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国产经导管二尖瓣夹合器及输送系统Neonova™治疗中重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的短期安全性、有效性及技术特点,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其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10例外科手术高危且符合入组标准的中重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数字剪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植入Neonova™系统二尖瓣夹合器,于术后即刻、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随访,评估该系统治疗中重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的短期临床结局、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及手术技术学习曲线。结果①Neonova™系统治疗二尖瓣反流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反流程度显著减轻(P=0.003)。随访期间,装置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90.0%,1例患者反流程度加重,于术后37 d行外科二尖瓣置换术,其余9例患者术后3个月反流程度改善为轻度(8/9)或中度(1/9)。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和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得分明显改善(均P<0.001)。②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时未出现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无显著增加(P=0.324)。随访期间左室舒张末内径显著减小(P=0.008)。③手术时长60~300(175.8±75.2)min,手术时长与手术台次拟合的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显示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显著减少(F=15.857,P=0.004)。结论Neonova™介入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外科高危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及临床症状。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国产经导管缘对缘修复系统治疗二尖瓣反流围术期管理的重要评估方式。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尖瓣反流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国产D-Shant心房分流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组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植入国产D-Shant心房分流器的CHF患者24例。植入术前及术后即刻,右心导管测量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左房压(LAP)、右房压(RAP)、肺动脉压、跨房间隔梯度压差、心脏指数及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舒张末面积指数(LAEDAI)、左房舒张末容积指数(LAEDV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舒张末横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心房分流器分流孔径、分流速度和分流压差;评估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程度;记录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6 min步行测试(6MWT)等,行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植入术前、术后PCWP/LAP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与术后3个月患者NYHA分级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3个月NYHA分级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①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D-Shant心房分流器。②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PCWP/LAP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显著下降(均P<0.001),跨房间隔梯度压差显著下降(P<0.001),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减低(均P<0.001),Qp/ Qs显著升高(P<0.001)。③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TAPSE、RVFAC及肺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均P<0.05);术后3个月LVEF及肺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均P<0.05),二尖瓣反流程度显著减轻(P=0.001),三尖瓣反流程度未见显著改善(P>0.05)。LAEDAI、LAEDVI、LVEDVI、LVESVI、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A)、室间隔侧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S′)、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肺动脉内径、右房舒张末横径、右室舒张末横径和下腔静脉内径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心房分流器分流孔径、分流速度及分流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及3个月患者NYHA分级改善、KCCQ评分增高、6MWT显著增加(均P<0.01)。⑤LVEF术前-术后、PCWP/LAP术前-术后、TAPSE术前-术后、RVFAC术前-术后与术后3个月患者NYHA分级存在显著相关(rs=0.738、-0.730、0.738、0.723,均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术前-术后是术后3个月患者NYHA分级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OR=0.687,95%CI=0.475~0.992,P=0.045)。结论国产D-Shant心房分流器植入后可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与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是评价CHF患者D-Shant心房分流器植入疗效可行、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慢性心力衰竭 D-Shant心房分流器
  • 作者: 周政 张龙岩 杨剑 尚小珂 李捷 潘文志 姜正明 方臻飞 李飞 吴永健 宋光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37,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武汉 43002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外科,西安 7100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武汉 430022,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广州 51000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3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郑州 45005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长沙 41001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8家中心行急诊TAVR的患者。收集机械循环辅助装置(MCS)使用情况及手术前后实验室检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左心室射血分数)。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卒中、大出血、主要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永久起搏器置入、急性肾损伤。计算器械置入成功率,器械置入成功指患者存活,单个人工主动脉瓣置入位置合适且术后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差<20 mmHg(1 mmHg=0.133 kPa)或主动脉瓣峰值流速<3 m/s,同时无中度及以上人工主动脉瓣膜反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估计患者随访期间生存率。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年龄(72.5±8.1)岁,其中男性34例(70.8%)。器械置入成功率为91.7%(44/48)。全部患者的术后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差较术前降低[(12.3±6.4)mmHg比(60.2±23.8)mmHg,P<0.000 1],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41.5±11.7)%比(31.0±11.3)%,P<0.000 1],NT-proBNP下降[3 492.0(1 638.8,7 165.5)ng/L比12 418.5(6 693.8,35 000.0)ng/L,P<0.000 1]。入选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率为8.3%(4/48),住院期间卒中发生率为2.1%(1/48),大出血发生率为6.3%(3/48),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0.4%(5/48),心肌梗死发生率为4.2%(2/48),永久起搏器置入率为6.3%(3/48),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12.5%(6/48)。20例患者应用了MCS,使用率达41.7%。中位随访时间196 d,随访期间全因死亡1例(因胰腺癌全身转移),新增心肌梗死2例,置入永久起搏器1例。术后30 d、1年及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7%(44/48)、89.6%(43/48)、89.6%(43/48)。结论对于急危重症状态的失代偿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急诊TAVR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急诊 预后
  • 简介:摘要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见的血流动力学后遗症,因右心室流出道功能不全而再次手术较为常见。虽然外科手术的风险较低,但其创伤大、恢复慢、患者心理负担重,且未来再次手术的风险会随着手术次数增多而逐渐增加。对于这一类患者,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新的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经导管肺动脉瓣膜使得应用经导管瓣膜置换技术治疗这类患者成为可能。目前,右心室-肺动脉管道及生物肺动脉瓣的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远期随访也得到了较好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然而,目前的技术不能完全解决具有复杂形态的自体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该文描述了自体右心室流出道的复杂解剖形态、目前可用的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系统及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 肺动脉瓣反流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 自体右心室流出道
  • 简介:摘要2016年ESC指南心衰分类,定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0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0.40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0.40~0.49为射血分数中间状态的心衰(HFmEF)。HFpEF和HFrEF的病死率相似,目前尚无药物证实能降低HFpEF病死率,寻找一种器械治疗HFpEF成为临床上一种新的治疗思路。2014年多种无源置入的心房分流器开始应用于临床,在治疗HFpEF方面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包括IASD(Corvia Medical)、Ventura(V-Wave Ltd)和AFR(Occlutech)等。我国尚无该类器械的研究,本例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心房分流器D-Shant应用于人体的首例报道。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