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策略探究

邓雅文

宁远县鲤溪镇中心幼儿园,425614

摘要二十四节气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将其融入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有助于丰富幼儿认知经验,同时可使幼儿在探究、学习期间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但从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来看,二十四节气融合并不顺利,存在形式单一、重视度不足等问题,对此,幼儿教师需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强化相关研究,以合理方式将二十四节气渗透至教学实践中,在无形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本文从幼儿园教学入手,对二十四节气融合的价值以及策略展开简要分析。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幼儿园;教学活动

前言:二十四节气为中华民族漫长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物候序列,长期服务于民众的生产、生活。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学中,不仅可使幼儿体会我国民俗文化中含有的无限生趣,还可使幼儿在教学实践中感受节气仪式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在气候变换、时间更替中感受大自然的神秘。

一、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价值

(一)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先辈经由持续学习、实践为后人留下“宝贵财富”,二十四节气即为其中之一。二十四节气在民众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为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是古时农民经由总结大自然规律形成的。二十四节气具备独特含义,将其融入幼儿园教学中,有助于加深教师、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且在学习中,可使幼儿了解自然变化,丰富其阅历,激发幼儿好奇心。“新课标”中提及应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并为其介绍一些重要发明,培养幼儿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爱国情怀。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符合“新课标”要求,有助于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二十四节气文化中具备充足的教育资源,教师在对该资源应用期间,需立足幼儿成长规律,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保障教学形式、内容符合幼儿成长需求,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实现幼儿的全面解放,促进幼儿健康成长[1]

二、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策略

(一)因地制宜,以节气规律为依据创设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的营造为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若想实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有效融合,首要环节即对良好班级环境进行营造。教师需因地制宜,从节气规律变化层面入手,对班级环境进行营造。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节气特点均存在一定差异,对此,教师可从本地区民俗特质、节气变化特点着手,对班级环境进行营造,使幼儿在特定环境中,体会物候的变换与时间的流逝。如教师可幼儿园走廊、主题墙、室内外墙面等对节气文化元素进行展示。首先,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利用网络对不同节气饮食文化、物候特征、民间习俗、民谚歌谣等进行收集、整理。如山东地区的居民,其有民谚“清明断雪种瓜豆”,此外,民间还存在处暑放河灯、立春绘春牛图、大寒剪窗花等风俗。其次,在节气文化搜集期间,教师要将所搜集到俄资源融入班级环境创设中,在布置环境时,要注意选用直观可感、色彩鲜丽的材料,使幼儿可清晰感受二十四节气文化氛围。如通过水墨画对传统习俗进行传递,利用手工展示农民辛苦劳作的成果,利用黏土制作相关工艺品等。

(二)设计艺术探究活动,渗透二十四节气教育

二十四节气文化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对此,教师若想实现节气文化的充分融合,就需对绘画、歌唱、泥塑等艺术活动的育人价值予以充分挖掘,使幼儿可于探究、创造期间激发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兴趣,使其探究、学习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以及相关习俗,提升幼儿文化修养,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奠定好的基础。如教师可对音乐活动的价值予以发挥,带领幼儿欣赏《二十四节气歌》,并引导幼儿以歌曲旋律、内容等为依据自行表演,使幼儿感受不同时节的特征,让幼儿在音乐欣赏、演唱以及表演中接受美的熏陶,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使其收获感性经验,丰富幼儿审美情趣,提升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融合成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二十四节气作为主题,组织幼儿展开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幼儿通过纸板、水彩、胶棒、剪刀等材料展开美术创作,使幼儿根据自身对节气的了解展开联想,大胆创作,从而实现二十四节气与幼儿园教学间的有效融合[2]

(三)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教学中,一天的活动均为课程,对此,教师应对幼儿一天活动进行巧妙设计,以实现节气教育渗透目标俄,例如在晨间谈话时,教师可设计“今日播报员”的活动,幼儿可在节气当天播报相关内容,在轻松氛围中实现节气知识的了解;在中午进餐时,教师可根据节气对当下食物进行介绍,加深幼儿对节气知识的了解。除“无意”中的渗透外,教师还可采取“有意”的方式对节气知识进行渗透,如与幼儿共同创造科学区、养殖区、美工区等,上述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在开展种植活动时,需结合天气进行,教师可与幼儿共同收集与节气变化相关的儿歌或者故事,不仅可加深幼儿对节气的了解,还可丰富幼儿认知经验;在科学区活动过程中,二十四节气含有大量的气象学知识,教师可使用地球仪与幼儿共同对昼夜变化规律进行探索,引导幼儿组织关于节气的实验,鼓励幼儿动手实践,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在美工区活动时,幼儿可通过诸多艺术形式对四季变化予以展示,不仅可对幼儿审美、动手等能力进行培养,更可使幼儿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语言区活动时,幼儿可自行阅读节气相关的书籍,在听、读中对节气文化进行了解;在生活区,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开展一些与节气相关的民俗活动,如冬至包饺子等,丰富幼儿学习体验,使幼儿体会劳动的快乐,使其收获成就感。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只有持续对自身教学观念、方法进行创新,改变以往陈旧的活动形式,以幼儿兴趣等为依据组织教学活动,才可实现二十四节气文化与教学活动的充分融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四)家校共育,丰富课程内容

家校共育为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二十四节气与教育教学工作融合中,幼儿家长在其中也存在重要作用。对此,教师需加强与家长间的联系,引导、鼓励其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要对家长参与热情进行调动,教师可经由线上交流等方式,指导家长利用网络技术等对二十四节气文化进行了解、学习,投身到幼儿教学工作中,激发家长参与热情,使家长在家中自行开展幼儿的节气教育工作。其次,教师可对家长推荐的节气课程资源予以应用,将其融入教学体系中,持续优化节气系列课程,并付诸实践[3]

结论: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且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也有着积极影响。因此,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要加强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构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气课程,丰富教学活动,以充分发挥节气文化的价值,培养幼儿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

【参考文献】

[1]潘嘉瑶. 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J]. 散文百家,2020(11):115.

[2]杨珊珊.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研究[J]. 孩子,2021(15):92-94.

[3]夏雨韵.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 孩子,2020(2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