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社会封闭性或开放性决定了社会治理状况,在近代社会早期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地域界限突破,熟人社会转化为了陌生人社会,有限开放性决定了社会治理需要依据规则进行。然而,工业社会是一个存在着知识霸权社会,是一个排斥文化差异社会,因而,社会治理仍然是一种半封闭、半开放治理。工业社会领域分化造成了人身份与角色二重化,也同时使社会治理分化为国家治理和组织治理两个部分,进而使社会治理陷入各种各样矛盾与逻辑悖论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现了法治。作为法治基础法律,具有公开性特征,但是,当法律落实到社会治理过程中并以法治形式出现时,却仍然具有封闭性特征。不过,全球化、后工业化意味着人类社会治理方式根本性变革,此前一切"使动"与"被动"社会治理响应机制都将终结,代之而起将是为了人共生共在合作治理。

  • 标签: 开放社会 社会治理 合作治理
  • 简介:社会治理成为一门学问后,表现出了对知识依赖。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治理就是专业化知识应用。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分工-协作体系,是通过把专业知识整合到一起而形成社会治理整体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会以艺术形式出现,即达到社会治理某种理想境界。但是,人类社会处在一个不停息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也会引发社会治理变革。在社会治理变革过程中,显然会表现出对新知识渴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往往会耽于旧知识框架之中,即使新知识出现了,也会强行地将其纳入到旧解释框架之中。这不仅对于社会治理变革是有害,而且会把社会变革而积累起能量压制下来,并等待其总爆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革命就是因为社会治理压制了社会变革能量而引爆。鉴于此,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自觉知识创新,更需要社会治理去容纳和利用这些新知识。

  • 标签: 社会治理 知识 创新 全球化 后工业化
  • 简介:自古以来,人们都期望统治者能够拥有仁爱德性.但是,在以往社会治理活动中,由于社会治理活动主要是统治和管理活动,社会治理性质决定了社会治理者无法在社会治理活动中做到仁爱.20世纪后期,随着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出现,对社会治理者提出了道德要求,即要求他们在社会治理活动中把原先伦理学规定社会治理者德性作为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来.虽然仁爱作为道德责任义务,来源于现代社会治理者自觉,是他自觉了责任义务,但当这种责任义务发生在现代社会治理活动之中时候,则是一种必要承当,而不是取决于现代社会治理者主观意愿,他必须承当这种责任义务,如果他逃避承当这种责任义务,他就会失去了作为现代社会治理者资格.

  • 标签: 仁爱 社会治理者 责任和义务
  • 简介: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这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社会变革运动。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社会治理对现实要求不适应,因而致力于改革。然而,经历了30多年改革历程,社会问题不仅没有变得更少,反而变得更多,这说明需要对改革自身进行反思。如果把社会治理体系看作为组织的话,那么,我们已经尝试过所有改革方案都没有在组织模式变革问题上开展有价值思考。实际上,在这场伟大社会变革中,需要首先谋求组织模式变革,需要通过组织模式变革去巩固社会变革成果,也需要通过组织模式变革去引领社会变革。其中,合作制组织构想就是指向组织模式变革积极方案。

  • 标签: 组织模式 社会变革 社会治理 合作制组织
  • 简介:科学要义在于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了科学研究路径和方法,也决定了科学表现形式。现代科学是从认识论框架中成长起来,或者说,现代哲学中认识论为科学提供了分析性思维方式。康德是认识论哲学集大成者。然而,在康德同时代,还存在着一种不同于康德“批判哲学”观念学。这种观念学包含着或者说试图建构起一种相似性思维,其中,也包含着发展出一种不同于现代科学方法方法论体系可能性。在工业社会发展历程中,观念学没有引起人们重视,因而,建立在相似性思维基础上方法论体系没有成长起来。然而,在后工业化进程中,科学认识对象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决定了我们需要通过相似性思维建构去确立一种不同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方法论体系。

  • 标签: 社会科学
  • 简介: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中,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伟大成就,然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却是不相称,更多地表现出了搬用西方现成思想和理论状况,长期看来,这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害。中国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创举,所取得成绩和经验也是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没有过。具体地说,中国是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背景下从事工业化社会建构工程,一切既有的思想和理论都不足以支持这项伟大工程,它要求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承担起建构中国话语任务。如果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从全球化、后工业化现实出发去致力于理论探索,则其所建立起来中国话语也是具有世界性,将会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为人类做出一项贡献。

