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表演融进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1

把表演融进语文课堂

欧阳海兰

湖南省衡阳县三湖镇中心小学 421252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即学生学习评议要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感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成长的需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同仁认为让学生表演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特级教师周一贯说:“课堂表演最能激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我也针对课堂教学中“演什么”这一内容将自己的几点体会行诸笔端,与同仁商榷。

一.演寓言故事,助理解记忆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写了许多的寓言故事,其中有许多故事情节简单但蕴涵的哲理深刻。组织学生将故事中的情节演一演,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在教学《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时,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表演,我在教室的上方挂了一个大铃铛,让一个学生戴上耳机充当“盗铃者”。他爬上桌子,手一接触铃铛便响了,可由于他自己什么也听不到,他还是小心翼翼地把铃铛取下来放进了口袋。等他以为安全了,取下耳机时才发现教室早已笑翻了,此时这个同学也羞得满脸通红。通过表演,无论是演者还是观者,都能很好地理解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了,那么故事蕴涵的哲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演课文情节,助情景再现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描述了生动的场景,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场景已在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若进一步组织学生表演,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一个动态的“社会文化情景”,既有声,又有情。此时,声情并茂,内容会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学生的体验也就愈发深刻,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课文《吹泡泡》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冰心奶奶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用肥皂调好泡泡水,和孩子们一起在教室里吹起了泡泡。当五颜六色的泡泡在教室上空飘起时,孩子们全都撅着小嘴使劲往上吹,生怕哪一个掉下来。学生们个个玩得高兴,演得过瘾,在演演玩玩中,也深刻体会到童年生活的乐趣,这时再让他们读书,味儿就更浓了。这样,通过“还原”和创造,既有效地指导了学生读书,也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在此过程中得以提高。

三.演文中空白,助补充想象

内容留有空白,也是多篇选编课文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大都能引导学生根据空白想象说话,而我常让学生在充分练说的基础上表演这些空白。《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后半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同学们围着空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同学们在等哲学家,这里就是一处空白,我就在此时引导学生想象:“在等老师的时候,他们会聊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哲学家的学生,面对这长满麦子的庄稼地,你们会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咦,这么好的麦子是谁种的呢?”有的说:“杰克,我真是想死你了,这一年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的说:“哎,老师的任务我还没有完成,等会儿见了老师多不好呀!”……就这样,同学们发挥想象,大胆练说。在此基础上,我又鼓励他们将这一情景表演出来,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由教学过程中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课堂由于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和主体意识的复苏,充满了生气。

四.演结尾推测,助内容延伸

教学的结束意味着学生新的语文学习的开始。有许多文章结尾意犹未尽,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在这时引发学生对结尾进行想象推测,学生头脑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就会被进一步激活,从而有效地训练其思维创新能力。《天游峰的扫路人》结尾处写到:“30年后,我再来看望您!”30年后,作者再次来天游峰拜访老人,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学生的思维镜头一下切换到30年后。看望百岁老人.老人墓前献花.与下一代扫路人交谈,形形色色的情景展现在课堂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充分得以体现。

语文就是生活,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这一课程资源,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当成生活,把课文情节还原为一个个真实的角色,在课堂上不断地去“演一演”,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