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近百年的中国美学研究中,部分美学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进行了现代美学研究,并以此作为理解中国艺术精神的关键,以及确立美学“中国身份”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开启了现代书法美学研究的先河。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美学们的书法美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即:对中国书法独特地位和价值的定位,对书法艺术美学性质的揭示,不同的书法审美观,以及对书法审美起源和发展问题的探讨;最后,本文认为现代美学的书法美学研究是在双重因素指导下展开的,只有对此取长补短,才有助于今天的书法美学研究获得真正的新起点。

  • 标签: 书法美学 书法审美 书法艺术 现代书法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书法
  • 简介:本文分析了茅原先生音乐意境说的内容、特征与价值,阐明其学说的理论基础和与作者相关的人生境界。

  • 标签: 茅原 意境 音乐意境说
  • 简介:"心与道合"的哲学命题成就了明代心学家陈献章的"道隐"境界,使其退隐之乐别有意趣。与"道"翱翔的退隐之乐不仅带给陈献章心浑然与物同体的美学体验,而且还作为媒介,对其交游的士人圈形成影响,促成了集体退隐价值观的形成。同时,陈献章的退隐之乐也具有美学上的人文关怀意义。本文探讨了陈献章退隐之乐的美学意境及美学意义。

  • 标签: “心与道合” 退隐之乐 美学
  • 简介:没有美学就没有电影美学,因此,要了解电影美学就应该首先对美学基本知识有进一步了解。美学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美学被正式命名是在18世纪中叶,随后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康德、黑格尔、席勒、博克等人都在这个领域留下了他们卓越的思想和丰厚的思想遗存。

  • 标签: 美学 电影
  • 简介: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今天的美学研究,已进入一个泛化时期,在各种美学理论思潮的汇聚与激荡之中,任何一位美学研究者,要想避免赶潮头昙花一现,或步后尘重复研究的处境,都是很不容易的,除非具备深厚的学识、高远的眼界、宽阔的襟怀与甘于寂寞的禀性。蒋孔阳先生的近作《美学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堪称一部在学识、眼界,襟怀等方面部令人敬佩的美学理论著作。

  • 标签: 美学研究 人民文学出版社 美学理论 重复研究 理论著作 研究者
  • 简介:<正>仪容美学,这是一个正在建立的学科。仪容,指人的仪表,容貌;所谓仪容美学,简单地说也就是研究人的仪表、容貌的美学规律的一个学科。一门学科的建立,总要依据:一、社会对它有无实际需要;二、它对社会有无积极价值。三中全会以后这十几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特别是人们对自身仪容的审美观念变化尤其显著。在我国历

  • 标签: 美学 审美观念 美学规律 精神面貌 积极价值 仪表
  • 简介:近年来,对儒道释三家进行研究的著作蔚为大观.在此基础之上,对禅宗这一印度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从文艺学角度和思想史层面进行阐释,则显示了研究在整体上的推进.此种致思路向说明,以综合的视野加以观照,或从学科角度,或从思想史层面,或从影响和接受双向维度,探究禅宗及其与儒道思想的关系,追溯其本源,清理其旁枝,才会使已有美学问题的研究得以深化.

  • 标签: 禅宗美学 美学问题 思想史 印度佛教 儒道释 整体
  • 简介:发幽探微,是专家们的乐趣,历来的红学家发探出来的宽广度要是堆积起来足足抵得过几十部《红楼梦》.就这样似乎还嫌刨得不深,发志要往祖坟上刨。我担心这样刨下去迟早会把一部优美的好书刨成一片片刀光火海、浊情滥淫,失了作者的美意,因此落在文本上的低浅享受成了我捧读“红楼”的乐趣,这乐趣里便有让我舒畅的曹公两大美学:色彩美学与造型美学

  • 标签: 色彩美学 造型 《红楼梦》 乐趣 红学家 成一
  • 简介:<正>第三章电影与叙事二虚构故事片1任何影片都是一部虚构故事片虚构故事片的特性是再现一件想象的事物,一段编撰的故事。如果把这个过程加以分解,就可以发现,故事影片包含双重再

  • 标签: 纪录影片 故事片 虚构 故事影片 叙事本文 电影语言
  • 简介:这座两层公寓是设计师为自己设计的住宅。设计的目的不仅是打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空间,更是实现日式极简风格与乌克兰传统元素在空间内的碰撞与协调。设计师在12岁学习了空手道,从那时起日本文化就逐渐扎根于其美学观念。日式的简洁、自然材料的应用和粗粝的质感都深为设计师所欣赏。"朴素",是这座公寓想要表达的内容。本案空间大量运用了深色和自然的调色,比如自然的土色、天蓝色、草绿色和温暖的沙色。

