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合唱中的音准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浅谈小学生合唱中的音准训练

刘淅  李淑明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摘  要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音乐教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合唱也是学校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形式,学员的音准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的合唱效果,要想有效提升合唱的音准和美感,就需要做到发音的标准和音高的准确。因此合唱教育已成为了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难点,其音准的训练也成为了现阶段音乐老师们所关心的重点问题,为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合唱音准与审美能力,教师就要制定合理的培养策略,纠正小学生的发音,进而提升整体的合唱水平。为此,本文将对提升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音准水平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合唱;音准

一 合唱音准的重要性

(一)音准是完成合唱作品的基础

一个好的音准可以帮助合唱队员更好的理解和完成一首歌,只有掌握了一个好的音准,才能更好的适应这首歌。音乐与绘画不同,绘画是视觉的艺术。歌曲也是,失去了音准就失去了人们所追求的旋律。音准是视唱练习中最基础和关键的一步,而视唱练习也是合唱练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学科,要想完美地完成合唱,就必须解决最基本的音准问题。

当拿到一首合唱作品,只有音准稳定了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练习。只有合唱者拥有好的音准,所演唱的合唱作品的效果和成绩才会更好。因此,音准是唱好合唱的根本。

(二)音准是合唱作品达到良好和声色彩的前提

在合唱中,只有在保证基本音准的情况下,把多个部分的音响组合起来,才能获得很好的音效,但要是某个音高出了问题,那就会对和声和音色造成很大的影响。只有提高音准,才可以控制好每个声部的声音,使音准获得较好的和声效果。

(三)音准与合唱之间的相互关系

合唱作品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那必定依赖好的音准,。通过合唱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练习单声部旋律的同时,体会到其他声部的感觉和效果,从而提高个人的音准。因此,音准的练习和合唱的训练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的。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在合唱中,音准的好坏十分关键,也是整个合唱的核心。合唱是集体的艺术,合唱最能体现一个团体的团魂和凝聚力。如果失去了音准,那就谈不上合唱了。因此,要想取得更好的合唱成绩,就必须对合唱队的音区、旋律、速度、力度、调式等进行严格的训练,注意音准与合唱之间的联系,注意各声部之间的协调,处理好和声音准与旋律音准,使之满足合唱队音乐导师们所规定的要求。

二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合唱队员应具备的素养

扎实的合唱技巧,良好的听辨力,以及优秀的视唱技术,这些是每一位合唱队员都需要掌握的。合唱队员必须具备上述几项技能才能通过训练来增强对声音和音高的精确。经过正规的培训队员们在演唱功底和音乐听辨力模唱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正式训练。如此,合唱队员才可以最好地驾驭合唱作品,进而实现了合唱演唱中纵横声部的谐和。

(二)学生内在因素的影响

1.学生音感存在差异

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有敏锐的声音感知能力,能够很快地掌握音准。在合唱课上,总会有同学说他们没有音乐细胞、五音不全,这是因为他们的节奏不够好,不能快速的确认音高位置和处理强弱关系,导致容易跑调。

2.身体发育的变化

小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和心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影响到音准的掌握。十二岁至十五周岁的中小学生容易出现变声期,因为男同学们会产生声带变宽变厚的情况,而女孩们也会相应地将声轨朝短、薄方向发展,因此难以掌握音准的变化规律,还必须重视的是,变声期的中小学生嗓子易产生疲劳。

3.自我心态调整问题

舞台下的演唱和舞台上的演唱不一样,一个人演唱和一群人演唱也不一样,不同的演唱环境会对学生的表演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同学平时唱得还不错,但在人前唱的时候,他的状态就不太好了,这说明他的心理状态不太好,不自信,怕被人笑话。人在紧张的状态下,想要发挥出正常的状态是很困难的。

(三)伴奏、指挥及队形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同一首歌会有很多种形式的伴奏,适当的伴奏形式可以帮助学员更迅速地进入角色,并寻找适当的高音与低音,将整个合唱的节奏带入其中。指挥员是整个队伍的主导人,一旦指挥员出现错误,有不准确的动作,都将威胁到学员的发音。此外,在演唱环境、队形等因素的作用下,歌唱者的情绪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合唱的音准。

三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音准的方式

(一)提升个体音乐素养,筑牢合唱能力基础

1.加强音阶训练

在音乐教学中,音阶练习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正确地理解了音阶的形成,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乐感,使合唱中的音准得到很好的控制。首先,音乐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练习自然音阶,让学生按照音阶的固定唱名,熟练地把各个调式的自然音阶唱出来,使其能感受到每一个音阶的音感。然后,教师进行半音阶的练习,让学生复述钢琴所演奏的唱名,然后去掉钢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把唱名唱出,使每个音都唱准确。

2.重视音程练习

音程是指音与音的间隔,在练习音程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听辨能力和视唱技术,从简单到复杂来引导学生们对音程进行认识和分析。老师可以先进行大、小三度音程的发音练习,根据学生的发音来判断其是否熟悉,再进行纯四、纯五等比较困难的发音练习。在专业的音乐课上,教师也可以将音程的练习与特定的音乐教学相结合,使学员能够辨别出不同的音色与音调,对音高有更高的敏感度。

(二)优化练习过程,以实践促提升

1.分声部学

小学生对多声部歌曲的认识时间较短,很难在合唱中使各个声部完美配合。在进行合唱之前,老师要明确学生的基本能力,可以引导学员进行分声部的学习,让同学们能精确地唱出每个声部中的每一个音。在进行歌唱教学时,可以使用节拍训练,让同学们能够比较感觉到各种声音。

2.巧用指挥手型

在合唱中,教师还可以使用指挥手型对学生进行提示,在进行合唱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节奏,进行不同的指挥。在进行完合唱之后,对这些较难的演唱部分,教师的指挥手势也要尤其强调,使学员能够根据视觉的提示来调整嗓音。

3.多实践,练技能

教师的教导是理论知识教导,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音准,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实际行动和内化的认知。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音准的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其掌握音乐技巧。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还应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其具有较好的实践环境。

四 结论

在合唱中,音准的训练不仅仅是枯燥乏味的练习,还需要学生在日常的歌曲练习中随时训练,掌握好要领,这样问题出现的时候才能有效解决。小学合唱中,音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音乐离不开音准,而音准也并不能够脱离音乐而单独存在,因此,要使小学合唱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音准的培养。

合唱的音准关系到合唱的整体协调性,它直接影响到合唱的整体水准。好的合唱音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经过长期科学、合理地练习和积累。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合唱音准,就必须引起广大音乐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丽芳.纵横勾连,提升合唱教学实效[J].福建教育,2022(05):60-61.

[2]潘海萍.农村学校合唱旋律音程的音准训练探析[J].成才,2022(01):45-46.

[3]许洋.高校合唱训练内容探究[J].艺术评鉴,2021(24):73-76.

[4]陈亚玖.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基本功训练策略[J].新教育,2021(35):72-73.

[5]华依.合而为声,唱而动情——微探创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J].

作者简介:

1.刘淅(2000.12),女,汉族,籍贯:江西赣州人,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22级在读研究生,艺术硕士,专业:音乐,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2.李淑明(1972.11),女,汉族,籍贯: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