难阻止其传播。因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利用互联网发表不当言论,对主流意识形态就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打击传递错误思想的言论,同时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树立科学历史观,抵制互联网的不正之风。

其次,对红色人物和历史事件改编,撰写书籍或者翻拍电视剧从而扩宽红色文化教育渠道,为红色文化增添吸引力固然是好事,但是改编和翻拍时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有太浓烈的主观倾向,从而误导观众,被历史虚无主义趁虚而入。当代青年学生全部出生在90年代以后,对于过往的革命并没有经历过,只能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历史文化知识,而电视剧和书籍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受知识的方式,因此需要对影视剧、书籍以及各种媒介传播方式进行更加严格的把关。如今电视剧商业化十分严重,为了提高收视率,更加吸引观众,往往会在剧中加入一些吸引眼球,制造看点的剧情。例如在抗日题材电视剧《红狐》中,五名少女身穿旗袍组成新四军情报部门,自称“五朵金花”,以一敌十,身穿旗袍便能消灭掉日军的一支十个人组成的队伍,这严重不符合史实,穿旗袍打仗也有损革命先烈形象,很容易使大学生对革命先烈产生错误认知,从而对革命精神产生怀疑。在此方面国家应该出台与之相关的政策,审批过程不容马虎,并且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对影视剧以及书籍等进行监督,各方共同努力,最终制作出高质量的红色优秀作品,在满足高校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让历史虚无主义再也无法乘间作祸。

3.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学校是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知识、技术、价值观、精神文化的场所,是青年学生思想文化的奠基之地。思政课是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正确政治观的主要渠道,也是传递革命精神的第一线。但是在大学期间,很多思政课授课方式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应创新教学方式,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在理论授课之余,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抗战纪念馆或者红色文化广场等,使学生把理论和时间结合起来。高校也可以将当地参加过抗战的革命老英雄邀请到学校中,在课堂上讲述过往的抗战历史,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科学历史观。

其次,在校园内营造学习红色文化的环境,渲染红色氛围。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可以利用重要的纪念节日建设校园环境,如三月学雷锋月、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红色文化。学校可以利用校园雕塑、教学走廊、图书角和教学楼楼道等地方,张贴红色文化相关事迹的海报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红色故事,知晓革命任务,从而达到发展革命精神的目的。

四、结语

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泛起,利用各种途径向青年学生传播错误的思想,妄图泯灭青年学生革命精神,摧毁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当下历史虚无主义最常见的手段是干扰大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认知,消除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认同,从而对革命精神和红色事迹产生质疑,削弱红色文化的崇高性。因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科学历史观尤为重要。本文从坚守革命精神的意义出发,论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提出坚持唯物史观、加强网络监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发挥学校作用这三方面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提高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崇尚。

五、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2(07).

[2]王炳林 张雨.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3).

[3]刘波. 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过程与内在机制[J].博士论坛,2022(02).

[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35.

[5]张国义 郭斌.“四史”学习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J].思想理论研究,2021(06)

[6]张泽林.文化自信的实质是民族自信[J].发展,2018(01)

[7]习近平.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09).

[8]仰义方 林 玲.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解及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