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关节角度下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每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肌内效贴常规干预,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于关节休息位、最大背伸位行ESW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肉骨骼超声、星偏移平衡测试(SEBT)对3组患者疼痛程度(晨起后开始步行时)、足底筋膜厚度及平衡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A组及治疗B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治疗B组除SEBT测试左侧、右侧平均距离与治疗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A组水平(P<0.05)。结论在肌内效贴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能更有效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疼痛,改善其平衡能力,并以关节处于最大背伸位时行ESWT治疗效果较佳。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跖趾关节 足底筋膜炎 肌肉骨骼超声 肌内效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研究。方法: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7月收治的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40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实施非手术治疗,两组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的社会功能、生理机能、生理功能、活力以及精神状态都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的社会功能、生理机能、生理功能、活力以及精神状态,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采用非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在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中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髋臼骨折内固定术 继发创伤性 髋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是脊柱-骨盆矢状面平稳的关键解剖学参数,即骶骨(S1)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的连线与骶骨终板中点垂线之间的夹角,反映骨盆的代偿能力。该角度不随年龄、性别、体位变化而改变,但与种族密切相关。不同的方法测量会影响PI的测量结果。在站立位腰骶侧位X线片上进行测量是经典的测量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之后改进的在三维CT片及骨骼标本上的测量方法均以此为基准,可减少X线片测量上的误差。早期研究多聚焦于PI与脊柱相关疾病的关系。与正常人相比,低PI容易引起椎间盘退变甚至突出、高PI可导致腰椎滑脱。因此,通过测量PI可以预测椎间盘退变、腰椎滑脱进展的风险,为脊柱矢状面矫形重建提供重要参考。PI在髋关节疾病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数值大小对某些髋关节病的发展具有预测作用、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检索文献,对PI与髋关节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髋臼撞击征及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髋关节关节炎与骨盆投射角的关系尚不明确,髋关节发育不良的CroweⅠ型患者的PI较高,股骨髋臼撞击征患者的PI低于一般人群,而较高的PI可能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有关。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历资料患者,女,22岁,体重65kg,以G1P0,孕40周头位入院待产,因胎儿宫内窘迫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各项检查正常,ASAⅠ级,心肺听诊无异常.既往史无特殊.入手术室测BP120/80mmHg,HR92次/分,SPO298%,心电图窦性心率.开放静脉通道,左侧卧位,L2~3棘突间隙进针穿刺成功,蛛网膜下腔给药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ml,向头侧置管3.5cm,麻醉成功后平卧位.5分钟后BP80/40mmHg,测麻醉平面T4~S2,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给予麻黄碱15mg静注,吸氧.5分钟后血压继续下降,考虑椎管内麻醉并发急性低血压,给予间羟胺5mg静注(未经稀释).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间羟胺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急性低血压 房颤 诱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特发性关节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2.11-2023.7之间,所接收入院的特发性关节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序号的奇偶性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的50例患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0例患儿应用延续性护理,评价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程度显然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健康状态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健康状态评分远远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疼痛情况,将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的健康状态恢复。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特发性关节炎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神经阻滞镇痛下手法松解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节外科3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B超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后行手法松解术,松解完毕后患者行主被动功能康复锻炼。记录术前及术后膝关节的屈曲度、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及功能锻炼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所得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32例患者平均随访(20.4±3.1)周。松解前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平均(70.0±10. 8)°,松解后末次随访主动屈曲度平均(106.4±7.9)°,平均改善(36.9±7.5)°(t=-28.5,P<0.05)。松解前KSS评分平均(78.3±2.3)分,松解后末次随访KSS评分平均(88.3±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5)。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平均(4.5±1.1)分,为中度疼痛。随访无假体周围骨折、伸膝装置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股神经神经阻滞镇痛下手法松解术能有效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缓解患者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手术后并发症 麻醉 手法,骨科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贫血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患者的术后贫血发生率、输血率、并发症以及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 选 取 2019 年1月—2020年10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168 例,将患者分为贫血组及非贫血组2组;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采用加速康复治疗,术中应用氨甲环酸静滴止血措施,术后贫血按照统一标准处理,记录手术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 2019 年1月—2020年10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68位患者中,术前贫血的患者为 40人(23.8%),术前未发生贫血的患者128 人(76.2%)。两组性别、年龄、术前血红蛋白含量均为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非贫血组术后贫血的发生率达78.1%;贫血组术后贫血发生率97.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非贫血组发现中有4例并发症(3.1%),贫血组中有7例并发症(17.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非贫血组术后Hb减少量20.03±10.19;贫血组Hb减少量12.15±11.38;两组间可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前贫血可导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贫血加重、并发症增多,纠正术前贫血是快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可有效提升患者住院体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肿瘤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4例脊柱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每3个月复诊1次,并从患者出院开始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长径、Tomita分型、Enneking分期、手术入路方式、发病节段、双磷酸盐使用情况、手术方式、术后放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表达情况、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表达情况、侵袭范围等方面分析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因素。结果94例脊柱骨肿瘤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其中复发38例,复发率为40.43%;影响脊柱骨肿瘤患者术后1年复发的单因素有Tomita分型高级、IMP3阳性表达、双磷酸盐未使用、侵袭至室间外、术后未放疗(P<0.05);Tomita分型高级、IMP3阳性表达、双磷酸盐未使用、侵袭至室间外、术后未放疗是脊柱骨肿瘤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Tomita分型高级、IMP3阳性表达、双磷酸盐未使用、侵袭至室间外、术后未放疗是脊柱骨肿瘤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复发率。

