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村地区药品流通环节质量安全问题及针对性监管创新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云南省农村地区药品流通环节质量安全问题及针对性监管创新策略探讨

王仁志李允毕

云南省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 650101

摘要:本文针对云南省农村地区药品流通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从经济管理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当前药品流通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其对农村地区药品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监管创新策略。研究发现,供应链长、冷链设施不足、监管力量薄弱等因素导致药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为此,文章探讨了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优化冷链物流网络以及构建智能化、协同化监管模式等途径,以期改善云南省农村地区药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状况。

关键词:药品流通;质量安全;农村地区;监管创新;云南省

引言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地理环境复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云南省作为我国多民族聚居且地域广阔的省份,其农村地区的药品流通环节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云南省农村地区药品流通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并结合经管理论与实践,探索和构建一套适应当地实际、科学高效的药品流通监管创新策略。

一、云南省农村地区药品流通环节现存问题及影响

(一)供应链冗长复杂,信息不对称突出

在云南广阔的农村地区,药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所经历的流通环节常常呈现出冗长且复杂的特征。首先,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经济水平差异,药品往往需要经过多个层级的分销商才能到达边远山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医疗机构和药店。这种多层代理模式增加了药品流通过程中的成本和时间,不仅使得终端药品价格上升,还可能因运输周转次数过多而加大药品在流转过程中的损耗和破损风险。其次,供应链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尤为严重。药品生产企业与农村基层用户之间缺乏直接的信息沟通渠道,导致药品的安全信息、有效期、使用说明等重要信息难以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使用者。以具体实例来看,在部分偏远乡村,由于供应链条过长,可能出现药品临近保质期甚至已过期的情况仍在销售的现象。同时,假劣药品混入正规流通渠道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大,进一步加剧了药品安全风险。因此,改革优化供应链结构,强化上下游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建立全面覆盖的药品追溯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冷链设施不健全,药品储运条件差

冷链药品包括疫苗、生物制品、某些特殊处方药等多种类型,它们对储存和运输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在特定温度范围内保存和运输以保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然而,云南省农村地区的冷链设施普遍较为落后,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冷链车运输能力不足,小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往往缺乏合格的冷藏设备。一方面,由于农村电力供应不稳定、冷库存储空间有限等问题,使得许多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在储存阶段就可能受到高温变质的影响;另一方面,运输过程中没有全程冷链保障,易造成药品受热失效,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更可能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无法得到预期效果,甚至危及其生命健康。因此,加强农村地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药品冷链管理体系成为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三)基层监管力量薄弱,执法效能受限

当前,云南省农村地区的药品流通市场监管面临着严峻挑战。由于基层药品监管部门资源配置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往往难以实现对广阔地域内众多药店、诊所和个体摊点的有效监管。加之农村地区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药品经营者的自律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一些违规行为如无证经营、非法购销药品、超范围经营等现象频发。此外,由于执法力度不够、监管频率低、处罚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即使发现违法行为,也可能因为执行难度大、成本高而未能得到彻底纠正。这种情况长期存在,无疑会对药品流通市场的正常秩序形成破坏,并且为假冒伪劣药品提供了滋生土壤。

二、面向农村药品流通质量安全的监管创新策略

(一)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药品流通效率

针对云南省农村地区药品流通环节存在的供应链冗长复杂、信息不对称等关键问题,优化供应链管理以提升药品流通效率至关重要。为此,应构建严格的药品供应商准入制度,对生产源头及各级分销商实施严谨的资质审核与动态管理,确保所有进入农村市场的药品均源自合规、可靠渠道。具体举措包括定期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诚信记录以及产品追溯能力等核心指标,并推行“优质优价”政策,鼓励高品质、低损耗药品供应商积极参与农村药品市场供应,从源头上保障药品质量[2]。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覆盖全省农村地区的药品流通信息平台,实现药品生产至销售全链条的信息透明化和公开化。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药店以及医疗机构实时上传药品采购、库存、销售等详细数据,使监管部门能够全面监控药品流通过程,及时识别并纠正违规行为,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安全隐患。此外,还应着力构建短链、高效且可控的药品流通新模式。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推动药品直供模式发展,尽可能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从而降低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二)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确保药品储存运输安全

为确保农村药品储存运输安全,优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关键步骤。针对云南省农村实际需求,应科学规划并加大投入建设药品冷链物流体系,涵盖冷藏车、冷库和温湿度监控等硬件设备的配备与升级,政府需推出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冷链网络,以确保边远地区也能享有高效、稳定的冷链服务。结合国家标准,制定符合云南农村特点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详细规定药品在仓储、搬运、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及包装防护措施,并通过系统培训与考核机制,强化涉药单位对规范的严格执行,从而有效防止因储运环节问题造成的药品质量损失。同时,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至关重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智能追溯系统,实时监测记录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即刻预警并启动应急处理,实现药品流通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此智能追溯系统不仅保障全程追溯,更有利于风险评估、责任追踪,有力地确保了从生产到使用的全链条药品质量安全。

(三)构建智能化、协同化的药品流通监管新模式

构建智能化、协同化的药品流通监管新模式是解决农村地区药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首先,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手段强化实时监控,将这些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全链条环节,系统收集并整合关键数据,建立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与挖掘,精准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违法违规行为,从而显著提升药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效能。其次,打破传统职能分割,着力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联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多个政府部门的力量,形成强大监管合力。具体措施包括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等,确保各部门间的信息及时互通共享,共同致力于维护农村药品市场的规范秩序。再者,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药品市场监督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及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制度,加大对农村药品市场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和社会惩戒效果。

结语

针对云南省农村地区药品流通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及构建智能化协同化监管新模式等创新策略,有望显著提升药品流通效率与安全水平。未来,持续强化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与社会共治,将有力保障农村地区药品市场秩序的规范运行,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健康云南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余佳,沈国芳,金萱等.药品供应链新模式下异地仓设置实践和思考[J].中国药业,2024,33(02):11-15.

[2]杨云丙.新时代药品流通监管发展现状与对策[J].品牌与标准化,2023(06):83-85.

[3]张骏鸿,张俊,杨荣等.江西省药品流通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8):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