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为例

赵田坤,彭振伟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摘要]本调研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为例,通过问卷、线下访谈等多种形式,聚焦高职学生学业发展状况,开展调研分析,摸清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学情,探索有利于学生学业提升、成长成才的路径,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者提供长期和有效的教育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助力学生实现个人梦、中国梦。

[关键] 高职院校 ;学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调研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细化为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的学业研究工作也提上日程。国外的研究一般聚焦在学生学业规划、学业水平居多,致力于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学、学多久等问题,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发展效率,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研究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是对求学者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态度改善、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较少,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的学业发展研究更少之又少。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改革走上了固本提质的快车道,对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学界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研究较多,多数关注在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生产实践,而对在校期间的学业发展及其对升学、就业的影响,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以及工匠精神研究较少。

因此,如何走好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规划道路,做好学生的学业发展指导,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一个崭新且又亟需探讨的问题。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业发展现状的调研,了解学生自我学业认识水平、学业发展现状、学业发展目标,分析影响学生学业发展的因素,探讨研究不同生源、不同入学途径、不同学业期望的学生学业发展状况,并针对调研展露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供对策。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维度

本次调研采取样本对照的形式,分别对2021级、2022级和2023大一新生以及2022级大二学生进行调研。2021级新生共发放问卷 576份,回收564份,其中有效问卷 560 份,有效率为 97%;2022级新生共发放问卷725份,回收704份,其中有效问卷 697份,有效率为 96%;2022年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 576份,回收568份,其中有效问卷 560份,有效率为 97%;本次调研基本能够反映高职学生对于学生学业发展调研的认识、需求和目前的实施效果。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针对不同生源、不同录取方式的数百名学生开展调研,在受调查的学生中,以2023级大一新生为例,调查结果有以下几点值得引起重视:

(一)家庭背景

本调研显示,987名大一新生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比49.24%,接近总人数的一半。其中占数量最多的两种生源方式在就业目标选择上也有所不同。来自城市的学生有43%的打算专升本继续学业,其次是29%的学生打算就业。而来自农村的学生选择升学的有34%,就业的有36%。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会比较重,毕业后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尽快就业缓解家庭经济负担。

49d8ab115b0252b3a532bc8c0569c56
172e8f91f5c8009033ea95ebead2b54
df717bb8699ef64c193a1b49fac3bef
   (二)学业水平

3d548f39d1c940fe98e83f478e1f382
本调研显示,考入学校的四种形式中夏考占总人数的46.91%,其次是春考25.63%。考试方式的不同侧面显示了学生学业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毕业去向的选择。夏考的学生选择升学的占比56%,其次是就业占比28%,想要创业和参军的学生都不多。这与春考的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春考生首先倾向于就业36%,其次分别是升学26%、创业23%、参军15%。

(三)学业期望

总体学生在入校之初的自我发展认知普遍都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在新的学习环境,结交新的伙伴,同时对自己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期待。调研显示,有将近九成的学生肯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能力,不过也有一成左右的学生否定了自己的学业发展。

1241832b73519036a32b13a30467f61
在综合得分低于60分的38名同学中,有36名学生表示不确定能否全面了解专业知识,37名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恐惧源于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不信任。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招生途径入校的学生对毕业方向的规划以及学业发展方向的规划都各不相同。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能力和目标,了解学生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才是助力学生学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四、调研结果得到的启示

(一)立足实际,确立目标

充分发挥教职人员的育人作用。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个人能力和个人潜能。一方面,由辅导员指导学生利用学业规划平台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价值观和目标;另一方面,由专业教师介绍专业技能和市场方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要求和就业方向,规划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学习重点以便在学习中有所侧重,并为将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同时,指导学生分期制定短、中、长期学业目标。例如,短期目标可以包括提高某一阶段课程成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等;中期目标包括本学期或者学年的成绩目标、综合素质得分目标等;长期目标可以包括三年的在校生活中“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或者毕业时具备那些专业技能等。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途中不断地反思、尝试新事物、接受反馈和指导,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纠错,从而修正学生自身的发展以达到最终的目标。

(二)以人为本,内驱推动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1],现在的高职学校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兴趣发展,自主意识强,如果高职教育还是走填鸭式教育的老路是无法跟进新时代学情发展的。除此之外,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有最基本的五种需要一一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

新时代的学生物质生活充盈,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转向了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内在动力成了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和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资源丰富且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学校管理中,这些策略都可以被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持久的动力和成就感。

(三)通力协作,分层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学生的教育培养不再只是学校的一项任务,更应该是社会、学校、企业通力合作的责任。利用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调研摸清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及目标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例如,理论学习成绩更好的同学可以选择专升本,专业技能更好的同学可以进入企业实习,有比较成熟创业想法的同学可以入驻青年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不同,发展形式不同,准确定位、分层培养、校企联动。加强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为国家培养实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实践经验、促进产教融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就业率、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学业发展调研在教育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评估学业目标设置、教育教学成效,从而引导教学改革、促进个性化教育、预测学生未来以及反馈学生诉求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应当持续重视学生学业发展调研工作,不断完善调研方法和机制,做好学生的学业发展指导工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通过总结学生学业发展调研,可以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和目标,提高职业发展的可控性和预测性,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梦想。

【1】黄梅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探析[J].教育评论,2015(10):101- 104.

【2】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