  • 标签: 脊柱骨肿瘤 手术 复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块化模拟教学方法在运动医学肩关节镜手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强生培训中心参加肩关节镜手术模拟培训的111名进修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培训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肩关节镜模拟技术培训前后进修医师抓持传递操作用时[(202.92±27.86)秒比(123.44±18.93)秒],缝合打结操作用时[(333.77±24.36)秒比(183.92±14.19)秒]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后,三甲医院进修医师和非三甲医院进修医师抓持传递用时时间差为[43.5(9.0,60.5)秒比40.0(19.5,147.0)秒]、缝合打结用时时间差为[85.0(60.0,180.0)秒比120.0(60.0,260.0)秒],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后,骨科进修医师和运动医学科进修医师抓持传递用时时间差为[60.0(23.0,90.0)秒比20.0(6.0,60.0)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打结用时时间差为[80.0(52.0,172.3)秒比90.0(60.0,275.0)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修医师对模拟培训的满意度为100.0%(111/111)。结论采用模块化模拟教学方法进行肩关节镜手术培训后,不同级别和不同专业的进修医师的基本手术技术均得到了提升。这种培训方式适用于不同级别医院的进修医师,也适用于骨科或运动医学科专业的进修医师。

  • 标签: 模块化 模拟教学 肩关节镜 运动医学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前外侧入路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83.33±5.29)岁(范围76~96岁);后外侧入路组45例,男13例、女32例,年龄(81.87±5.00)岁(范围75~94岁)。术后评估手术指标、围手术期出血量、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采用Harris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隐性失血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水平[(232.98±83.70)IU/L和(81.67±48.85)mg/L]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296.93±124.58)IU/L和(104.79±36.7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05;t=2.54,P=0.013)。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12 h、24 h、48 h前外侧入路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前外侧入路组为(20.73±4.99)h,较后外侧入路组的(41.69±13.58)h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1,P<0.001)。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前外侧入路组Harris评分[(63.31±6.21)分和(75.76±4.91)分]和UCLA评分[(1.84±0.42)分和(3.69±0.76)分]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52.69±10.01)分和(71.33±3.66)分,(1.62±0.54)分和(3.16±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和UCL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有2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4%(2/45);后外侧入路组有1例发生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1/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前外侧入路对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是较理想的术式,具有切口短、软组织损伤小、隐性失血量低等优势,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疼痛改善、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老年人,80以上 股骨颈骨折 半关节成形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使用硬膜外符合全身的方式进行麻醉,进而提升对其麻醉的效果。方法:文章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进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为进一步观察该麻醉方式对该类患者的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全身麻醉、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并对上述方式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硬膜外复合全身的方式进行麻醉后,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各时间段的MMSE、POCD的平均分均明显的改善,且其麻醉的效果与全身麻醉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确保本次研究数据的真实性。结论:从以上研究内容可以看出,硬膜外符合全身麻醉的方式更适合接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对于患者麻醉效果的提升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善均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在对该类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应对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可进行大力的推荐和应用。

  • 标签: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永89-斜2-侧平1井位于东营地区靠近莱州湾方向,按照生产要求需要利用老井井口进行侧钻施工。钻井设计中计划在井深2235m处到2265m处将套管段铣开窗为之后的定向钻进创造条件。由于井眼小,泥浆设计密度高,井下情况变化等原因,该井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复杂问题具有代表性。针对防卡防憋、提高铣速等技术难点进行技术分析,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通过优化钻进参数等方法,解决了铣进中的诸问题,以平均铣速0.42米/小时顺利完成段铣施工。

  • 标签: 套管段铣 套管开窗 段铣工具 割铣 Φ177 8套管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6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转运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ECMO院际转运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ECMO转运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ECMO转运距离、时间,ECMO上机前后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转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患者最终预后等指标,从个人防护、转运流程、转运设备、团队配合、转运途中监测、质量控制等方面总结经验,对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使用ECMO院际转运流程及防护给出参考建议。结果共实施ECMO转运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由本科室ECMO转运团队在当地医院建立ECMO后使用救护车安全转运至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转运距离11~197 km,平均(93.8±58.6) km;转运时间30~150 min,平均(79.2±40.6) min;其中有2例患者在搬运、转运过程中出现ECMO流量和SpO2下降,主要原因为血容量不足,经过补液和调整体位后好转;所有患者SpO2维持在0.93以上。6例患者均存活出院;ECMO辅助时间4~9 d,平均(6.5±1.5) d;机械通气时间7~24 d,中位时间10.0(8.0,14.5) d。无一例医务人员出现感染。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主要经验是:选择合适的ECMO启动时机和模式;转运车辆和设备完好,减少或避免出现机械性并发症;转运途中有效的呼吸、循环管理,避免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和严重的低氧血症;转运团队队员车内合适的占位可迅速处理各种危急情况;个人防护需要贯穿始终,避免感染。结论在具有丰富经验的ECMO转运团队、良好的转运设备、全面的防护措施、合理的转运流程、完善的应急预案下,对于存在人与人传播的新冠肺炎患者使用ECMO转运是安全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外膜肺氧合 院际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减少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观察,采用掷币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治疗组各35例。分别给予常规镇痛、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h(T1)、6h(T2)、12h(T3)、24h(T4)的VAS疼痛评分、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T1、T2、T3、T4的VAS疼痛评分、应激激素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治疗效果明显,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应激激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术后关节恢复,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帕瑞昔布钠超 超前镇痛 疼痛 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