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双语教学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教育政策学等方方面面的研究领域,在民族地区民族学校双语教学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上,要充分体现国际多元文化教育的大背景,积极发展多元化文化课程研究和构建双语教育的"多元一体格局".

  • 标签: 双语教学 政策研究 多元一体 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
  • 简介: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民族语言教学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回顾了青海省民族语言政策的沿革,分析了青海省藏汉双语教学的模式与类型、双语教育面临的困境,对完善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机制、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双语教师 藏汉 语言教学模式 民族地区 藏族学生 汉语教学
  • 简介:公元1578年,俺答汗在青海湖畔之仰华寺与西藏哲蚌寺法台索南嘉措会晤,并皈依了藏传佛教。青海自然成为藏传佛教僧众来往与蒙古各部落与西藏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藏传佛教必然会对甘青地区的土、蒙古等各民族产生重要的影响。藏传佛教传入土族社会并渗入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由此也产生了双重影响,本文对这些影响进行了阐述和探讨。认为一方面它成为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阻碍了土族社会的人口繁衍、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却使土族地区的寺院成为文化传播的中心,一些土族的高僧成为当时的知识精英,他们通过著述与宗教实践,对加强土、藏、蒙古、汉等民族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文化互动,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藏传佛教 宗教威权 互动 多元
  • 简介:从2005年开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工程正式启动。该生态移民工程计划将4万多藏族牧民分期分批逐渐迁出保护区核心地带,并移居到远离保护区的城镇定居。本文基于人类学实地调查与参与式观察,重点探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移民的异地安置模式及其对移民群体与移入地社区的综合影响。

  • 标签: 生态移民 异地安置 后续产业 社会适应
  • 简介: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由于在功能、技术上某些方面的相近性和包容性,易于混淆视听.有必要对二者功能与技术上加以区别,探讨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大挑战.

  • 标签: 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 CAI
  • 简介:吐谷浑与现代土族的族源联系在学术界尚存分歧,主要分歧点有以下几点:古代的吐谷浑人是否是现代土族的主体民族或族源来源之大部?历史上的吐谷浑国立国历经三百五十多年,吐谷浑国是否是以土族先祖为主体的部族国家?唐末,吐谷浑国被吐蕃灭亡之后吐谷浑人分散四处,甘青故地是否仍有吐谷浑人的遗留族群?上述的疑问,成为解决土族族源争论中的关键点。至于土族究竟与吐谷浑人、霍尔人抑或蒙古人是“源”还是“流”的关系?它们是直接的族源承接,还是仅仅就是间接的族体间的融合?上述的诸多疑惑需要学术界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如考古学、体质人类学与历史学等多学科相结合,尝试进行整合性研究,应该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土族族源 吐谷浑 霍尔 族群认同 话语权 象征
  • 简介: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问题,一直以来被各国政府、学术界以及形形色色的民间组织重点关注,也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焦点话题之一。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有关生态与环境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议题,使得“生态人类学”研究成为备受瞩目的一个新兴学科。本文简略地梳理了生态人类学的概念及其发展,侧重分析近30年来我国的生态人类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生态人类学研究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因而在学科规范上问题较为突出,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学科规范建设。

  • 标签: 生态适应 文化变迁 生态移民
  • 简介:多民族国家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要求地方性知识和国家整体观念的结合培养,兼顾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现状,并进行民族历史教育,树立民族整体观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以及强化公民意识和国民身份认同。

  • 标签: 国家认同 公民身份 文化再生产 衍生性 多元一体
  • 简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将近百年国内外学者对土族的研究分门别类地梳理并加以评述,对今后土族研究提供一个更加清晰、便利的文献综述.

  • 标签: 族源 多维 综合 取向
  • 简介:本刊讯(祁进玉)2011年11月19日,第四届中国土族文化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在京土族联谊会执委会、中国土族文化论坛筹委会主办,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协办。国家民委机关事务局李春林局长、北京市民族联谊会秘书长高莉女士、高峰先生以及在京土族联谊会的主要负责人和土

  • 标签: 中国土族 土族文化论坛 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