  • 标签: 社会科学研究 中国话语 全球化、后工业化
  • 简介:女性问题是产生于社会中心—边缘结构中,如果不是针对社会中心—边缘结构提出社会改造方案,就不可能使女性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社会中心—边缘结构是工业社会基本结构,在后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造就社会合作结构曙光。在社会合作结构中,由于中心—边缘结构得到了全面解构,女性将被纳入到合作体系中来,在合作行动中扮演着自主和独立角色。

  • 标签: 女性问题 女性主义 中心—边缘结构 社会正义
  • 简介: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系统论述,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自己路”结果。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不同,它是实质民主而不是形式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和政治基础。西方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一个特定阶段产物,而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人类向后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新问题而发展出来一种新民主类型。

  • 标签: 民主 社会主义 形式民主 实质民主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之中,这也是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迅速增长时代。现在,我们事实上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社会,而且,这种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以风险和危机形式表现了出来。在这一条件下,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这种挑战,使社会治理变革成为时代主题。在谋求社会治理变革方案时,我们必须看到,这是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变革,需要顺应全球化、后工业化要求,是一场走向后工业社会社会治理变革。更为重要是,全球化、后工业化把全球置于同一个变革平台之上,唯有通过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创新,才能走在历史进步前沿。

  • 标签: 全球化 后工业化 社会治理 创新
  • 简介: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或者说,始于20世纪后期全球化运动正在把人类引入后工业社会。全球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全新社会变革运动,任何把全球化比作历史上某些社会变革运动做法都是错误。也许从形式上看,全球化与近代社会早期资本主义世界化有某些相似的特征,实际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社会变革运动。资本主义世界化是一场民族国家对世界征服运动,其结果是导致了民族国家普遍建立,而全球化使命恰恰是要终结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许多明显迹象,那就是与民族国家关联在一起几乎所有社会设置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全球化意味着一个合作社会生成,意味着一种新社会治理建立,也意味着一切在工业社会对人作出先验性规定制度等废止。在合作社会,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行为和行动去选择自己身份和角色。

  • 标签: 全球化 资本主义世界化 民族国家 合作的社会
  • 简介: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个人主义话语催生了具有自我意识理性个人,并在个人基础上建构起了工业社会,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行为取向和竞争文化。但是.它却在20世纪后期将人类引入了风险社会和危机事件频发境地。全球化、后工业化将是对个人主义话语根本扬弃.所要确立起是人共生共在理念。面对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将以“他在性”取代自我中心主义取向,人集体行动形式也将是合作行动.而合作制组织就是行动者。全球化、后工业化向我们展示出是合作行动必要性,一种新型合作文化必将取代竞争文化而对人共生共在提供支持。在合作行动中.“他在性”取向将把行动者形塑成道德化存在物,合作而不是竞争文化将为人共生共在提供切实保障,使人共生共在获得现实性。

  • 标签: 个人主义 自我中心主义 竞争文化 人的共生共在
  • 简介:韦伯官僚制理论以及他合理性、合法性范畴,是20世纪最有影响学说之一.但是,在韦伯这一学说中,却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缺陷,而且在实践中造成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等诸多社会问题.面对官僚制和合理性问题上各种缺陷,韦伯和哈贝马斯都作了思考,并提出了人文救治方案.但是,韦伯方案只不过是在官僚制外部寻求补救.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合理性,但交往合理性如何内在地包含着整合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目的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动力,却是不清楚.所以,他们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其实,科学发展已经展现出了走向与文化重合客观趋势.即使在过往科学发展和社会理性建构中,如果进行哲学终极追问的话,也可以看到文化和价值特别是信仰意义.

  • 标签: 官僚制 合理性 科学精神 韦伯 公共权力
  • 简介:生命体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是人物理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人良心是人道德存在核心,是人道德存在最高表现形式和社会关系最高实现。在人对社会责任心和义务感生成中,良心是前提。对于人良心,需要从人社会性与个体性双重特性对立统一中来把握。在从良心到人行为选择过程中,人所要克服首先是个人那些不合乎道德情感、欲念、情绪及其冲动,推动那些合乎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向行为选择方向转移,随时随地矫正人行为选择过程中自私与偏颇。在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中,公共管理者良心对于他承担社会治理责任和义务,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公共管理者 社会治理模式 制度设计 道德修养
  • 简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公共管理到行政管理再到公共管理历程。人类伦理关系普通性决定了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研究伦理问题必然性。但是,20世纪行政学发展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否定了伦理研究可能性。随着行政学理论发展,以及公共行政从政府管理推广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伦理学建立已经成为时代课题。揭示公共管理伦理产生可能性,对于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来说,是非常必要

