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术中自制动脉分支支架(IBD)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保留动脉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自制动脉分支支架重建动脉患者资料,其中2例重建双侧动脉,11例单侧动脉,术后观察盆腔缺血症状发生、内分支支架通畅率、有无内漏及体扩张等情况。结果应用自制IBD保留动脉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2例Ⅲ型内漏,1例Ⅱ型内漏,围术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9(4~12)个月,无体扩张,支架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无体相关性死亡,2例Ⅲ型内漏消失,1例Ⅱ型内漏持续存在,但体无增大;IBD支架和动脉通畅率为100%。1例对侧内栓塞患者术后出现对侧臀肌跛行,随访3个月后症状消失,无勃起、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出现。结论术中自制IBD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近期效果理想,远期管腔通畅率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髂动脉瘤 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 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行开窗分支支架技术治疗的16例胸腹主动脉病例,临床技术成功率100%,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43个月,分支支架通畅率100%,无动脉复发、破裂、无支架移位、术后截瘫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发生近端Ⅰ型内漏,行补救性腔内处理后内漏消失。我们认为对累及重要分支动脉的胸腹主动脉行开窗分支支架术是一种可靠的微创治疗手段。系统而严谨的术前评估能规避许多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术中开窗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应用术中开窗支架技术治疗的18例近肾腹主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近肾腹主动脉患者均采用术中开窗/分支支架技术进行腔内修复治疗,术中内脏动脉重建技术成功率为100%,无Ⅰ型内漏,3例Ⅱ型内漏,1例Ⅲ型内漏;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二次手术干预病例;手术时间为(188.6±60.1 )min,住院天数为(7.7±5.4 )d。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2.5(1,24)个月,靶血管通畅率为100%;3例Ⅱ型内漏均消失,1例Ⅲ型内漏的动脉直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术中开窗支架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腔内修复术 近肾腹主动脉瘤 开窗支架 治疗
  • 简介:摘要感染性腹主动脉(IAAA)是一种伴随微生物感染腹主动脉所导致的特殊类型的动脉。IAAA有起病急,进展快,破裂风险高,死亡率高及预后较差等特点,是目前血管外科最具挑战的疾病之一。目前对于IAAA的治疗以抗感染为基础,同时应用外科手段进行干预。本文报道1例采用牛心包补片改制的心包管对IAAA进行原位重建的病例,并对国内外治疗IAAA的经验与进展进行综述报道。

  • 标签: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 抗感染 血管重建 移植物 治疗
  • 简介:摘要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破裂腹主动脉术后常见的致命并发症,死亡率极高。腹腔开放减压术(OSD)是处理该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本文报道1例破裂腹主动脉开放修复术后预防性行OSD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例。

  • 标签: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腔开放减压术 破裂腹主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淋巴(ML)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ML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负性情绪 心理护理干预 遵医行为 生活质量 恶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DA)病情危重且死亡率高,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灌注不良综合征。AADA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几乎影响所有的血管床,包括:大脑、冠状动脉、内脏、及肢体分支血管等等,各个器官灌注不良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临床上必须对灌注不良的做出及时诊断与处理。目前来说,对于AADA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的临床管理策略尚未达到统一共识。本文总结了有关AADA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个体化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栓塞(PE)的风险Nomogram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因AECOPD入院的2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将数据分为训练集(n=203)和验证集(n=89)。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PE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建立相关Nomogram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外部验证通过验证集验证。结果年龄≥70岁、卧床时间≥7 d、深静脉血栓史、双下肢周径差≥1 cm、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5 mmHg和D-二聚体≥500 μg/L为AECOPD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6项危险因素建立预测AECOPD合并PE的Nomogram模型,校准曲线验证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预测值同实测值均基本一致,ROC曲线验证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指数分别为0.879和0.774。结论基于AECOPD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Nomogra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准度。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肺动脉栓塞 危险因素 Nomogram模型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带来了巨大困扰。患者往往陷入消极情绪,需要更加细致地护理。整体护理干预为多发性骨髓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保障,有助于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本文将在知网、万方、维普文献平台获取相关研究资料,对于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为多发性骨髓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总结为多发性骨髓患者调节情绪状态及疼痛程度相关措施,确保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稳定。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整体护理干预 情绪状态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使用内转流结合外转流技术在主动脉弓部原位三开窗全腔内手术中行脑保护的应用经验。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科采用原位三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8例,其中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2例,TEVAR术后患者3例。术中利用血管鞘开窗结合颈动脉转流管,采用内转流结合外转流的方法行术中脑保护,并行术中TCD监测脑部血流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中TCD检测显示在主动脉支架覆盖三分支时,脑部无明显缺血。平均脑保护时间(17.62±6.87) min。术后一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一例患者发生脑梗。结论内转流结合外转流的脑保护策略可以较好的保持脑部血流,为原位三开窗手术中一种简单可行的手术策略,但不能完全避免神经并发症。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支架 脑保护 转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