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审美是文学的重要特性,但不应把文学的本质只理解为审美本质,文学的本质是系统本质。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但不能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理解为哲学意义上的理性和思想体系,也不能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只归结为审美意识形态。鉴于文学本质的系统性,理应对文学开展多维的、宏观的、辩证的综合研究。

  • 标签: 文学 审美 意识形态
  • 简介:在中国当下美学理论建设中,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整个20世纪世界美学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不可小视的理论重镇,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世界美学的发展势态、理论格局,产生了不小影响。这种影响延伸到新的世纪。而在中国20世纪美学的历史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地位和影响是其他任何美学派别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在新的世纪,进一步发展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学术界应当不会有什么争

  • 标签: 审美意识形态 形态批判 重建审美意识
  • 简介:<正>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革命宣告了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全球冲突开始.它主导20世纪的政治学并重新划分了现代意识形态版图。在中心,渐进的"西方"社会民主与革命的"东方"共产主义间形成了一道痛苦的裂痕;在边缘,由于对苏联经验完全对立的解释,出现了一些分裂的群体。从此以后,社会主义便随着战争本身在组织上与意识形态上走向解体。

  • 标签: 意识形态 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 苏维埃 马克思主义 国家形式
  • 简介:<正>在中国当下美学理论建设中,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整个20世纪世界美学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不可小视的理论重镇,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世界美学的发展势态、理论格局,产生了不小影响。这种影响延伸到新的世纪。而在中国20世纪美学的历史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地位和影响是其他任何美学派别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在新的世纪,进一步发展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学术界应当不会有什么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意识形态批判 发展势态 审美活动 中国美学研究 新理性精神
  • 简介:只有认为文学是"审美社会意识形式",才能使"审美"性和"观念"性因素得到融合,从而把"审美"性、"意识形态"性和其他相关特性如语言性、人性、文化性等等,都作为这种特殊"社会意识形式"的属性。关于文学本性是"审美意识形态"这一界说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同经典作家原初意识形态概念的含义是有明显出入的,同世界范围内通行的有关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方法也是格格不入的。其实,文艺离不开意识形态与文艺不等于意识形态,是两个不同的论域、不同的命题。

  • 标签: 意识形态 文学本质 社会意识形式 审美意识形态
  • 简介:意识形态的性质不仅是认识的,而且也是实践的。但由于我们过去对意识形态作纯认识论化和纯理论化的理解,使得我们对意识形态的实践本性缺乏应有和足够的理解。实践只能是人的实践,是在人的需要、意识、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所以意识形态也只有融入大众、融入日常生活、融入社会心理、融入个人意识和人格无意识,才能转化为实践的精神动力。文艺则集中而生动地体现了意识形态的这一特征。

  • 标签: 意识形态 认识与实践 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 社会主义文艺
  • 简介:<正>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其他著作中对意识形态进行研究并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以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和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普列汉诺夫是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运用到美学和文化研究中来的先驱之一,他提出了"社会意识"的重要概念,认为不仅要研究文学作品本身,还要找出作品的社会意识根源。但是他并不是很成功,在运用过程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简单化了。其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卢卡奇,他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作

  • 标签: 审美意识形态 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美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 审美关系
  • 简介: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面对当下纷纭复杂的艺术实践,譬如既有抽象、暧昧、观念性的先锋试验,也有感官化、生活化而不无媚俗嫌疑的大众文化,怎样的理论描述或阐释才算是较为恰切和有效的呢?时至今日,艺术与理论似乎正不可避免地遭遇着一场尴尬:一方面,艺术越发变得莫名其妙,包括"过去的精神创造,艺术和历史,不再属于现在不言而喻的内容而是委弃给研究的对象";而另一方面,理论又愈加独立甚至制约着艺术,玩起了自足、自我阐释及阐释循环的游戏,其"对象接近于零",而其自身"却接近于无限"。在这种情势下,倘使延续一种理性、透明的形式主义批评,或者喧嚣地展开各式浮光掠影、言之无物的文化研究,那只会使天堂和地狱变得更为人烟稀少。可能的办法也许是:回到经验现象,返归艺术语言本身,寻找切入艺术实践的理论话语的新的可能。

