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李妍

济南高新区金谷德艺小学,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教学提出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也是当下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小学语文教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在情境任务的驱动下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经历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作为教师,依据课标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依托教材进行文本分析,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科素养

一、文化自信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热爱母语和汉字,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人文素养;在现代社会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遗留成果,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拓展小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底蕴。

例如在讲解《凿壁借光》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之中,不只要注重文章本身故事的讲解,还要深入挖掘文章中的含义,让学生感悟其中的精神。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引导式提问,“为什么要去偷隔壁的光呀?”学生会说“因为家里面没有灯还想要读书”,教师继续问,“为什么他这么想要读书,读书能给他带来什么呢?”给学生抛出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与讨论,随后向学生讲解学习的意义,以及主人公匡衡这种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把文章中的思想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产生文化自信,这就是美的传承[1]

二、语言运用

小学语文就是引导小学生学会语言的基本运用,也是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语言实践,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梳理和整合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在课文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语文基础教学角度出发,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比如在小学语文的《小青蛙》教学中,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景之中,内容丰富,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小青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识字课,课文语言优美,字词充满了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采用了“猜字谜”的方法引入课文,给孩子们的学习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然后从“青字家族”入手,利用“加一加”和“通过偏旁猜字义”等多种方式巩固生字;老师把形旁不同,声旁相同的“晴、睛、清”等几个字放在一起,集中识字,渗透识字方法。学习形声字,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共同点,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同时运用儿歌句子,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生字。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还设计了游戏“变一变”,这个有趣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之后,将生字引入儿歌中,引导学生趣味记忆,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2]

三、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有整合归纳和梳理课文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具备语文思维也是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方法。比如在学习《琥珀》第一课时,老师的课堂以“举办科技节讲解员风采展”情境导入,激励孩子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成为优秀的讲解员。任务一:“读写生字有把握”,从“我会读”到“生字归类认读”再到指导书写,环环紧扣,步步夯实,把字词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最具体、最直接的载体。任务二:“寻找过程有线索”,指向学生联系上下文,提取信息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任务三:“学会讲解有方法”,在三条评价标准下引导学生做好讲解员,指向语用能力的训练,整体教学环节流畅,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去读去思。在第二节课以琥珀展览协会招聘科研员、讲解员和研究员的情境来创设,指向对学生善于提问学会解答,生动讲述和学会推测几种能力的培养,以三个课后习题串联起整堂课,趣味盎然。在教学中老师勾连了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内容,逐步总结出查资料、请教别人、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这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方法灵活运用在学习中,而不只是学完单元课文后的总结输出,体现了单元整体的意识,十分契合本次联合教研主题。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去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探究、摸索,逐步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3]

四、审美创造

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具备审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进入真实的教学氛围中,让小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产生共鸣,全面提高小学审美能力,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挖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

比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精心创设冰雪画展的情境,通过一幅幅美丽的雪景图,带领孩子们通往冰雪王国看画展,教学板块从字到词,从词到文层层深入,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调动了孩子的多种感官,让人身临其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老师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引领着小朋友们,遨游在语文学习的海洋;同时,运用丰富的教学评价、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孩子们感知生活,观察事物,感受“小画家们”在雪地里作画的快乐,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配乐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富有趣味性和层次性,让孩子们亲切感受到儿童诗的无限情趣。利用视觉和听觉感受冬天下雪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感受冬天别样的美,下雪天,你最想做什么?老师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联想后畅所欲言,并引导孩子们把下雪的消息告诉同桌、告诉全世界,使学生走进了文本,在朗读中感受到下雪的喜悦心情,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欲望,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中间穿插板贴卡片设计,让学生将贴有动物和脚印的卡片相对应连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课文的欲望,加深印象。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并不是一种新兴产物,在语文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不是新的改变,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也一直在教学中传承着中华的传统文化,更是培养着学生崇尚真知、积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而且也在享受着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美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李晓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读写算,2024,(01):49-51.

[2]米美香.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132-134.

[3]洪小涓.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江西教育,2023,(43):8-10.

作者简介:李妍(1987.3--)女,汉,山东济南人,毕业于济南大学,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