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11~13+6胎儿脑干(BS)宽度、脑干-枕骨(BSOB)宽度及BS与BSOB比值(BS/BSOB)对胎儿颅后窝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的11~13+6正常单胎胎儿209例(对照组),于颜面正中矢状切面上测量BS宽度、BSOB宽度,计算BS/BSOB,分析三者与头臀长(CRL)的相关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30例正常胎儿进行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检验。回顾性分析同期诊断的颅后窝异常胎儿14例(异常组),包括颅后窝囊性病变(cPFM)10例,开放性脊柱裂(OSB)4例,比较异常组与对照组BS宽度、BSOB宽度及BS/BSOB的差异。结果对照组BS宽度和BSOB宽度显示率为100%,BS宽度、BSOB宽度与CRL呈线性相关(r=0.867、0.794,均P<0.001),BS/BSOB与CRL无明显相关性,BS/BSOB为0.75(0.71,0.79)。BS宽度及BSOB宽度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好(ICC=0.877、0.846和0.939、0.895)。对照组与异常组相比,BSOB宽度和BS/BS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除1例单纯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外,9例(90%)cPFM胎儿的BSOB宽度大于对照组胎儿的第95百分位数,4例(100%)OSB胎儿的BSOB宽度小于对照组胎儿的第5百分位数;除1例单纯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外,9例(90%)cPFM胎儿的BS/BSOB值均小于对照组的第5百分位数,4例(100%)OSB胎儿的BS/BSOB均大于第95百分位数。结论早孕期超声测量胎儿BS宽度和BSOB宽度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胎儿BSOB宽度和BS/BSOB异常对颅后窝异常具有提示作用。单纯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早孕期颅后窝超声可无异常表现。

  • 标签: 超声检查 早孕期 颅后窝囊性病变 颅内透明层 开放性脊柱裂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早中期产前超声发现并经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诊的Joubert综合征2例。病例1为双胎之一,12+1超声表现为颅内透明层增厚,脑干偏细,18+2超声表现为颅内外多发畸形,颅脑横切面上中脑-后脑水平显示“臼齿征”,双侧脑室增宽;颅外异常表现为双肾体积增大、回声增强,羊水过少。病例217+5超声表现为颅内外多发畸形,颅内异常为中脑-后脑水平显示“臼齿征”,双侧脑室增宽,透明隔腔显示不清;颅外异常表现为双肾囊性增大,膀胱未显示,羊水过少。2例胎儿均行羊膜腔穿刺术,核型和拷贝数变异结果均正常,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2例胎儿均为TMEM67基因异常[c.312+5G(introns 2)>A和c.1175(exon12)C>G],支持Joubert综合征的诊断。2例胎儿分别于18+5和19行选择性减胎术和引产术。

  • 标签: 畸形,多发性 小脑 眼畸形 视网膜 肾疾病,囊性 超声检查,产前 妊娠初期 妊娠中期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促方治疗自身免疫性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自身免疫性RSA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服用加味促方。2组均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至经期停服。备疗程不超过3个月经周期,确认妊娠后继续服用至12未。观察备3个月经周期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CL)、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 1, aβ2GP1)中IgG、IgM的转阴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备第3个月经周期,血清aCL中IgG[94.4%(34/36)比68.2%(30/44);χ2=5.501,P=0.019]、IgM[94.4%(34/36)比77.3%(34/44);χ2=4.579,P=0.032],aβ2GP1中IgG[94.4%(34/36)比75.0%(33/44);χ2=4.165,P=0.041]、IgM[97.2%(35/36)比79.5%(35/44);χ2=4.156,P=0.042]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36)、对照组为31.8%(1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5,P=0.004)。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80.6%(29/36)、对照组为56.8%(2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P=0.044)。结论加味促方可有效降低自身免疫性RSA患者aCL、aβ2GP1中IgG、IgM的阳性表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妊娠成功率。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加味促孕方丸 抗体,抗磷脂 抗β2糖蛋白1抗体 治疗,临床研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与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RP)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PCa)患者生化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306例PCa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RP。观察终点为无生化复发生存期(RFS)。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患者术前LMR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2.8)和低LMR组(LMR<2.8),其中低LMR组213例(69.6%),高LMR组93例(30.4%),比较不同LMR组间PCa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术前LMR对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306例患者随访4~132个月。通过绘制ROC曲线,LMR曲线下面积为0.582,得出术前LMR的临界值为2.8(95%CI:0.511~0.652,P<0.05),并以此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2.8)和低LMR组(LMR<2.8),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术前LMR水平与临床病理T分期(P=0.023)和淋巴转移(P=0.031)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低LMR组无复发生存期(RFS)(31.0个月)较高LMR组RFS(38.5个月)时间短,预后差(P<0.05)。淋巴转移和术前LMR是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R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RP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术前LMR可作为辅助指标判断RP术后经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预后。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