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裂解噬菌体高效防治动植物致病菌(细菌真菌)、解决耐药性、快速检测等方面效果显著,具备研制新生物制剂条件。文中主要介绍了裂解噬菌体抗菌优势,探讨了利用其检测致病菌新方法开发新生物制剂,重点论述了该噬菌体防治植物病原菌上应用探索及其面临挑战和问题,旨在说明裂解噬菌体开发潜力。

  • 标签: 裂解性噬菌体 检测方法 生物制剂
  • 简介:分析原有食用菌实验教学中可能存在问题,提出食用菌科学试验课程任务,陈述食用菌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试验具体内容方法,讨论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试验目的意义

  • 标签: 试验设计 统计学方法 回归分析 创新人才培养
  • 简介:报道了核菌纲炭垫菌属1个中国记录种1个中国新纪录变种。紫铜炭垫菌孢变种Nemaniaaeneavar.macrospora(J.H.Mill.)Y.M.Ju&J.D.Rogers采自陕西省,其孢子带有不明显牙缝,且子囊壳孔口颜色比子座表面黑;铅灰炭垫菌NemaniaplumbeaA.M.C.Tang,Jeewon&K.D.Hyde采自四川省,该菌子座浅灰色,孢子凸边上有短牙缝。标本保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文中该2种形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子座照片显微照片。

  • 标签: 炭角菌科 新记录种 中国
  • 简介:用鸡羽毛粉或人头发粉作为唯一碳、氮源,9个耐热金孢属(Chrysosporiumspp.)真菌菌株进行了产角蛋白酶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49—2鸡羽毛利用能力最强,而菌株H-143—1人头发利用能力最强。H-49—2菌株进行液体发酵产酶试验结果表明,培养6d时酶活性最大,为9.6U/mL。

  • 标签: 金孢属 角蛋白酶 耐热真菌
  • 简介:粪生菌物炭角菌科真菌约翰·韦伯斯特先生钟爱众多菌物类群中2个。大多数炭角菌腐生或具弱致病,还有一些内生菌。炭角菌世界分布真菌,主要生长在被子植物木质部分。目前所研究大多数炭角菌都生长在这些基质上。炭角菌科约有75个属,其中4个属粪生,且目前主要有关其分类方面的研究,而对鹿角菌总体分布、发生规律生态学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采集到1386份草食动物粪便样品为材料,通过湿室培养检验,共获得12326个记录,其中255个为粪生炭角菌,作者这些炭角菌发生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及其形态进行了补充观察。

  • 标签: Hypocopra Podosordaria 孔座壳属 基质偏好性 Wawelia
  • 简介:为了建立冬虫夏草中虫草酸含量检测方法,比较冬虫夏草繁育品野生冬虫夏草中虫草酸含量,文中采用超声水提法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时间虫草酸含量影响,筛选出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5min时可高效提取冬虫夏草样品中虫草酸。检测方法经方法学考察,专属性、重复性、准确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21批冬虫夏草繁育品样本中虫草酸含量为9.04%-14.14%;21批野生冬虫夏草虫草酸含量为6.16%-13.94%。通过t检验统计分析显示,冬虫夏草繁育品野生冬虫夏草虫草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一致

  • 标签: 冬虫夏草繁育品 野生冬虫夏草 虫草酸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通过田间调查与定点系统观察,结合沈阳地区气象条件,三裂叶豚草锈病沈阳地区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锈病属于喜高温、高湿型病害;该病于6月初沈阳地区开始发病,可持续至9月,以7~8月发病最重。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30℃相对湿度96.9%条件下接种锈菌冬孢子,4d后三裂叶豚草即可发病;冷冻保藏(-20℃)可打破冬孢子休眠,沈阳地区冬孢子第二年锈病发生初侵染菌源。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三裂叶豚草表现出了显著致病、致死性及专一,证明防治三裂叶豚草理想生防菌。

