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4471”网格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4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4471”网格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实践探索

邹欣云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化、因事而新,既要遵循工作规律,也要满足学生需求,从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效。“4471”网格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立足“三全育人”的时代特征和教育内涵,从育人主体、育人阵地、育人方式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格化策略,构建了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    三全育人  “4471”  网格化   创新机制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不断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高职院校要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创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4471网格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机联合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以班级学生宿舍为结对载体,建立院系党政领导、科任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点对点的协同育人模式。在每个网格结点上的育人主体,通过“进课堂知理想信念、进宿舍知心理动态、进食堂知道德素养、进网络知价值观念”四条主线,实行开展每月“一次恳谈会、一场主题班会、一日随堂听课、一日共同就餐、一次团日活动、一次专题分享、一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全方位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心理品质,规范道德修养,端正价值取向。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有效指导。它强调要充分调动高校全员参与的育人力量,要广泛利用课程、心理、网络等全方位育人途径,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存在 教育方式侧重传统的理论教学,没有与网络思政形成互联互补,且院系党政领导、科任教师辅导员缺乏协同合作,尚未将思想价值引领和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等环节衔接起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不佳

(一)育人主体的作用彰显不够

在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如严格按照学生数量和师生比例配备了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但部分高职院校仍然存在育人主体职责划分不明确、工作边界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一些人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没有树立“全员育人”的角色意识,也未形成“人人育人、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一是育人组织体系不健全,尚未建立育人共同体。思政育人主体之间的交互不多、关联不强,导致党政干部、专任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缺乏联动,作用发挥不平衡、不充分,无法实现育人优势互补。二是育人目标定位不完善,没有突出思想的引领性。高职院校倾向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且侧重强调教育教学的“社会功能”,甚至部分教师把思政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的内容,对思政教育持被动施教的态度,导致部分教师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而直接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培根铸魂作用。

(二)育人资源的价值挖掘不足

育人资源的挖掘是育人过程的重要环节,如何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元素直接关系着育人成效的高低。然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依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等显性和隐性的思政资源使用普遍不足。一是思政内容和专业类课程结合不紧密。很多专任课教师存在重“教”不重“育”的问题,有些又存在课程思政“表面化”和“硬融入”现象,对自身所属学科、所授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利用不够,尚未将价值观引导统一于日常知识技能传授。二思政育人途径单一。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主要采用单向度的理论传输,缺乏多向度的文化教育基地、网络精品资源、交流互动平台等实践载体,以致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过程中主观感受不强,学习的兴趣也随之下降,其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便难以提升。三是朋辈群体的育人带动力和传导力常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受“教师”身份的固化认识,大多强调形而上的“教”,鲜少考虑行之有效的“导”,在树立学生榜样,发挥榜样价值方面仍有待加强

(三)育人实践的效果获得不佳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基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来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强,其教育方式方法未能及时跟进和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无法真正做到把教书与育人、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一是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水平不高。很多教师把思政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没有系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内涵,极大阻碍了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武装

深入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各项实际不够,做不到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知学生之所知,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自然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二是学生对治教意义的认识不足。很多高职学生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一层次”的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没有实际用途”的教育。他们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人明辨是非,恪守正道的思想源泉,在网络碎片化、游离化的海量信息中,高职学生时常因辨识能力的制约而出现信仰和三观的松动,这让他们在接受思政教育过程中自我思想转化的效果偏差。

二、“4471”网格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

网格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是从高职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遵循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探索从人员网格化、区域网格化和活动网格化三个方向不断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积极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努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进而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网格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最直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施教力量,而学校党政领导干部、教学管理人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在网格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学生通常以宿舍为活动单位,我们便把学生宿舍作为基本网格单元。院系党政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都是网格员,划定责任网格,负责相应网格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每个网格员都要强化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能力,真正发挥出自己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如,院系党政领导要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所需所盼,倾力打造向上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任课教师要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业状况和情绪状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和帮助;辅导员(班主任)要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用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建立积极的心态。

(二)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网格化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场域大都选择在教室中,但这并不能够满足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要考虑其现实需要选择在不同的场域开展,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深入学生实际,真实地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产生认同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教室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教育者开展思想和价值引领的主要场域;学生宿舍是学生交流思想、学习、生活最频繁和最真切的

场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由单纯理论输出转为情景互动交流的切入点;食堂是学生情感、意志、行为表现最为本真的场域,也是教育者知晓学生日常生活情况的主渠道;网络是学生思想情感表达和价值取向影响最直接的场域,也是教育者实时掌握和引导学生思想航向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从教室延伸到宿舍,拓展到食堂,引入到网络,学校教育者以“四进四知”的方式深入学生校园生活的不同场域网格,通过师生间知理知心知情式的互动实践,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涵德育人、启智润心的功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网格化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网格化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来设置契合的活动内容,同时选取适当的开展形式和科学的施教方法,润物无声地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网格化能从最大范围内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最大层面上融入进对学生的思想建设,让思政教育的“强大精神动力”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

