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二十四节气班本课程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浅议基于二十四节气班本课程思考与实践

王珏

                   厦门市民立幼儿园 厦门市  361001

摘要:大自然与幼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大自然中幼儿能够充分感受到阳光、空气、水、沙石、土壤、动植物等自然要素。本着“自然·生长”的课程文化理念,尝试通过一“走进”、二“捕捉”、三“对话”、四“整合”把节气完整、深度、有趣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感受节气独特的物候和习俗,把自然同中国传统文化建立联结,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幼儿的生命与心灵。

关键词:自然教育;二十四节气文化;课程研究与实施

    “望一望大自然,世间的万事万物,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其内容涵盖了天文学、气候学、物候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承载着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为内容、以幼儿一日生活为路径、以滋养幼儿的生命与心灵为目标,开展幼儿园二十四节气体验课程。基于二十四节气基础,开展节气体验课程对幼儿的节气认知、生活情感、探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节气体验课程目标定位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探索、游戏、艺术体验等多种方式感悟节气,了解植物的品种、种植期、生长期、生长条件等,涉及人际交往、科学探索、语言表达、艺术审美等领域。让幼儿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把自然同中国传统文化建立联结,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儿童的生命与心灵。

幼儿教育涉及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大领域,其中科学领域比重更多,而二十四节气内容包罗万象,能起到传递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培养科学精神等作用。这也是近年来STEAM课程所倡导的,而我园在开展SETAM背景下绿色教育的实践探究中,通过典型案例、以点带面、课程实施等,提升教师的STEAM课程意识,用STEAM教育理念引导开展绿色教育实践研究。同时,通过生态环保和生命人文教育的相互交融,进一步关注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推进幼儿主动、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恰恰与我们园的绿色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我们探索通过一“走进”、二“捕捉”、三“对话”、四“整合”将二十四节气资源融合渗透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幼儿园二十四节气体验课程,滋养儿童的生命与心灵。

一、走进自然,体验节气自然现象

《指南》中指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不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以培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感。因此,挖掘“二十四节气”教育内涵,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还可以让幼儿在植根“节气文化”中汲取知识、在实践中感受生命、感悟文化。

例如:在惊蛰时节幼儿带着放大镜到菜地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春分去树下收集刚掉下来的玉兰花瓣和同伴分享;小满去树林为蚕宝宝找寻新鲜的桑叶;芒种到菜地里一起收麦子等等。这一幕幕都出现在幼儿园,我们能够感受到幼儿爱自然、感受自然带来的美好。幼儿在春分春游、秋分秋游活动、自然角种植活动、在饲养区饲养小动物以及在平时户外驻足仰望舒展的树枝,都能让其了解动植物的特性,体验其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总之,二十四节气活动既帮助幼儿感知节气自然现象,又引导其了解自然、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和尊重自然。

二、捕捉兴趣,感受节气文化魅力

在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游戏的过程中,他们总会冒出奇思妙想:到自然角做干花项链、美工区拿粘土做成桃花等等,而他们的这些想法完全可以生成有意义的活动,捕捉到他们的想法后,生成了干花小铺、桃花朵朵展等新鲜的游戏,也吸引了来自不同班级的幼儿来跃跃欲试。所以,以幼儿为主,我们更需关注幼儿的想法和兴趣,及时捕捉幼儿的想法及创意,适宜的去生成相应的活动。

二十四节气犹如大自然在述说一段段故事,而幼儿与生俱来对这些故事十分感兴趣,充分利用幼儿对于节气变化的好奇,例如何时桃花开?何时叶子黄?为什么要包粽子?怎样间苗、锄草、收割庄稼?捕捉幼儿对于立春、立夏、白露、秋分等节气兴趣点。通过游戏、观察、记录、手工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不仅可以获得实践经验或是节气知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衍与绵延。如雨水节气时打着伞穿着雨衣的幼儿总能发现藏在叶子底下的蜗牛;惊蛰节气前后,幼儿观察到班级窗户边的黄花风铃木开始抽枝发芽;正值芒种的儿童节,DIY玉米沙拉成了活动热门项目,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节气文化的魅力,也让幼儿不断生长与发展。

三、与环境对话,创设节气文化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使用,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我们在节气体验课程开发与实践中应重视创设浓郁节气文化情境,节气中具有代表性的水果蔬菜、花草树木、昆虫动物、节气文化习俗等既要能支持幼儿的集体性活动,也要能支撑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内容的环境文化,贯穿着“绿色滋养,自然生长”的理念,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支持幼儿在与环境对话的过程中学习,感受大自然的时节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一)打造情境化的节气走廊环境,体验节气动态美