  • 标签: 公共管理伦理学 行政学 威尔逊-韦伯范式 西蒙范式
  • 简介: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以及他军事著作中哲学思想,无疑是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理论贡献,但是,与他对唯物辩证法理论贡献相比,更加重要方面则是他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展起来“实践辩证法”。因此,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新贡献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反映在他著作中唯物辩证法思想、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经典形态所不同是,他著作中具有着更为浓重实践感。其二是反映在他革命实践活动中辩证法,它既不同于自然界客观形态辩证法,又区别于唯物辩证法理论形态,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特殊辩证法财富。在毛泽东那里,唯物辩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军事著作 《矛盾论》 《实践论》 《论十大关系》 次要矛盾
  • 简介:官僚制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并作出了深入研究问题.在韦伯之前,虽然也有人对这个问题作出研究,但只是在他这里,官僚制理论才第一次作为一个系统理论而存在.在韦伯之后,官僚制问题是20世纪学术思想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几乎所有20世纪著名思想家们都对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但是,所有谈到这个问题的人,无论是持肯定态度还是采用批判眼光,基本上都是对官僚制作出了统治理解.这就是官僚制理论和实践出现全面危机根源.当前,一场全球性行政改革运动正在进行,要想真正有所建树,当务之急是走出统治视角.

  • 标签: 统治视角 官僚制 马克斯·韦伯 官僚体系研究 统治制度 合法性问题
  • 简介:全球化、后工业化把人类引入一个创新时代.因为全球化、后工业化是一场根本性社会变革,所以需要通过创新去适应社会变革要求.在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社会组织化,人们是通过组织去开展社会活动.组织既是构成社会基本要素,也是社会呈现方式.因此,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一切创新活动都会发生在组织之中,会以组织创新去推动社会变革.组织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行为层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方面;其二,是模式创新,即创建新型组织模式.行为层面的创新在官僚制组织中也一直存在,但时常受到官僚制组织模式约束和限制.从官僚制组织向合作制组织转变属于模式创新.一旦我们建构起合作制组织,行为创新将不再受到任何限制,会成为一种常态化创新.

  • 标签: 创新的时代 组织创新 官僚制组织 合作制组织
  • 简介:人类社会发展奥秘就在于人们能够在应对一些个人无法应对问题时采取共同行动,人类共同行动进化史也就是一部社会文明化历史。在入共同行动中,是一直包含着合作内容。不过,如果对合作进行分析的话,则可以发现其有着不同形式和不同境界,有一个从互助到协作再到合作进化过程。互助是一种较为原始合作方式,具有感性特征。而协作则是互助进化,是从属于工具理性,具有科学化、技术化特征。至于合作,则是一种高于协作共同行动模式。合作是建立在经验理性基础上,是在人类社会走上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时推展出来一种共同行动模式。

  • 标签: 协作 合作 共同行动
  • 简介:组织是集体行动系统,一切集体行动开展,都不得不求助于组织形式。组织之所以能够成为有序和有效率集体行动方式,是因为规则于其中发挥着作用。所以,一切组织都需要求助于规则,特别是官僚制组织,把对规则建立和应用诠释到了极致。尽管规则带来是行动目标的一致性,使行动者关系得到了较好协调,但是,规则毕竟是一种压制人力量,他使人异化为工具性组织成员,泯灭了组织成员作为人个性。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规则成了束缚行动者手脚因素,让行动者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候无法获得开展行动和随机应对自主性。在后工业化进程中,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也就是说,集体行动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一种合作行动系统正在成长并可望取代现代性组织模式。这种合作行动系统可以称作为合作制组织,它将告别对规则高度依赖状况。

  • 标签: 集体行动 规则 目标一致性 官僚制组织 合作制组织 官僚制
  • 简介:我们正处在一场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历史性社会转型过程中,历史转型必然会对政府提出新要求,要求政府转变去适应社会转型需要,因而,也对公共行政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公共行政研究而言,公共利益问题、政府中行为规范问题、民主行政问题、政府如何管理社会问题、政府效率追求问题等都是需要在全新视角下进行再研究问题。同时,还应当对政府长期以来回应型模式加以思考,去努力塑造一种具有前瞻性功能政府。至于公共行政研究自身,则需要确立起一种能够满足政府重塑要求理论愿景。

  • 标签: 公共行政研究 后工业社会 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