  • 标签: 三裂叶豚草 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 锈病 流行规律
  • 简介:摘要:通过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植物白粉菌锈菌进行形态分类鉴定研究,报道该地区白粉菌22种,隶属于5族6属,其中白粉菌记录寄主植物18种;报道锈菌23种,隶属于2科4属,其中锈菌记录寄主植物1种。文中提供了真菌名录,包括寄主、采集地点标本号。

  • 标签: 白粉菌 锈菌 分类 新疆 阿勒泰地区
  • 简介:采用曝皿法(孟加拉红培养基)连续12个月哈尔滨市实验林场、东北林业大学家属区哈尔滨市二环路、兴路区间3个地点空气真菌进行取样,初步确定了哈尔滨市室外空气真菌种类及其动态变化。试验共得到9908个真菌菌落,经鉴定为22属(或群)49种。试验结果表明:室外空气真菌优势菌属依次为枝孢属、链格孢、曲霉属、青霉属、附球菌属、木霉属无孢菌群,分别占总菌落数21.54%、15.16%1、4.70%、12.20%、11.35%、7.86%7.80%;室外空气真菌种类一天中基本没有变化,但菌落数量有一定变化,总菌落数从早至晚也逐渐增加;不同季节室外真菌种类菌落数有明显变化,秋季最多,冬季最少;不同采样地点空气真菌种类变化不大,但菌落数量有差异,菌落数量依次为公路〉林场〉家属区。

  • 标签: 空气真菌 曝皿法 优势属 哈尔滨市
  • 简介:为改善毛头鬼伞子实体多糖性状,以粗多糖得率、多糖含量、吸潮及色素含量为指标,乙醇沉淀制备多糖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子实体经提取后浓缩至浓缩比为1∶2,即m(物料干质量/g):V(提取液/mL)=1∶2时以60%乙醇沉淀,再以60%乙醇洗涤1次,经冷冻干燥所得粗多糖产品多糖含量较高、色浅,且吸潮降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毛头鬼伞 多糖 吸潮性 乙醇沉淀
  • 简介:冬虫夏草中国是一种著名药材.最早记录它文献15世纪的藏医籍《千万舍利》.随着法国传教士巴明(Parennin)于1723年将冬虫夏草标本从北京寄往法兰西科学院,西方学术界开始了这种中国药材认识研究历程.1841年英国昆虫学家韦斯特伍德(Westwood)开始鉴定这种真菌以前,西方学者认为冬虫夏草真菌子实体植物根.此后,英国真菌学家贝克莱(Berkeley)分别在18431856年将其定名为“SphaeriaSinensis”“Cordycepssinensis”.但是为学界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却是意大利植物学家萨卡(Saccardo)在其1883年专著中为冬虫夏草定名“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20世纪初以前,西方人中国冬虫夏草记录描述具有多重价值,对于了解中国冬虫夏草使用历史而言重要补充资料.

  • 标签: 冬虫夏草 夏草冬虫 巴多明 贝克莱 萨卡多
  • 简介:分别以玉米秸秆稻草为培养料栽培巴氏菇,菌丝生长性状进行对比;同时,我国传统发酵栽培方法基础上,将三次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巴氏菇发菌速度及子实体质量产量上均优于稻草;培养料经过3次发酵更适宜巴氏菇生长。经过3次发酵玉米秸秆培养料栽培巴氏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分别为7.7kg/m^227.5%,子实体粗蛋白含量44.89%,可溶性糖含量44.01%,18种氨基酸总量31.70%,明显高于2次发酵玉米秸秆培养料及2次、3次发酵稻草培养料。

  • 标签: 玉米秸秆 稻草 三次发酵法 巴氏菇
  • 简介:采用显微观察PCR检测分析了人工接种后稻曲病菌水稻穗部增殖状况。结果表明: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菌丝首先附着花粉上或花丝上,柱头上未发现有菌丝附着;后期(接种后8d)柱头上有附着菌丝花粉粒。显微观察PCR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小穗内菌丝增殖速度不同,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发生规律提供了信息。

