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屈钦文

垫江县文化路小学校    重庆垫江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关注的增加,教学理念也得以不断创新,而在这一形势下小学音乐课堂得到有效提升。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自素质教育理念被提出并推广后,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对此,教师更需要站在新课改视角,以新课标为导向设计以音乐课程为核心的跨学科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实际上,新课标与新课改将教育的核心指向“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强调的是对学生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是一门寄托听觉感官的艺术,能为人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做好音乐的跨学科教学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极大助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引言

音乐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艺术类课程,教学强调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与感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鉴赏音乐、应用音乐知识的方法。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需要对音乐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与创新,完善音乐课程教学体系,推动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课程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新课标对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要求

音乐对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有着独特的作用,音乐美育有助于人的心灵陶冶和气质培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掀起音乐教育改革的高潮,新课标在音乐价值观塑造、课程目标制定等方面作出新规定,充分凸显了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强调音乐艺术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作用。新课标的实施对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音乐教材选编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路。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理论研究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新审视,新课改使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相较于音乐教学大纲,新课标有了更新的理念,更注重个体发展,完善内容并提出三维目标,改革实施方式向多样性转变。由于教学领域拓展,音乐课程的专业技能难度降低,新课标对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目标,需要教师钻研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创新的同时,善于运用奥尔夫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2.1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放松心情、欣赏音乐、发掘音乐天赋的机会。相比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音乐课程的学习氛围较为轻松,课后作业较少,一些学生认为音乐课程不重要,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学习动力不足,难以深层次理解所学音乐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会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但有的小学音乐教师按照传统模式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教学趣味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小学音乐课程教育创新影响因素

受师资职业意识、专业素质、教育观念以及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音乐教师配置严重失衡,缺少专职音乐教师等。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程开发意识较差,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学形式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大鹿》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兔子伴随音乐进行表演,展现音乐情境中的心情,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3.1发挥新媒体优势,策划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重点在于提高实践性教育的实施比例,使价值思想入脑入心、外化于心。新媒体在资源、技术、信息传播形式和效率等方面,具有极其突出的优势,适用于思政实践教育的开展和创新,教师应该秉持实践育人的理念,发挥新媒体的多重优势,策划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的策划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各类新媒体教育网站,搜索新颖的活动主题和类型,结合本校的思政教育情况和需求,制定特色化的实践活动方案,在学校的新媒体微矩阵中建立实践活动专栏,发布方案,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场地、流程、要求等,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起到为活动“宣传造势”的作用。在思政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拍照、录视频等方式记录学生的风姿表现和精彩发言,在活动结束之后把拍摄的影像素材进行整理、编辑,拟写振奋人心的标题和文案,发布于新媒体平台的思政实践专栏中,帮助学生重温在实践活动上收获的知识和感悟,从而使新媒体的优势渗透于思政实践活动的策划、开展、成果展示全过程,增强学生的思政实践意识和能力。

3.2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需求,个性化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音乐水平和兴趣爱好,设定不同的目标。例如,对于一些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可以制定更高难度的目标,鼓励他们深入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进行乐器演奏或创作音乐作品;而对于一些音乐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制定简单明了的目标,鼓励他们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差异化教学的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比如,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探究和拓展学习的机会,而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3拓展学习,引发情感教育

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最为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成为优秀的演奏家、作曲家或者是歌唱家,而是希望能够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学会感知音乐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拓展音乐素材,增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且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教师也应适时丰富教学课堂,为学生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歌曲或者是视频、音频等,增强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例如,教学小学音乐《难忘的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相关电影片段《铁道游击队》,以增强学生对于时代背景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聆听歌曲,更有助于学生产生思考,感受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无畏爱国精神。教师拓展教育素材,丰富教学课堂,使学生从更多角度认识音乐,感受音乐不同旋律所产生的情感变化,并通过电影与插曲的结合,理解情绪与音乐的联系。如手风琴的融入增加了电影的色彩,也表现了游击队员的英勇。教师应为学生展示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可以使学生从更多角度看到音乐旋律与情感之间所存在的切实联系,通过反复聆听也可以增强学生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跨学科教学就是新课标与新课改下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改革的一个方向,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有能力站在整体视角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未来多维度、全方位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靖悦.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0):191-193.

[2]张靖悦.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

究),2023,(09):125-127.

[3]武安林.因材施教,以学为本——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8):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