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姓名:刘莹

单位: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凌云小学

单位邮编:721000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丰富情感世界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且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能力有限,使得音乐教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详细对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故事导入;教学情境;肢体语言

前言: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多是以听为主,教师通过演奏和演唱,让学生听然后跟学,当学生掌握了歌曲,即代表教学完成。实际看来,这种教学方法是违背教育的目标,无法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长久下来,学生也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不断强化学生对音乐学科的认知,让其明白该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让学生爱上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塑造思想情感基础。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喜欢听故事,对生动有趣的故事感兴趣,对此音乐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在开始音乐教学前可以以故事进行导入。每一首音乐都有创造的故事和背景,教师可以丰富故事情节,进行二次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积极参与课堂中,在兴趣的加持下,必定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1]。例如,在《故乡是北京》一课教学中,在刚开始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将一个关于北京的小故事为学生进行讲述,故事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教师在对故事进行讲述期间,应注重情感的表达,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及生动的语言,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及情感。教师在对故事进行讲述期间,需要适时向学生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如“小男孩的故乡是哪里?”“他最喜欢北京的哪些地方?”等问题,以此来促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得以激发。教师在讲述故事的高潮阶段,需要将《故乡是北京》的旋律为学生适时播放,以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之下,能够感受到歌曲的风格及氛围。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入故事导入,使学生能够通过故事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对歌曲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共鸣感,增强学生对歌曲情感及内涵的理解,促使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及兴趣得以增强。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学习任何学科都要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基础条件,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在参与学科学习中,由于其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只对未知感兴趣的活动有专注力。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2]。例如,在《我是草原小骑手》一课教学中,教师会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草原旅行,体验草原小骑手的生活。”之后教师会将教室布置成草原的场景,并将草原的图片挂上,并为学生播放草原相关的音乐,完成了对浓郁草原氛围的构建。教师通过为学生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歌曲时,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歌曲中的节奏及旋律,之后教师逐句将歌曲向学生传授,并要求学生需要跟随音乐一起唱、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授期间,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歌曲中的情感,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歌曲表达内容的充分理解。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教学期间通过运用视频、图片及音乐等多种教学资源,完成了对浓郁草原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草原文化的魅力,体验到音乐的乐趣,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音乐素养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三、发挥肢体语言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肢体语言也是人与人传递情感和信息的一种交流方式,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意向。小学生好动爱玩,一节课的时间很难像大人一样在课堂上安静地坐着,对此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律动等肢体语言,不但能够调节课堂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例如,在《幸福拍手歌》一课教学中,教师会将《幸福拍手歌》的音频为学生进行播放,以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歌曲的节奏及旋律。教师需要逐句教授学生歌曲,在教授期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歌曲中的幸福情感予以感受,并将与歌曲相匹配的肢体语言动作进行示范。当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歌词及旋律之后,教师应保证为学生教授的动作简单易懂,以此来方便学生进行模仿。例如,在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时,教师需要将拍手动作向学生示范。当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时,教师需要将跺脚的动作向学生示范。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一边唱歌一边对这些动作进行模仿。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表演欲望及创造力得以激发,要求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对新的肢体语言动作进行创编,并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及合作中来,进而将具有独具特色动作进行创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将肢体语言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深入理解,完成了对学生表演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开展歌唱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比赛作为一种具有趣味性及创意性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歌唱能力及意愿自由组队,需要将每个组中的人数控制在不超过5人。各小组需要按照抽签的顺序依次上台演唱,由评委和老师结合学生的表现力、演唱技巧及团队协作进行评价打分[4]。并在比赛期间可以设置观众互动环节,包括观众提问、观众投票等,以使比赛更具互动性及趣味性。为了能够促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得以激发,可设置丰富的奖励机制,如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不同层次的奖项,并为获奖者颁发奖品及证书。例如,在《小螺号》一课教学中,比赛当天,教师担任主持人,负责比赛的流程和秩序。参赛学生按照抽签顺序依次上台演唱,评委老师根据演唱技巧、表现力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分。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观众进行互动,如鼓掌、欢呼等,以营造热烈的比赛氛围。学生通过参与到歌唱比赛中来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促使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及音乐素养显著提升[5]

结论: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需要教师做好故事导入、创设教学情境、发挥肢体语言作用、开展歌唱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了对学生音乐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欲.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浅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J]. 读与写,2019,16(17):197.

[2]石永琴.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求知导刊,2022(24):116-118.

[3]赵聚荣.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神州,2019(1):196.

[4]张艳珍.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8):115-116.

[5]焦润滋.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J]. 幸福生活指南,2019(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