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罗库溴铵作用的药理学特点、用药剂量以及不同方式对罗库溴铵作用的影响进行相关阐述,希望能够为日后在临床中的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不同输注方式 罗库溴铵 肌松作用 影响
  • 简介:摘要: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经加工和分切后存在着残余应力,这种残余应力会引起加工制品形状及尺寸的变化,特别是在电子领域作为框架材料的铜合金,如果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冲裁加工成框架后会引起挠曲、侧弯、扭转等各种微小的变化,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产品报废。为了控制残余应力的存在及大小,对其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

  • 标签: 铜合金加工制品 残余应力 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内热针对家兔骨骼慢性损伤筋膜微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 。 方法 选 4 0只家兔, 造成左下肢 股二头慢性骨骼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 4 组,治疗 1 组 10只, 针直径 0.5mm ; 治疗 2 组 10只, 针直径 1.1mm ; 模型对照 组 10 只 和正常对照 组 10 只。治疗 1 组、 治疗 2 组 使用相应 直径内热针进行内热针治疗;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不进行干预。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内热针治疗(时间 20分钟)前后各组 目标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对各组相应肌肉组织取材,进行 HE 染色。 统计分析各组 血流速度 变化并 进行各组间的方差分析 ,电镜下观察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 结果 治疗 1 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为 [0.205±0.137 ( mm/s)] 、 [0.308±0.203 ( mm/s ) ], 治疗 2 组分别为 [0.198±0.103(mm/s)] 、 [0.439±0.129(mm/s]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1 ;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前后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血流速度改变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治疗 2 组血流速度变化最大。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表现两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瘢痕样组织范围较小,肉芽组织再生较多。

  • 标签: 内热针 软组织损伤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 :螺栓连接在工作状态下可能会经受所有类别的变动载荷,包括极为激烈的振动和冲击载荷。在变动载荷的作用下,螺栓连接失效,通常是由其自身的松动和疲劳破坏所引起的。螺栓连接的失效会影响产品和设备的正常运转,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何防止螺栓连接的松动是研制和设计紧固件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螺栓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螺栓松动常见原因以及螺栓紧固件连接的防措施。

  • 标签: 防松 紧固 措施 连接 组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运动负荷监控在运动员的训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目前运动负荷监控的指标有创、缺少实时性和重复性,而依赖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氧饱和度,可实时、无创的评定肌肉的结构、功能和状态。本文旨在研究氧变化与运动负荷的联系,探讨将氧作为运动负荷监控指标的可行性,为运动负荷的监控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肌氧含量 肌氧饱和度 运动负荷监控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 对 颈胸交界 区手法 治疗 来观察 胸锁乳突 表面肌电图 变化和最大张口程度是否可以改善 。方法 选取 60 名上交叉综合症患者,随机 1:1:1 分为治疗组、推拿组、对照组。分别给予龙氏治脊疗法、传统推拿及休息对照三种方法,每组治疗 2 周,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张口最大距离及双侧胸锁乳突表面肌电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括约肌肛瘘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84例括约肌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2例患者采用传统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 42例患者采用改良间瘘管结扎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 VAS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 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括约肌肛瘘采用改良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 括约肌肛瘘 传统肌间瘘管结扎术
  • 简介:【摘要】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治疗方式,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医微创解钩针术作为针灸学发展产物,即包括针灸学特点,又具有外科手术优势,主要使用中医微创解钩针,通过拨刺、钩割等方式,对机体病变部位痛根穴进行拨刺,钩割使得粘连组织得以解,重建通路。从动态平衡,不通则痛的中医理论入手,为患者提供中医辨证施治。在针灸治疗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古代学者根据不同疾病需求,提出“九针”治疗。而笔者则根据当代社会发展,提出了中医微创解钩针术,其中医微创解钩针术作为针灸学发展产物,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根据中医微创解钩针术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临床效果进行讨论。