  • 标签: 日本文化 日式 传统元素 主卧 儿童房 居住需求
  • 简介:一部影片要获得艺术生命力和美学价值,除却要具有真实性、情感性,还必须具有美感性,能“从自然中‘引出’美来”。画面乃是电影的基本构成之一,因此,电影的美,更多的要透过摄影构图来体现。这就需要创作者创造激发美感的直观构图形式。

  • 标签: 美学价值 摄影构图 艺术生命力 构图形式 美感性 情感性
  • 简介:声乐美学初探范晓峰,周静声乐是人类最早诞生的艺术,人的嗓音又是人类最古老而永久使用的乐器。谈及音乐和语言的关系,似乎又是一个早已被认识了的问题。然而,声乐艺术作为音乐的两大表现类别之一,对它的研究与纯音乐相比,则显得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一声乐艺术的...

  • 标签: 声乐艺术 二度创作 音乐性 情感表现 声乐美 主观因素
  • 简介:景观美学的崛起景观美学的崛起,是审美实践和美学理论在当代发展的历史必然。(1)从环境保护到环境美化。伴随产业革命和生产现代化而来的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违反自然规律因而遭到自然惩罚的历史教训,不仅使人类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更加强烈地要求美化环境,提高环境的质量。环境美化的内容可以概要地归结为:第一,以和谐的主题、丰富的色彩、各具个性的空间组合和流动的韵律,审美地把各种功能和体量的建筑组织成群,形

  • 标签: 景观美学 环境美化 空间组合 人文景观 园林美学 生产现代化
  • 简介:我们常常观赏体育运动表演,从运动员的精湛表演中得到美好的享受。然而一般观众仿佛觉得体育和美是必然联系到一起的,一场精湛的球赛,艺术体操的表演,游泳运动员优雅的姿态等……都会给观众带来无比愉快的快感和美的满足。那么体育美的本质是什么呢?它有哪些特征?

  • 标签: 体育美学 原始体育 形式美 体育运动 艺术因素 审美规律
  • 简介:<正>走向美学电影史的重建符号学对于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冲击是深广的,但它对电影史研究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谈不上多强。符号学以及作为符号学基础的结构语言学都不是史学理论。符号学可以解释某部影片中剪辑所起的作用或揭示对电影史中所有导演都适用的剪辑的表意潜力,但是不参照另一些解释模型,我们就无从知道为什么剪辑会

  • 标签: 电影史 好莱坞影片 好莱坞电影 符号学 电影创作 美学
  • 简介: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学家。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38年出生,孛儿只斤氏,本名扎木苏,吉林省镇赉县人。母亲是当地知名的民间歌手,擅长科尔沁长调民歌。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爱民间音乐,学会不少家乡民歌,为日后走上音乐道路打下重要基础。

  • 标签: 音乐学家 中国当代 中央民族大学 长调民歌 硕士生导师 民间歌手
  • 简介:洛地民族音乐理论家、中国音乐史学家。祖籍浙江诸暨,1930年生于上海。1949年高中毕业即在浙江省文化(处、局)厅所属单位工作。其间1951—195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专修班学习;1990年在浙江艺术研究所退休,研究员。早年从事音乐、戏剧创作。1979年后主要从事民族文艺理论研究,着重于对民族音乐、民族戏剧、词曲的本体构成及其结构研宛。兼及古代文史研究。在音乐方面,提出"樂"本于原始祭祀,在先泰曾有自商"乐至礼至"至周"礼至乐至"的转变。指出"六

  • 标签: 中国音乐学
  • 简介:陈聆群中国音乐史学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吴江人,1933年1月生于上海。1945年9月随父母到华中解放区。解放战争中,先后在动员支前民工的宣传慰问团、第三野战军文工团一团和新安旅行团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新旅”、华东戏曲研究院和上海越剧院担任乐队指挥、戏曲音乐研究和作曲编曲工作。195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本科,先后从桑桐、刘庄学习作曲。1958年参与编写《中国现代音乐史(1919—1949)》,并于1960年起,受命修订此史稿,

  • 标签: 音乐学家 中国当代 上海音乐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音乐教育家 博士生导师
  • 简介:黄旭东音乐编辑家、音乐活动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爱好者。1935年生于江苏常熟。1950年县中毕业后考入省立太仓师范,爱好广泛,尤喜音乐。1953年起担任过三年小学教师。1956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读期间曾为所在班级创作多首音乐作品,并参加校歌咏比赛。1960年分配到中央音乐学院任附中教员;1973年起在图书馆工作,

  • 标签: 音乐学家 中国当代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华东师范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