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AI起初被大规模应用于医疗影像,然后逐渐渗透到药物研发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AI企业投资AI+新药研发赛道,以及海外人才的回归,给中国AI+新药研发注入一股新力量。从医疗领域全景来看,AI尚未介入很多细分领域,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要实现AI在医疗领域的全面落地,需要不断优化升级AI系统,提升AI的智能化和个性化。虽然AI在医疗健康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但普及到各细分领域的潜力巨大。

  • 标签: 药品研发 战略管理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2020年2月开始,至2021年3月为止,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上述时间段内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入组成员,将其分为了两个组别,分别为使用常规康复护理的对照组共42例,以及使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观察组共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通气、进食流质、排便以及下床运动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上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使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更加接近理想的状态,应该将这种方法投入到临床实际使用中并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被动抬腿试验(PLR)前后颈动脉速度时间积分(VTI)和校正血流时间(FTc)预测危重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PLR实施前后,利用超声监测颈动脉VTI和FTc,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指数(SVI)及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变化。根据PLR前后SVI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组,以PLR后SVI变化率≥15%为容量有反应组,<15%为容量无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PLR前后颈动脉VTI差值(ΔVTI)和FTc差值(ΔFTc)、CVP差值(ΔCVP)、ITBVI差值(ΔITBVI)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危重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估上述指标与PLR前后SVI差值(ΔSV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其中容量有反应组27例,容量无反应组23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有反应组PLR前后ΔVTI、ΔFTc、ΔCVP、ΔITBVI均明显高于容量无反应组〔ΔVTI(cm):2.07±1.16比0.67±0.86,ΔFTc(ms):4.00±6.10比0.01±2.26,ΔCVP(cmH2O,1 cmH2O= 0.098 kPa):1.67±1.14比1.00±1.17,ΔITBVI(mL/m2):98±69比48±70,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ΔVTI、ΔFTc、ΔCVP、ΔITBVI对机体容量反应性均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70 (0.769~0.972)、0.694(0.547~0.841)、0.684(0.535~0.832)、0.709(0.564~0.855);当最佳截点值分别为0.92 cm、1.45 ms、1.50 cmH2O、44.50 mL/m2时,其敏感度分别为96.3%、63.0%、44.4%、81.5%,特异度分别为65.2%、78.3%、82.6%、56.5%,以ΔVTI的预测价值更高。相关性分析显示,ΔVTI、ΔFTc、ΔCVP、ΔITBVI与ΔSVI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1、0.334、0.440、0.650,P分别为0.000、0.018、0.001、0.000)。结论床旁超声监测PLR前后颈动脉ΔVTI、ΔFTc与传统指标均能预测危重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且ΔVTI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危重症 容量反应性 颈动脉超声 速度时间积分 校正血流时间 被动抬腿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ACS)患者发生肌肉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11例AC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27例;年龄18~76岁[45(36,55)岁]。发生肌肉坏死35例(肌肉坏死组),未发生肌肉坏死76例(无肌肉坏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民族、体重指数、吸烟史、慢性合并症)、损伤情况[致伤机制(低能量损伤、高能量损伤、挤压伤、其他机制损伤)、受伤至就诊时间、是否首次就诊、是否伴有骨折、是否为开放性损伤、是否存在张力性水疱]、治疗情况(局部清创次数、是否行筋膜切开减压)和检验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静脉血糖(GLU)、肌酸激酶(CK)、住院期间CK最高值(自然对数转换,lnCK)、血清钠(NA)、血清钾(K)、血清钙(CA)],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ACS患者肌肉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致伤机制、是否首次就诊、是否伴有骨折、局部清创次数、Hb、PT、INR、D-D、AST、ALB、GLU、CK、lnC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本资料、受伤至就诊时间、是否为开放性损伤、是否存在张力性水疱、是否行筋膜切开减压、PLT、WBC、APTT、FIB、ALT、NA、K、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能量损伤(OR=5.143,95%CI 1.216~21.758,P<0.05)、挤压伤(OR=22.313,95%CI 2.625~189.635,P<0.05)、其他机制损伤(OR=9.019,95%CI 1.036~78.554,P<0.05)、是否首次就诊(OR=0.071,95%CI 0.006~0.819,P<0.05)、Hb(OR=0.979,95%CI 0.961~0.998,P<0.05)、GLU(OR=1.218,95%CI 1.020~1.455,P<0.05)和lnCK(OR=1.805,95%CI 1.235~2.639,P<0.05)与患者发生肌肉坏死显著相关。