  • 标签: 修辞阐释 意识形态和合 美学意识形态
  • 简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把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则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更加自觉地把历史观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把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结合起来,深化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研究。

  • 标签: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 审美意识形态
  • 简介: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对"审美意识形态论"进行热烈讨论的过程中,忽视了考察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问题。伊格尔顿在《审美意识形态》一书中提供了研究这一问题的一个视角。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借鉴了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的研究路径,指出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是身体。伊格尔顿分析了美学的诞生及审美的内在复杂性,揭示了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

  • 标签: 身体 审美意识形态 物质基础 领导权
  • 简介: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哲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任何一个政治权力体系都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是政治权力得以长期存在的重要保证。“在现实生活中,任何成功的稳定的统治,无论其以任何形式出现,都必然是合法的,而‘不合法’的统治本身就没有存在的余地。”合法性指社会成员对政治统治的承认和服从,也就是说合法性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统治正当性的认可。一个政权取得合法性受众多因素影响,这其中意识形态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政治合法性的实质就是政治权力在意识形态上获得合理性。

  • 标签: 政治合法性 意识形态 政治统治 政治权力 社会成员 政治哲学
  • 简介:<正>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意识形态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理论。这些论述涉及到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性质、地位、作用、特征和意义,涉

  • 标签: 重要组成部分 现实意义 实践过程 社会作用 基本理论 问题提出
  • 简介:意识形态有虚假和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诞生标志着科学意识形态的形成。以往的学者在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时,很少有人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点去理解其所起的革命批判和制度辩护功能。似乎这方面的工作理应由专门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工作者去做,而专门搞哲学的理论工作者大多从哲学本身的角度去阐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却很少把它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去阐述,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功能研究的理论空场。本文尝试通过与旧意识形态的比较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全新特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性 虚假性
  • 简介:<正>一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开展的多方面的批判中,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是其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他们主要着力于从反面批判意识形态的消极方面,即对观念体系或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欺骗性与对人的奴役性的揭露与抨击。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基本沿袭了这一立场。

  • 标签: 哈贝马斯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批判理论 意识形态批判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 发达工业社会
  • 简介:<正>在中国,讨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构问题,首先面临的必是一个巨大而明确的意识形态语境问题。70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从对一种外来思想的传播,到与中国革命的时代要求密切关联的理论雏形初现,再到社会和文化巨变时期由思想解放带来巨大的理论反思热情,整个过程始终处在一种相当自觉的意识形态语境之中。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者们来说,"马克思主义美学"首先意味着一种意识形态压力,一种现实的制度性存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构常常不是作为一种理论任务,而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的自我陈述而出现。因此,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意识形态话语 理论任务 思想解放 美学界 语境问题
  • 简介:<正>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1943~),英国伯明翰大学英文教授,无疑是一位在英国乃至在西方学界享有国际声誉的西方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美学家和文化理论家。伊格尔顿早年在剑桥读书期间,师从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Willians),试图在个体与社会、个体生活与社会结构的综合视域内实践文化政治批评。当阿尔都塞将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阐释引进英国,并在英国激进左派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伊格尔顿深入阿尔都塞对上层建筑的思考尤其是其意识形态理论,出版了《批评与意识形态》和《马

  • 标签: 伊格尔顿 文学批评家 政治批评 美学观 雷蒙德 阿尔都塞
  • 简介:<正>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中,意识形态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现当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对意识形态作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于丰富意识形态概念的意涵贡献卓著。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雷蒙·威廉斯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一书中指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是介于以下两种意思之间的:一是"一种某个阶级特有的信仰系统";二是"一种可能与真实的或科学的知识相矛盾的幻象信仰系统,即伪思想和伪意识"。威

  • 标签: 社会意识形态 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阐释学 詹明信 齐泽克 拉康
  • 简介:<正>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皮埃尔·马舍雷(PierreMacherey)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哲学家阿尔都塞的学生,在他1996年出版的《文学生产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独特的"文学沉默观",创造性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解释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 标签: 马舍雷 文学本体论 话语生成 文学生产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家
  • 简介:<正>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大大加快了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全球化已经成为人们探讨的时代主题之一。反映到理论上.便是各种全球化理论纷纷创生并走到当代学术的前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凸现了它的当代价值,受到了学界的热情关注,本文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出发,回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

  • 标签: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