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课堂 落实核心素养——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聚焦语文课堂 落实核心素养——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曾任权

五华县棉洋镇荣华小学  514441

摘要: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地位的就是小学教育,其关系着学生的一生学习和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而言,物资条件相对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受到地域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出现教育理念落后问题,影响最终的教学成效。但是作为当下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现实问题,把握好核心素养的教育方针,不断研读相应政策,调整当下教学理念和思路,仅仅围绕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这一核心内容,开展教学工作,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前言:现阶段,各级教育教学工作都在如火如荼的创新和完善中,也给各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则需要积极迎接这一挑战,真正从原本的教学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探索新的教学方向和内容,而且要站在宏观高度上,去调整教学方法,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方向,确保完全适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也能让农村小学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农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现状

首先,就是对于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而言,自身并未第一时间转变和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而且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始终处于过往的应试教育层面。通俗的来讲,就是教师只关心学生考试成绩好不好,不关心学生日常的表现,更不关心学生日常思维能力的发散等等。课堂之上,教师也没有考虑到学生接受与否,就直接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犹如听天书一般,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固化。

其次,就是对于一部分教师而言,没有站在宏观高度上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针进行全面深化研究,也没有对其精髓进行全面把握,对这一培养目标的落实条件也存在定义模糊的问题。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那么教师自身诸多准备没做好的情况下,最终的核心素养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最后,就是对于一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认为传授知识,要求学生会写作,会阅读就足够了。但是没有站在更深层角度,对教材进行全面透彻剖析,导致在前期教学设计阶段,设计的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学习起来毫无压力。虽然从某种角度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快乐的课堂,但是未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最为本质的教学要求未能实现,那么其他的教学内容实施自然形同虚设。

二、农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优化课程内容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涉及内容较多,涵盖范围较广,而且可以对学生的多方面素养进行全面培养。所以当前阶段,要想达到理想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师就需要牢牢把握好这一教学方向和目标,对当下的课程内容持续性的优化和完善。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持续性的优化教学内容,适当的填充教学资料,确保教学内容具备丰富性和多彩性的特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教师可以立足于原本的课文教学内容,进行适度拓展,让学生跳出课本的学习限制,另一方面,教师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课程内容之外的知识,可以自行整合资料,既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可谓是一举两得。举例来讲,教师在对《精卫填海》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其具备一定的神话特点,所以教师就可以立足于该篇文章,去探寻与之相似的其他深化故事,例如,《愚公移山》、《盘古开天辟地》等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综合统筹这些文章,在阅读学习阶段,可以发现这些文章除了具备一定的深化特点以外,还具备什么共通点,此时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最终总结,得到这些深化故事,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取到回报。当然,教师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是否之前接触过什么神话故事,可以在课堂上讲一讲,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依靠直观化的景象呈现,而且要在生动情境的引领下,才能加深学生学习和体验感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对情境进行创设阶段,还要侧重对文章的情感进行全面呈现,确保学生投入其中,实现情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举例来讲,教师在对《海上日出》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避免过去单刀直入的讲解,而是要在最开始的课堂导入阶段,将PPT整合进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模式,对新课进行导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看到动态化的画面,而且产生强烈兴趣。学生在观看的非常投入阶段,教师需要将优美的音乐播放进来,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看到如此美丽的日出。但是教师也需要避免学生过于投入,在适当的节点下,提醒学生回归到文章阅读之上,进而实现对文章中文字所展现的情感进行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课堂新形势,就是同学提问,同学回答的模式,也就是说,学生阅读阶段,阅读任何内容,产生了各种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提问,其他学生都属于被提问者,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和了解的,第一时间站出来回答,以发散学生思维,还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是过往教学所不复存在的,是一种全新突破。

(三)发散学生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一点,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的发散,所以作为教师应找寻一切契机来发散学生的各种思维,促进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强化。举例来讲,教师在对《麻雀》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率先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看到过麻雀,他们是否又有什么特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性的运用纸和笔,绘画出来,看与文章中描写的麻雀是否完全相似,此时就可以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而且学生利用纸笔,还可以构建一个自己想象的世界。最后回归到文章之中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比,看文章中所描绘的麻雀,与自己绘画的有什么区别,那么这些麻雀若遇到了你,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们可不可以尝试着写出一段,来延续故事情境和自己的想象世界。通过这样拓展延伸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立足课文学习,去拓展新的写作视野,而且可以发挥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最理想的续写作品。整个过程可以最大化的发散学生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多维思考,去整合过往所掌握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投入到写作活动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实现写作思维的全面发散,达到理想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农村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亟需改进和完善。作为该学科的教师,应时时刻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明确其核心素养培养的大方向,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新思路,还要紧随时代潮流,将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整合进来,为学生学习拓展新视野,还要为学生创设各种头脑风暴的活动,强化学生思考和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真正满足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在未来发展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还要从互联网和信息平台角度出发,积极与城市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对接,吸取更多的先进教学经验和理念,不断拓展自身的教学视野,还要立足于学生当下的实际学习情况,将更契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方法整合进来,对学生多维能力全面培养,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燚. 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3, (32): 39-41.

[2] 赵梅.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升农村小学生语言能力的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 (05): 106-108.

[3] 邹丽云. 加强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J]. 华夏教师, 2022, (34):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