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郝穆春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市130013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制度作出了一系列改革与探讨。本文结合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重新审视了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状况,剖析出现的问题与成因,并提出了处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意见。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一、加强全员体育意识,明确体育教学理念

第一,应该加强老师对于体育教学的理解,把体育运动相关知识技能纳入学生素质养成计划中。学校应当明白,体育锻炼有益于全校师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是营造和谐校园、打造校园品牌的重要追求。这能够折射出一个学校的向心力,同时在对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提升各方面素质的基本内容上有所呈现。第二,学校要与时俱进,更正自身认知,改变体育靠后的思想,强调体育教育的必要性,积极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为社会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开花的新时代人才。[1]第三,还应该更加明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观念,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体育对学生体育思路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学校体育运动教学持续推进。学校教职工应该秉持体育运动是终身事业,身体康健为首位的观念,积极将体育运动融入自身事业规划中,充分认识体育运动文化。第四,要对现有的体育课程进行系统优化,包括教学目标等,以此推进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止是文化素养,更包括强健的体魄。保证学生们有基本的体育知识储备,还能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在教授各种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巧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助力于终身体育运动。[2]

二、更新教育理念,推广体教融合思想 

在注重体育教育的大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应该变更体育教育观念,秉承体教融合理念。这场改革最终是为了促成体育和教育的大融合,进而提升学校各方面体育教育水平。从某种角度来说,体教有着独特的价值,只有具备这样的价值意识,才能更好推动教学理念变革。应该明白体育不单是项目的教学,更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同时,加强对体教理念以及其重要性的推广,可以使各界都明确知晓体育教育在培育学生素养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推动教育观念革新。[3]再从其他角度看,宣传体教融合理念能够助推教育观念革新。可以举办一些职业培训、教育宣传、公开讲座,让更多人了解到体教融合的价值,提高他们实现体教融合的思想水平。此外,加强国际间教育的互动,对于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模仿与引用,以此来弥补现有教育系统的不足,从理念和实操多方面推动体教融合发展。除了以上所述思想,还要让各方主体主动配合积极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形成校园合力助推体教融合。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试验,因地制宜,探究更合适的教学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双创新。[4]

三、提升教师团队建设以满足体育教学需求

近些年,高校扩招在带来不错效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严肃的问题。尤其对于体育老师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对他们在相关专业上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素养有着高要求。教师的素养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建设一个专业本领强、政治立场正确教师且构成合理的团队,是学校展开教学和提升体育素养的重要基石。所以,学校应当改进教师培育方法,这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奖惩、评级、薪资等,同时还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尤其要注意新兴教师教学能力培育,关注他们与骨干教师的沟通学习。激励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创造性教学育人,紧跟时代步伐,保证教学质量。[5]

四、优化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是助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完备、多层次且合理的体育教学系统,在使同学们体育课更加多样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培育学生各方面素养,实现身心健康。在整个体系构成上,应当建立跨度梯度多的多层次、立体的系统,既包括基础教育又包括选择性教学和课外延伸教育。基础性的体育教学含有基础技能、基础理论和对于相关活动的基础理解;选择性的体育教学包含多样的体育运动,包括理论和实操,同时还有体育与健康等的延伸学习;课外延伸教育包含多种竞赛与社团,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体育内容的设置,还应该结合具体实际做出具体调整和改进,适应学生需求和时代要求,使其与时俱进。比如,结合相关体育研究果实,革新现有体育教学理论和技术,关注社会热议点和兴趣点,设计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体育课程和运动,来促进学生对于体育的掌握,以及开拓体育眼界。还有课程评估系统的改进,应该遵循体育教育规律和特性,应该包含同学对于体育知识和技巧掌握程度和学习是否端正等的客观评估,也包含对于课堂教学成果和质量的评估。建构多方面、立体客观的评估系统,能够切实反映和引导体育教学,使得体育教学慢慢变好有数据支撑和具体反馈。[6]

五、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估体系及课外体育活动

从前的评价系统重点考察同学们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情况,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理念培育和各方面发展。所以,应该健全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系统,重视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在考虑到最终应试得分的同时,还应该综合各种成熟的评估方式。高校还应当引导同学进行对自己、对同学、对小组、对老师的多主体评价,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养成体育精神。有能力的高校可以增设专业体育教学俱乐部,将学生社团与体育融合,提供更大的平台,促使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同时,应该确定评估系统的目的和作用。评估系统应该做到如实、公正地体现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态度和综合素养。它是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提升体育素质、帮助完善教学的有利措施。所以,要通过深层次解析教学目标来确定评估系统的各方面准则和评估角度。此外,还要采取多样性的评估方式。之前的评估方式只关注和依靠考试成绩,却忽略了学生间的差别和具体表现。所以在形成更好的评估系统时,要采取更加多样的评估方式,例如自我评估、对他人评估、过程性评估等等,更加客观切实等评估同学们的体育素养。另外,更应当对评估结果做好处理和运用。将评估结果快速、正确等反映给师生,有利于且更加了解自身、发现自身问题并且加以改善和解决。评估成绩也应当成为教学革新的重要数据,持续推动体育教育改革创新。[7]

参考文献

[1] 翁中清.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对策分析[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

[2] 李亚英,陈凤莲,郑爱军.比赛法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

[3] 郭仲希;许婉莹.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

[4] 田顺然.困境与纾解:“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A].2022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体能高峰论坛交流大会,2022

[5] 向超宗;严舒宁.创新型思维导向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评《高校体育创新思维的教学与实践》[J]. 热带作物学报,2021

[6] 陈亮.基于体教融合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评《高校体育教学理论探索与实务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22(11)

[7] 董成文;许大庆;毛献亮;张胜利;陈丽娟;王明波.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探究[J]. 科教文汇,2022(14)

基金:本文系2024年度长春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引入气排球项目的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郝穆春1975-),长春理工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