学校充分挖掘活动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全面引导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作风。结合学生日常的校园生活,深入开展“恳谈会、主题班会、随堂听课、共同就餐、团日活动、专题分享和社会实践”活动。一是经常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二是聚焦学生关切的问题分类开展职业规划、心理健康、学习交流等为主题的班会和分享会,在共同探讨培育学生阳光乐观积极心态三是对接学生组织团体通过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团活动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沉浸体验式实践教育中增强责任担当锤炼能力本领

三、4471网格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的实践路径

现阶段,高职学生普遍为“00后”群体,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喜好网络信息,抗挫能力较弱。从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出发,我们提出走进学生的生活日常,融入学生的话语体系,发挥全员育人合力,探索构建“4471”网格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此提高育人内容的针对性,育人方式的科学性和育人质量的高效性。

(一)突出三个主体,增强全员育人合力

将院系党政领导、科任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一起下沉至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以班级宿舍为单位,建立1名院系领导+1名科任教师+1名辅导员的结对联点制度,形成管理、教

、服务三大主体深度协同,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在内容上做到“三融合”,一是与党团建设相融合。院系党政领导以主题党课、形势政策讲座、社团活动等形式给学生上课,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勇于砥砺奋斗,炼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担当时代责任。二是与“课程思政”建设相融合。科任教师利用专业背景、学科知识和成长经历在课堂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既要教导学生夯实专业功底,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三是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相融合。辅导员践行“四进四知”常态化工作模式,最大限度与学生进行日常交流、良性互动和心灵沟通,扑下身子发现问题,耐下性子答疑解惑,掏心窝子纾难帮困,将一切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依托四个阵地 ,营造全过程育人氛围

课堂、宿舍、食堂和网络作为高职学生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个场域都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实施“四进四知”(进课堂知理想信念,进宿舍知心理动态,进食堂知道德素养,进网络知价值观念)举措,院系党政领导、科任教师和辅导员将此转化为自觉行动,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积极建立与学生相互的信任,全力解决学生急难愁盼的问题。

“四进四知”通过深入、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生活、思想各方面实际,实时发现学业困难者、心理问题者、家庭困难者和网络成瘾者。结合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开展“四联系”活动。院系党政领导、科任教师和辅导员分别对各自责任点的四类困难学生进行重点关注,精准帮扶。联系学院财务部门、资助中心对家庭困难学生落实助、减、免、勤等多元资助政策,坚决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联系心理咨询室对心理障碍学生提供日常咨询、心理疏导和跟踪管理,全力维护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联系教务部门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学业管理的制度教育,引导学生实现学习压力和动力的转化;联系宣传部门对学生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涵养学生的高尚品格

(三)推行七项活动,提升全方位育人实效

高职院校要做到育德、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理应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七项”活动的推行就是从学生的校园生活日常切入,每月开展一次恳谈会、一场主题班会、一日随堂听课、一日共同就餐、一次团日活动、一次专题分享、一次社会实践,形成一个动态思想政治教育链条。

结合学生主体意识强烈的特性,学校要借助多元化的活动载体,与学生进行深入互动,充分发挥出活动的育人功能。开展“第二班主任”(院系党政领导、科任教师)与学生恳谈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现场倾听学生心声,现场解答学生困惑,现场制定责任台账,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满意度在具有重大意义的节日或纪念日,举办契合节日主题的班会,引导广大学生学习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践行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在学生课堂,院系党政领导和辅导员听课可以更直观把握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动态,更精准地探析出教学相长的授课模式;在法定节假日,院系党政领导与留校学生共同就餐,“零距离”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给学生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焕发学生爱校护校荣校的主人翁意识组织评选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各类学生先进典型 ,举行学生榜样故事分享会,号召广大学生向朋辈榜样学习,汲取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组织开展“寝室文化艺术节”“学雷锋活动月”“暑期三下乡”等系列活动,有机融合网络媒体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采用符合青年学生喜好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到每一项生动实践,提高学生的代入感和获得感,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和影响力。

结语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工程,它事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设。新时代,面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努力打造集育人力量、育人阵地和育人资源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着力打通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7-13.

[2]吴海翠,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21(20):181-184.

[3]喻欣楠,叶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2022(22):41-44.

[4]邹洪霞,才忠喜,“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成才之路,2022(24):5-8.

[5]郭建伟,邵红艳,申佳丽,付艳,反思与重构: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

[J].科教文汇,2022(09):40-44.

[6]刘芳霞,“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研究[C].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一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与学高峰论坛”论文集(一).北京: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359-361.

作者简介:邹欣云,女,197211月,汉族,湖南祁东人,本科毕业,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4471”网格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实践探索(22C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