结论致伤机制、是否首次就诊、Hb、GLU、lnCK是ACS患者发生肌肉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坏死 危险因素 筋膜室综合征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软件作为一类特殊的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软件对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对医疗器械软件进行监管,控制其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简单分析医疗器械软件的特点,国内外监管的现状,归纳我国目前在医疗器械软件监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 标签: 标准 医疗器械 软件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管理对外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前后韧带厚度及肿胀面积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我院外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进行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前后韧带厚度及肿胀面积。结果 实验组在开展护理后,实验组的韧带厚度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呈更低,经检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 护理管理 韧带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帕金森患者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神经内科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接受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P>0.05,差异一般;护理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P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帕金森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治疗方法,以雾化吸入治疗为主,同时还应对患者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包含雾化药物选择、雾化方式选择以及雾化吸入治疗过程护理等三方面,进行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护理研究进展。同时,可根据本研究内容为后续相关医护人员提供理论指导意见。

  • 标签: 雾化吸入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据耳后乳突区皮肤条件及颞骨发育程度,对极低发际线小耳畸形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案完成耳廓再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极低发际线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耳廓再造方案:颞骨发育尚可且皮肤偏薄及弹性较差者,采用耳后皮肤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法;颞骨发育尚可且皮肤较厚及皮肤松弛者,采用筋膜皮瓣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法;颞骨发育较差者,采用颞顶筋膜结合Medpor耳支架一次再造法。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其对再造耳的三维结构及局部亚单位形态满意度,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68例患者,男55例,女13例,年龄5~22岁,平均10.4岁。其中22例采用耳后皮肤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法,41例采用耳后筋膜皮瓣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法,5例采用颞顶筋膜瓣结合Medpor耳支架一次再造法。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3个月,66例再造耳的三维结构及局部亚单位形态良好,术区恢复较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未见明显胸廓畸形,其中6例激光脱毛治疗后仍残留少量毛发,经再次脱毛治疗后达到满意效果,患者满意率达到97.1%(66/68);2例采用耳后皮肤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方法再造耳廓的患者术后出现了软骨外露,经再次以颞顶筋膜瓣修补后痊愈。未出现头皮下血肿、植皮成活不良、软骨吸收、变形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根据极低发际线患者耳后乳突区皮肤条件及颞骨发育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耳廓形态,提高术后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先天性小耳 耳廓 修复外科手术 组织扩张 外科皮瓣 肋软骨 组织支架 激光,气体 毛发去除 低发际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及虚拟现实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3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常规治疗联合虚拟现实干预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每周3次虚拟现实干预。化疗开始前均进行Piper疲乏量表(PFS)评分,3个月后无论治疗是否结束,再次进行PFS评分。结果化疗前PFS评分少数民族患者高于汉族患者[(6.22±2.08)分比(4.80±2.43)分],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7.22±1.16)分比(3.72±1.80)分],未手术或R1切除患者高于R0切除患者[(7.27±1.22)分比(5.40±2.31)分],放疗患者高于非放疗患者[(7.44±1.04)比(5.19±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虚拟现实干预后,观察组PF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4.97±2.54)分比(6.87±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化疗后PFS评分较化疗前低[(4.97±2.54)分比(6.10±2.26)分],对照组化疗后PFS评分较化疗前高[(6.87±1.66)分比(5.63±2.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疗、肿瘤负荷大、化疗、分期晚可加重癌因性疲乏,虚拟现实可缓解癌因性疲乏。

