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和食品监督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食品安全和食品监督管理探究

王琳

辽宁省东港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 辽宁 东港118300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问题,与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不能在食品安全面前独善其身,食品安全问题属于公共安全问题。随着我国体制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了管理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方面的体系建设,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问题;措施

前言:食以安为天,尽管我国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但是当前食品市场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食品恶性事件频发,不仅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也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不信任,严重阻碍经济的平稳发展,损坏我国食品出口的良好国家形象。

1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1.1食品安全监管不严格

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还不够严格。对于食品生产、运输、销售中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我们选择视而不见。相关工作人员对食品的监管也不够严格,对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产品制造商的处罚力度也不够大,无法起到威慑和整改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在忽视食品安全问题时,盲目追求销量和利润。违法食品越来越多,相关监管部门也没有及时公布违法企业。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也不够重视,监管部门也没有承担起保护人民健康的责任。

1.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式落后

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粮食生产的监管方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国内,通过现场检查、抽样检验、查阅相关资料、查封被举报或有被证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存在存在潜在风险的食品等方式,来对其进行监管。对不合格产品,按照产品种类,采取没收、纠正等措施。但是,这些安全监管的方法大都是事后的,即使是在现场监管中发现了问题,也有可能在监管开始的时候,产品就已经进入了市场,从而产生了食品的安全风险。比如,一些地区在检测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时,一旦发现不合格,就会让商家立即采取措施,即使是卖掉的,也很难回收回来,这就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许多食物安全问题,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被媒体揭露出来的,比如上面提到的老坛咸菜,就是这样做了几年之后,才被媒体揭露出来的,要不是这样,它们还会一直存在下去。在没有传媒影响力的地方,这种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着很多,而仅凭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方法,很难一一找出所有的问题,这也是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中无法忽略的一个问题。

1.3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弱化

由于市场监督管理不力,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违反了法律。由于监管力度的减弱,使得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以假充真,降低标准,生产经营食品,进行虚假的宣传,以及不合格的防腐保鲜材料。在这种情形下,由于消费者对食物的安全性不了解,不能做出合理的消费决策,加上政府对食物的监督管理不足,使得食物生产者在从事食物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危险。

2食品监督管理措施

2.1食品生产者加强行业自律意识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高度重视和落实食品安全,对生产加工的产品有更高、更具体的质量要求。企业可以认真建立原材料进货检验记录和生产过程记录的监控制度,同时也可以建立工厂检验记录制度和不合格品管理和处理制度。企业只有强化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强化服务公众的意识,才能使食品安全管理更加顺畅、更有保障。

2.2增加食品监测机构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食品检测机构的投资,以确保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它可以借鉴一些成熟国家在食品安全监测方面的经验,定期升级一些检测产品,使用更先进的检测仪器,并为监测机构的相关人员设计检测程序,对食品安全监测有明确的分工,将监测工作的每一步分配给不同的部门,对一些重要环节,委托更多专业的检测机构对成分进行检测,确保每一种食品都符合食品安全参数。对于过去不必要的环节,可以直接取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管理粮食生产者。此外,政府可以定期培训食品安全相关监管和检测人员,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素养和能力,并为确保食品安全增加保护网。

2.3健全食品监督管理机制

对于当前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相关监管部门应予以重视,建立更加全面的食品监督管理机制。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责任,根据当前食品安全形势调整食品监督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充分了解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对即将投放市场的产品的成分和来源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其在投放市场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对食品来源的监督,定期走访调查,禁止在种植农产品时使用有毒肥料,并严格限制其使用。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定期对制造商的工厂进行检查,限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食品的来源、生产过程和市场布局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并建立更全面的食品监督管理机制。

2.4增强消费者参与监督与维权的宣传工作

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消费者必须主动参与到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环节中,政府也应当引导相关的社会舆论。要鼓励新闻媒体工作者开展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自身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及时向消费者曝光食品生产企业的违规操作和假冒伪类食品,并进行实时追踪,公布案件的查处结果。在新媒体背景下,采用多元化的技术和手段,宣传诚信经营的企业准则。并向消费者传递有关食品安全的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2.5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创新

在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下,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持续的创新。在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信息云平台,将企业主体、监管单位等纳入到这个平台中,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利用这个信息平台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2.6提升对食品安全的监察力度

相关政府部门在厘清食品安全的内容和概念的前提下,应当建立包含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检测报告系统。不仅包括卫生部门对食品安全的信息检测报告,应当采用多主体的信息检测,将权利下放到消费者、生产企业和专业的研究机构。其次,充分发挥消费协会的维权作用,让公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监察工作中。比如将食品安全透明化,鼓励群众进行实名举报并进行相关的物质奖励,加强索赔力度。然后,监察部门要明确明确食品安全链的内容和含义,做好预防工作,保证食品在各个环节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能将权利集中于一个部门,防止监察工作出现疏漏。最后,相关政府要在我国食品安全法规的标准和框架下,由各部门严格把控各部分质量和安全,要做到从原材料开始控制直到食品被安全的送上餐桌。

结束语:

概而言之,我国公民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对食品行业的关注也在增加。这关乎公众的身体健康。因此,政府和监管部门必须重视这一问题,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加大监管力度。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增强公众维权意识,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生产企业也应不忘初心,遵守食品安全生产要求,选用健康合规的食品生产材料,确保生产的每一步都符合生产要求。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合作,中国食品工业才能继续健康发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许志国,王欣怡.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食品安全与管理[J].食品工业,2023,44(12):322-324.

[2]郭煜民,陈佩虹,周露,李虞明,张思丽,陈迪帆,赖凤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机构样品管理存在的风险与防控措施[J].现代食品,2023,29(23):104-106.

[3]谢旺成.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计量控制优化策略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3,(35):30-32.

[4]郑艳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食品安全导刊,2023,(34):16-18.

[5]刘浩.食品卫生档案化管理在食品监督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3,(31):13-15.

[6]林以兰.新公共管理视域下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策略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3,(31):33-36.

[7]刘宇翔.试析食品工程安全保障与监督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23,(3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