  • 标签: 中医微创松解钩针术 脊柱疾病 针灸 九针 治疗
  • 简介:【摘要】 假肥大型进行性营养不良是一种 X-连锁隐性遗传性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增高,腓肠肌假性肥大为主要特征,临床病情轻重不一。致病基因为编码抗肌萎缩蛋白( dystrophin)基因,该基因组序列跨越 2200 kb,由 79个外显子组成,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人类基因。 DMD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基因片段重复、单个碱基互换、缺失或插入。迄今已形成多种检测技术,从 Sanger测序、多重 -PCR、 Southern杂交到多重连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 Multiplex Ligation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单个扩增 /内部引物测序技术( single condition amplification / internal primer sequencing technique, SCAIP)、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新一代测序技术(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等,检测方法优缺点各异,本文结合 DMD/BMD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段就 DMD/BMD的分子遗传学诊断策略进行综述,以期形成完整全面的临床诊断思路。

  • 标签: 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铍针解术联合手法与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将 156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8 例。观察组采用铍针解(每周治疗 1 次)联合手法治疗(每周治疗 2 次);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每周治疗 1 次),治疗及观察周期共为 5 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 3 、 5 周后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局部压痛值、膝关节活动度、 Lysholm 膝关节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5 周后 VAS 评分、局部压痛值、膝关节活动度、 Lysholm 膝关节评分均得到改善( P < 0.05 );治疗 5 周后观察组局部压痛值、 Lysholm 膝关节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P < 0.05 ),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小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铍针联合手法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在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但增加关节活动度方面不及玻璃酸钠。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铍针 手法 疼痛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腺症患者采用 GnRHa联合 LNG-IUS的效果。方法:在子宫腺症患者中择取 60例,时间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分组依据是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 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 GnRHa联合宫内放置 LNG-IUS治疗, 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内注射 GnRHa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数据对比,治疗后,明显改善了子宫体积、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卵巢功能、血清MMP-2、MMP-3、MMP-9水平, P< 0.05。结论:子宫腺症患者采用 GnRHa联合 LNG-IUS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GnRHa LNG-IUS 子宫腺肌症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体位排痰护理配合呼吸锻炼应用于 COPD 患者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4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 月期间进行收治的 128 例 COPD 稳定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药物组与联合组。药物组仅使用常规的药品进行治疗,联合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体位排痰护理配合呼吸锻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联合组患者的 FEV1% 以及 FEV1/FVC 均明显高于药物组, P<0.05 。 结论:对 COPD 患者使用体位排痰护理配合呼吸锻炼治疗可提升明显患者的肺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明显的帮助。

  • 标签: 体位排痰护理配合呼吸肌锻炼 COPD 肺功能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子宫腺症治疗中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对患者卵巢功能和月经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子宫腺症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常规组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观察两 组卵巢功能和实验组 月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 LH 、 FSH 、 E2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实验组 FSH 、 E2 、 LH 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 )。实验组 30 例患者中 28 例( 93.3% )月经改善, 2 例闭经( 6.7% )。 21 例患者月经量减少 50% 以上, 5 例减少 30% 以上。 结论:在子宫腺症患者治疗中应用子宫动脉栓塞,可明显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和月经,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手术切除 子宫腺肌症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为解决兴安落叶种子园产量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树干注射激素 GA4+7处理措施,以增加结实量。

  • 标签: 树干注射 促进结实 实验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肱二头长头肌腱( 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 LHBT)病变的认识也不断更新。肱二头长头肌腱炎是引起肩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肱二头长头肌腱的损伤若不及时治疗,容易转化为肩周炎。目前,治疗 LHBT损伤的途径包括手术疗法和保守治疗,其中针对大部分人群,保守治疗仍是肱二头长头肌腱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很多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可以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除。

  • 标签: LHBT 复合损伤 滑车系统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病的临床疗效 , 客观评价穴位埋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寻找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 :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子宫腺病患者共 6 2 例 ,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1 例、对照组 3 1 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以中药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血清 CA125 值、 中医证候 及痛经的变化。结果: 6 2 例子宫腺病患者中 60 例完成治疗过程,脱落 2 例, 剔除 0 例 。经过治疗后, 埋线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 在本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病 , 在改善患者痛经、降低血清 CA125 、 中医证候 方面疗效优于膈下逐瘀汤 , 但是对缩小子宫体积无较好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提示,穴位埋线疗法是治疗子宫腺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子宫腺肌病 气滞血瘀型 穴位埋线 膈下逐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