  • 标签: 肿瘤 疲乏,癌因性 虚拟现实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双枚Herbert螺钉经皮内固定微创治疗不稳定腕舟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我们应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双枚Herbert螺钉经皮内固定微创治疗不稳定腕舟骨骨折6例,其中骨折Herbert分型ⅡA型1例,ⅡB型2例,Ⅲ型2例,Ⅳ型B型1例,术后随诊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13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5周(4~11周),术后石膏托外固定时间平均1.5周。腕关节功能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评估:优5例,良1例。结论对不稳定舟骨骨折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双枚Herbert螺钉经皮内固定微创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舟骨 骨折 腕关节镜 双枚Herbert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网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3例)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1例)4例睾丸网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睾丸网腺癌患者,年龄26~64岁,2例最大径分别为3.0 cm和4.5 cm,大体检查肿瘤位于睾丸门部,切面实性,灰白灰黄色。镜下观察4例睾丸网腺癌具有多样的组织结构,包括梁索状(4/4),腺管状、巢状、肉瘤样(3/4),实性(2/4)以及乳头状、筛状、裂隙样(1/4)。腺癌细胞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立方-柱状(4/4)、多边形(4/4)及梭形(2/4)。胞质透明及嗜酸性,胞核具有中-重度异型性及多形性,核分裂象多少不等。4例均可见到睾丸网上皮由良性-异型增生-癌转变过程。1例可见嗜酸性玻璃样小球。免疫组织化学示广谱细胞角蛋白(4/4)、上皮细胞膜抗原(4/4)、Ber-EP4(3/3)、碳酸酐酶Ⅸ(2/2)弥漫强阳性,细胞角蛋白7(4/4)、波形蛋白(4/4)、CD10(4/4)、PAX8(3/3)、PAX2(3/3)局灶阳性,Ki-67阳性指数>50%(4/4)。该病预后差,3例随访患者中2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睾丸网腺癌少见,组织学结构多样,镜下观察到睾丸网上皮由良性-异型增生-癌转变过程是重要的诊断线索,而详细的临床病史、肿瘤的生长部位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睾丸网 睾丸肿瘤 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颜色矩的甲状腺冷冻切片判读系统并评估该系统在实际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病理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共550张甲状腺冷冻病理切片(含恶性和非恶性切片),将550张数字甲状腺冷冻切片分为训练集(190张)、验证集(48张)、测试集A(60张)和测试集B(252张)。由病理医师标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恶性肿瘤病理切片的恶性肿瘤区域,使用标注信息分别训练基于投票法的甲状腺冷冻切片判读模型和基于颜色矩的甲状腺冷冻切片判读模型,然后分别使用测试集A和测试集B对两种病理切片判读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基于投票法的甲状腺切片判读模型在测试集A、B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0.0%和83.7%,而基于颜色矩的病理切片判读模型在测试集A、B上的准确率为91.6%和90.9%,表示本研究提出的模型在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病理辅助诊断工作应用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结论基于颜色矩的病理切片判读模型在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病理辅助诊断工作中比其他的数字病理切片分类模型更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冷冻切片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被低估的上气道疾病,是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慢病的危险因素,实施OSA的早期诊断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道睡眠监测(PSG)是OSA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操作流程繁琐、测试环境受限、使用成本高,是临床诊断OSA的限速瓶颈。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ome sleep apnea test,HSAT)虽解除监测场景的限制,但胸腹带束缚仍会影响患者睡眠。零/低负荷睡眠监测具有舒适、可重复性好、缩短疾病确诊的时间窗等优势,成为提升OSA患者检出的重要补充途径。本文从零/低负荷睡眠监测技术的种类、基本工作原理、适用场景及人群、评估准确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OSA在家庭级别的早期预防及检出提供新思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