  • 标签: 稻曲病菌 人工接种 PCR 组织观察
  • 简介:以采自浙江省丽水地区7个鹅膏菌属菌株作为研究材料,基于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基础上,7种鹅膏菌rDNA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序列特征比较分析。进一步ITS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检索比对,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9个最相似物种ITS序列连同7种鹅膏菌ITS序列一起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基于ITS序列f6、丹f493个菌株分子鉴定支持了基于形态特征鉴定结果,分子鉴定不支持形态鉴定结果.琚为鹅膏菌属内某种,f66为鹅膏菌属内某种,并与Amanitafulva,A,atrofusca,A.orientifulva3种鹅膏菌亲缘关系较近,f7与另外6种鹅膏菌亲缘关系相差甚远。研究结果提示基于分子水平上ITS序列分析不能单方面作为大型真菌分类鉴定可靠依据,可以作为基于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辅助参考依据。

  • 标签: 鹅膏菌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TS) 序列分析 分类鉴定 大型真菌
  • 简介: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DC.Corola.)孢子粉无机元素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黑粉菌孢子粉含有丰富无机元素,其中铁、钙、镁、磷、锌、锰含量分别为100μg/g,3561μg/g、1382μg/g、3500μg/g、101μg/g24μg/g;同时含有8种必须由食物蛋白质提供氨基酸,以苏氨酸含量最多,为340.18mg/100g。

  • 标签: 玉米黑粉菌 无机元素 氨基酸
  • 简介:要对中药茯苓中三萜类多糖类成分进行了综述.到目前为止已从茯苓菌核菌丝中分离到三萜类物质39个,其中羊毛甾-8-烯型三萜12个,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16个,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7个,3,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2个,三环二萜类1个,齐墩果烷型三萜1个;分离到多糖类物质23个.

  • 标签: 化学成分 三萜 多糖 茯苓
  • 简介:蕈菌核糖核酸酶蛋白蕈菌中一类重要功能成分,其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蕈菌生物学功能。文中综述了不同种蕈菌核糖核酸酶蛋白分离、纯化学方面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它们生理生化性质、活性、底物特异性、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等。

  • 标签: 蕈菌 核糖核酸酶 多聚单核苷酸 水解作用 抗肿瘤
  • 简介:为探讨大球盖菇交配型,以鲜大球盖菇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22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菇验证其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4种不同交配型单孢菌株,单孢极性比为4:4:11:3。经异核体菌株出菇试验,证实大球盖菇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

  • 标签: 大球盖菇 极性 性遗传模式
  • 简介:通过茶树品种、叶片龄期及叶片化学成份茶树内生真菌分布影响研究,发现:(1)供试4个荼树品种中,黄旦内生真菌分离频率达100%,而福云六号只有7.5%,表明茶树品种不同或遗传背景不同,其叶片中内生真菌发生存在明显差异。(2)随着茶树叶片成熟,叶片中内生真菌种类与数量逐渐增多,与叶片龄期呈正相关,叶片龄期影响茶树内生真菌种群结构。(3)不同龄期叶片水浸提液Colletotrichum、Pestalotiopsis、Guignardia三种茶树上主要内生真菌生长产生不同影响;PDA培养基中添加15%茶多酚,对此3种内生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抑制程度有所不同,表明茶树叶片化学成份影响内生真菌分布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茶树 内生真菌 品种 叶片龄期 化学成份
  • 简介:温故而知。本文以历史进程为序,根据分类学中重大事件,粗线条勾画出一个框架以反映分类学发展轨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古代至林奈之前生物分类;近代分类学科诞生;进化理论的确立与修正及其深远影响;分类学蓬勃发展(居群概念、新系统学与Biosystematics,细胞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学派争鸣促进分类学繁荣);分子生物学为分类学注入强大活力。讨论部分论述了坚持分类学完整概念,不宜将分类某个依据方法理解翻译为某个分类学,如chemotaxonomy,cytotaxonomy,DNAtaxonomy应理解翻译为某个分类方法,而不是"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DNA分类学"等,说明了其理由依据。对于林奈创立了二名法、将二名法理解为物种学名由属名+种名组成等一些不确切说法给予了澄清。

  • 标签: 分类学 历史 林奈 进化论 居群 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