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与完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3

探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与完善措施

周思炜

海默尼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1120

摘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经营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实践中常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通过分析不清晰的预算理念与目标、信息不对称、局部优化导致整体失控等问题,我们将提出明确预算理念与目标、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建立有效监控机制等解决方案。本文的目的在于为企业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理念;预算执行监控

一、引言

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绩效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大,预算管理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预算理念与目标不明确、信息沟通不畅、执行监控不到位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旨在提出一系列完善措施,包括确立明确的预算理念与目标、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建立有效的执行监控机制等,以期为企业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与指导。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1]。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的预算编制,而是涵盖了企业各个方面的经营活动,包括销售、生产、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预算不仅是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经营计划的工具,也是企业实施控制、评价绩效的基础。通过预算管理,企业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合理规划各项经营活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从而实现持续盈利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评价四个方面。预算编制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在预算编制阶段,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全面、合理的预算计划。预算编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经营计划,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确保预算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预算执行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在预算执行阶段,企业需要按照预算计划的要求,合理调配资源,组织实施各项经营活动。预算执行需要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密切配合,确保预算计划的顺利实施。预算控制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保障。在预算控制阶段,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控制体系,通过制定预算执行标准、实施预算监控和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确保预算计划的达成。预算评价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总结与反馈。在预算评价阶段,企业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分析预算偏差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

3.1 理念与目标的不明确性

企业在制定预算管理的理念和目标时,可能存在模糊、不明确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在制定预算管理理念时,可能没有清晰地界定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明确界定预算管理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可能会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产生误解,导致在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评价过程中出现偏差和失误,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企业在制定预算管理理念和目标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导致预算管理理念和目标与实际情况脱节,无法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3.2 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可能存在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共享不足的情况,这可能导致部门间对于资源需求、预算编制依据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例如,生产部门可能会夸大其资源需求,而财务部门则可能没有获得准确的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等信息。由于外部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可能无法获取到准确、及时的外部信息,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和预期存在偏差。例如,企业可能没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竞争态势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导致预算编制的不确定性增加,影响到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预算执行中的局部优化与整体失控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可能因为自身利益诉求不同,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局部优化的现象。例如,生产部门可能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增加生产成本,而销售部门则可能会为了提高销售额而增加促销费用,而财务部门则可能会为了控制成本而削减支出,这种局部优化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资源浪费,从而影响到整体预算目标的实现。由于预算执行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环节,如果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督和控制机制,那么就很容易出现部门之间责任不清、信息不对称以及资源错配等问题,导致整体预算目标无法实现。例如,如果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预算执行审查机制,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滥用资源、违规操作等情况,导致企业整体预算目标的失控。如果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那么部门之间就缺乏合作共赢的动力,容易陷入各自为政、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进行局部优化的行为。同时,如果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那么部门之间就缺乏规范和约束,容易出现责任逃避、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整体预算目标无法实现。

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完善措施及建议

4.1 确立明确的预算理念与目标

确立明确的预算理念与目标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指导各个部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从而确保整体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例如,某家制造企业明确将预算理念定位为“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控制,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这一明确的预算理念帮助企业各部门明确了预算的目标和方向,有助于提高预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确的预算目标意味着企业应该明确预算的具体目标和指标,以及各个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该达成的目标和指标。预算目标通常包括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两个方面,财务目标包括利润、现金流、资产回报率等指标,而非财务目标包括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员工绩效等指标。通过明确预算目标,企业可以激励各部门围绕共同的目标进行协作,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例如,某家零售企业明确将预算目标定位为“在下一财年内实现销售额增长20%、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0%、员工流失率降低至5%”,这一明确的预算目标有助于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有助于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协调性[2]

4.2 加强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与共享

在加强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方面,企业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这包括明确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和沟通频次,以及明确沟通内容和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建立预算编制工作组或者利用信息化平台等方式,确保各部门之间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共同讨论和确定预算编制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指标等内容。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预算编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意见分歧等问题,从而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企业还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为各部门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平台。这包括建立预算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将各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共享,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例如,某家跨国企业通过建立全球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财务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分析,从而有效地支持了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3]。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够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实现整体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加强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与共享还需要强调团队合作协调。这包括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调,以及建立团队间的信任和共识。例如,某家制造企业通过组建跨部门的预算编制团队,由财务部门、营销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并确立了明确的沟通渠道和工作流程。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的预算方案,有效地克服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壁垒,实现预算编制过程中信息的共享和沟通,从而提高预算的质量和执行效果。

4.3 建立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

建立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旨在确保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控各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发现并解决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从而保障预算的有效执行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在建立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时,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监控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绩效指标和风险指标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既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又能够评估各项业务活动的执行效果和风险情况。例如,财务指标可以包括预算收支情况、资金利用效率等;绩效指标可以包括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等;风险指标可以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监控指标体系,企业可以全面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此外,建立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包括明确预算执行监控的责任主体和监控流程,确保各级管理人员都参与到预算执行监控工作中来。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预算执行监控小组或委员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或财务主管等负责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调整预算执行方案,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企业还可以加强预算执行监控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旨在确保各级管理人员之间及时共享预算执行情况和分析结果,形成共识,并共同制定应对措施。例如,可以定期召开预算执行监控会议,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预算执行监控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就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交流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旨在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预算执行监控工作,并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例如,可以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对预算执行良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对于预算执行不达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有效地促进员工积极参与预算执行监控工作,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五、结论与展望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预算理念与目标不明确、信息沟通不畅、执行监控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确立明确的预算理念与目标、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建立有效的执行监控机制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企业的经营绩效不断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陈英鹏.全面预算管理在智能装备企业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9):66-68.

[2].张趁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企业,2024,(04):77-79.

[3].刘洪君.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施与优化[J].财会学习,2024,(10):56-58.

作者简介:周思炜(1993.12—),女,汉族,重庆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预

算管理、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