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研究

刘逸楷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1132

摘要:伴随时代发展水平持续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目前,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融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可切实促进学生掌握多元唱法的应用技能,提高学生演唱能力。文章结合高校声乐教学,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为切入点,探讨二者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合策略,以期在融合演唱技术、唱法情感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切实加强融合效果,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水平。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融合;高校

引言:现代声乐技术极具多元性、开放性特点,广泛融合多元音乐风格与演唱形式。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演唱技术、情感及审美情趣加以整合,即可从根源上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有效性,为促进我国艺术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分析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作为两种具有显著特点的演唱技术,其融合研究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特色的声乐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是一种追求声音的圆润、均匀、扩展性强的演唱技术,强调通过正确呼吸技巧和声带应用方法,达到声音的自然美感和表达力。民族唱法指各民族根据其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发展出的演唱技巧,中国民族唱法丰富多样,如京剧唱腔、黄梅戏唱腔等,每种唱法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要求[1]

有关高校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区别在于如下几点:(1)技术和方法区别。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的共鸣和呼吸技巧,追求声音的均匀和扩展性,而民族唱法更侧重于声音的情感表达和特定文化的演绎,对声音的技术处理各有侧重,更注重演唱的风格特点。(2)音色和风格区别。美声唱法追求的是一种国际化的、标准化的音色美感,音色纯净,富有共鸣。民族唱法则根据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展现出多样化的音色和风格,强调语言和文化的独特性。(3)表现力和情感区别。虽然美声唱法同样注重情感的表达,但在技术训练上更为系统和规范,情感表达通过声音的控制和音乐性的提高来实现。民族唱法则更直接地将情感融入声音之中,通过特定的声音变化和唱腔来表达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策略

(一)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演唱技术融合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策略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深厚民族文化素养的声乐人才的关键。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美声唱法呼吸控制技巧和共鸣训练方法、民族唱法情感表达及语言特色相结合。例如,通过美声唱法训练学生掌握稳定呼吸支持和有效声音共鸣的方法,以确保声音质量和传播力。同时,引入民族唱法中的唱腔特点和表现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将民族音乐的情感特色和语言韵味融入演唱中。此种技术互补的做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还能丰富学生表现力,使学生在掌握国际化演唱技术时也能深刻理解和表达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又如,整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曲目教学内容。在声乐曲目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有意识地选取既能展现美声唱法技术特点,又富含民族音乐元素的作品作为教学材料。通过精心挑选的曲目,学生不仅能够练习美声唱法基本技能,还能学习如何将民族唱法风格特征融入到演唱之中[2]。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声乐作品的改编和创作活动,鼓励其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元素结合起来,创作出既具有国际风格又不失民族特色的新作品。此种曲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促进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实践中的有机融合,培养出既具有良好国际演唱技术又深植民族文化根基的声乐人才,为未来艺术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情感融合

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作品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内涵。通过深入解析美声唱法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通过声音的纯净度和技术精确性来传达作品细腻情感。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民族唱法中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掌握通过变化多端的声音质地和唱腔特色来体现作品的民族情感,促使学生能在演唱中更好地融合美声唱法演唱技术和民族唱法情感。此外,高校音乐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音乐理解和情感传递能力,组织跨文化的音乐欣赏和分析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作品,感受不同文化对情感表达的影响和特点。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声乐作品的对比研究,鼓励学生发现并实践如何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时,吸收其他文化中情感表达的元素和技巧,从而增强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加自如地传递和表达深层次情感。

(三)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审美情趣融合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审美情趣融合策略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扩展其音乐视野的重要途径。高校音乐教师应注重跨文化音乐素养的培养,通过引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作品,激发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兴趣和好奇心

[3]。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经典作品,体验其追求声音纯美和技术完美的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接触中国民族唱法中的代表性作品,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的独特性。通过对比学习,学生不仅能欣赏到不同唱法的美学特点,还能理解不同文化对音乐美的不同诠释,从而培养出跨文化的审美情趣和理解能力,真正增强学生审美情趣。

结束语: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之间相辅相成。在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二者区别基础上,能为学生有效融合不同唱法的审美情趣和演唱技术奠定基础,从而推动高校声乐教学工作顺利发展。为此,教师需创新声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实效,为培养更多具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素养的音乐人才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彭钰蒲.融合发展视域下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艺术[J].中国民族博览,2023,(13):78-80.

[2]陈蕾蕾.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探讨[J].戏剧之家,2023,(14):187-189.

[3]刘丽艳.关于声乐美声与民族唱法相互融合的探讨[J].百花,2023,(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