幼儿园走廊是连接不同班级、不同幼儿的辅助场所,其教育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将走廊环境与节气相结合,打造情境化的走廊环境。首先,利用在节气活动,例如自制作青团、折柳、粽子、落叶贴画等进行走廊环境布置,营造节气美感和氛围;其次,在走廊幼儿随手可及的区域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喜欢的节气花或者节气食物,或者摆放着节气桌、节气书柜等,由此增加幼儿对节气知识经验的了解。同时,走廊上方悬挂与节气对应的节气诗词。此外,还可以让幼儿共同设计二十四节气水果摊、 二十四节气养生知识馆、二十四节气花店等等,将二十四节气具象化,打造“节气绿色走廊”环境,体验四季之美。

(二)创设多形式的区域游戏,体验节气游戏乐趣

二十四节气在融入区域游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开展活动。为此,我们打破传统思维,选择多形式的区域游戏,如在雨水时节,春天万物生长,到处需要雨水的滋润,我们可以投放不同的植物种子,探究种子秘密,体验成长快乐;在清明时节,创设茶馆游戏,和幼儿一起探索清明茶文化:制茶-捡茶-炒茶-包装-品茶-卖茶,宛如一个真实的茶园、一道真正的流水线,通过动手操作,了解茶叶的制作流程,原来茶叶的制作过程如此繁琐,幼儿在从中也了解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在区域里投放春笋,幼儿灵活娴熟地剥着春笋,一边剥着一边嘴巴说着:一层衣服两层衣服,越来越细了……这些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同时也是一次知识积累和升华的体验。

(三)结合幼儿园生态环境,体验节气自然美

将绿色教育理念渗透到环境的每一个角落,一种种绿色生命力构成了幼儿快乐游戏、自然生长的绿色家园。“二十四节气”教育主要面向3-6岁儿童,重点围绕“节气认知”与“节气习俗”,以主题活动和专门的教育活动为教育路径实施。“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中国古人的天文观测活动与生产生活实践,随着节气文化的演化不断丰富,与物候、民俗、养生、节日等有着密切关系。课程中我们重点关注幼儿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节气的关系,通过在自然的日常生活观察中增加节气文化,来提高幼儿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四、整合家长、社区资源,提升节气体验课程广度

二十四节气涉及多方面的内容, 仅仅依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家长的职业、专业、特长都是宝贵的资源。每到一个新的节气,教师都会在班级分享群呈现对这个节气的介绍,包括节气的气候特点、风俗习惯、养生知识及活动建议等,并给家长呈现出在这个节气下适宜带领幼儿开展的活动。

“始于立春,终于大寒”,节气与自然息息相关,节气与幼儿周边事物有着密切关系。根据节气和班级园本特色开展相对应的种植课程;也可以在节气中利用家长资源,组织幼儿在附近公园海边去亲近大自然,这样才是切切实实的本真教育。例如“清明”节气中,根据节气家长自发组织去周边的茶园,带领幼儿了解什么是明前茶,它与其他的茶叶有何不同等,而幼儿通过在茶园中体验采摘、摊青、杀青、干燥等活动后,最终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一系列活动比教师家长在幼儿面前不停地说教来得更有成效。幼儿在自然中观察、探索、实践,在自然中学、自然中成长,从而对节气知识经验有了一定的了解,会让幼儿更加主动积极探索,对节气知识的学习更有欲望。

总而言之,节气体验课程的核心是提高幼儿的节气文化、节气习俗、节气游戏的认识,它是一个长期且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因此我们将继续以大自然为基础,以节气为牵引,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优化、不断拓展,尽最大努力将其融入幼儿在学校和家庭的生活环节之中,形成完善、丰富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策略,使幼儿学会生活、学会探索、学会感悟,让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幼儿的身上生根发芽,使其成为身心健康、热爱艺术、具有探究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充满民族自豪感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学慧. 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传承的创意设计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8.

[2]江城. 传统节日文化于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研究 [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 2010.

[3]金以莉. 二十四节气在幼儿课程资源建设中的融入策略[C]// 2020 全国教 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 2020.

[4]赵玉洁. 例谈二十四节气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J] 新课程研究2019(26):127- 128.

[5]杨月婕. 幼儿园大班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J]. 神州, 2019(36):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