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道德自信是人们在其社会行为中表现出种价值肯定、价值抉断并准备身体力行行为状态,是信仰层面的坚定、判断层面的坚持、行为层面的坚守。道德自信是文化自信之根,决定着文化发展走向,是种文化根本性标志,是文化内核。道德自信心理障碍、认识障碍、制度性障碍是当前提高道德自信必须扫除关键因素。

  • 标签: 文化自信 道德自信 困境
  • 简介:在儿童非治疗性医学试验中,充斥着知情同意不完全。尊重儿童作为潜在人类尊严道德律令要求允许儿童参与试验同意决定。与此同时,由于儿童自身不具备完全行事能力,基于“最佳利益”将代理权让渡其父母或监护人。而为了确保代理同意和试验公正性合理性,需伦理机构介入审核,以起到维护“公共健康”作用。由此构造出“知情同意’’条件及其判定“儿童代理人伦理审查机构”权力角关系。

  • 标签: 儿童非治疗性医学试验 知情同意 最佳利益 公共健康 权力三角
  • 简介:中国养老保障道德权利思考是针对老龄群体伦理性探讨。本文在对农村养老保障含义界定基础上分析当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道德权利现状。指出主要存在着农村老人享受权利机会非均等化养老保障机制存在着显著区别两个突出问题。最后,本论文从确立农村养老保险核心道德理念以及凸显以人为本孝道原则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道德解决路径。其中后者又从建立健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应道德调控建立和社会主义法制相匹配道德权利评估两点展开深入分析。

  • 标签: 道德权利 农村 养老 保障
  • 简介:《儒家经济伦理研究——先秦儒家经济伦理问题脉络观念诠释》是全面探讨儒家经济伦理部著作。该著发展了儒家经济伦理理论能力,进而与当代西方经济伦理学展开对话,共同为解释和指导当代经济伦理问题提供了思路,具有返本开新问题意识理论建构特点。

  • 标签: 儒家经济伦理 问题意识 理论建构
  • 简介:当今社会,随着人类共同体理念不断加强,诚信也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性话题。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诚信也越来越展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基础性甚或核心精神要素。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王淑芹、曹义孙著《德性制度》问世,为迈向诚信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该著作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围绕诚信制度诚信社会建设。

  • 标签: 诚信社会建设 诚信制度 德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力作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多向度理论研究,至今积累了丰富成果。积极推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运动也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展开。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全球化浪潮中承担社会责任现状、问题、原因出路,成为个必须关注焦点。该研究报告依据清华大学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准则》,选择河南省十三家上市公司为剖析对象,从面上资料到个案实情,对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多方位考察,政府引导、企业实践、社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认知误区、制度机制缺陷仍较突出存在,出路则在于从制度机制上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实践、社会推动大格局。

  • 标签: 上市企业 社会责任 成就 问题 对策
  • 简介:大数据已成为21世纪新石油,各国政府相继提出发展大数据战略。借助大数据收集、存储和挖掘等技术,大数据信息所蕴含潜在价值不断得到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在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同时,也引发了些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伦理问题,如隐私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

  • 标签: 大数据 信息价值开发 隐私权 知识产权 信息安全
  • 简介:金融化世界到来,呼唤着金融共享伦理情操。金融共享,似乎是个时髦术语,可是,我们对金融稍作史前史考察,就会发现金融起源种共享伦理关联密不可分。人类最初金融活动,就已经有着金融共享伦理胚胎,早先金融工具基础性作用是把相关协议或合约记录下来,共享伦理渗透在合约关系中。在现代性规制下,金融共享问题变成了两种话语体系批判问题种是马克思式资本逻辑批判文本,另种是席勒式现代金融批判反思文本。现实世界中金融“让富人更富”秉性金融民主化、人性化矛盾对立不可调和,深层原因在于世界资本金融体系高度垄断,共享变成了独享。金融化世界金融共享伦理关涉个逻辑预设:(1)金融共享价值预设是追求经济正义原则;(2)金融共享实质:从金融理性(追求最大化赚钱效应)回归到金融本质(追求民主,服务大众);(3)金融共享社会相关联。

  • 标签: 金融共享 金融化世界 资本逻辑
  • 简介:全国第届体育伦理研讨会于2017年7月19-21日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50余名学者围绕“人民体育与国家责任”主题,展开体育伦理及其相关领域研讨交流。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上海体育学院主办,上海市伦理学会和湖南省体育伦理学会协办,上海体育学院休闲艺术学院和体育健康伦理E-研究院承办。

  • 标签: 体育伦理 国家责任 伦理困境 中国体育 人民 上海体育学院
  • 简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要求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关键在于对德治内涵界定。传统儒家“德治”思想不同,以德治国不是将某种特定道德观强制在社会推行,而是种示范性伦理观,这种道德观尊重道德主体在道德上追求选择,它以法治为前提,强调社会主体自主性,并倡导人们进行道德选择和实践竞争。

  • 标签: 法治 德治 法治的道德性 以德治国
  • 简介:中西哲学家越来越希望更好地解读儒家和早期儒家,中西哲学对话根源就是这种需要。本文认为,在进行中西哲学比较过程中,首先需要找到某种积极路径在儒家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传统中达成共识。以此为前提,本文探讨了儒家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在道善、"人"概念、"人"潜能以及实现潜能方法等问题不同看法。

  • 标签: 共识 比较 儒家 亚里士多德
  • 简介:李猛《自然社会:自然法现代道德世界形成》自201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该书具有强烈问题意识,就具体论题而言,该书讨论是自然法现代道德世界之形成关系,但在个更广泛意义上,则涉及古今中西之辩。该书还集中讨论了现代人生活本质特征,以及人们是如何走向这种生活问题。同时,该书对于是否"回归古典"等当下热点话题做出了清晰回答,认为回归古典是需要慎重和商榷

  • 标签: 自然社会 孤独生活 回归古典
  • 简介:区别于自由意志主义者,罗尔斯和运气平等派认为正义空间不仅关涉某些直接的人类行为,而且关涉这些行为起始背景对不同人造成不平等影响,因此社会体制应该积极地干预自然不平等。托马斯·内格尔以不平等责任归属为根据质疑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如果自然不平等主要是由自然而不是社会因素造成,那么把减轻它义务加给社会就不合理地扩张了正义规范边界。但是内格尔没有看到这里不应该夸大自然力量,很多所谓自然不平等背后都深藏着社会体制不公正影响,正义因此要求社会承担减轻这种不平等义务。

  • 标签: 自然不平等 正义 自然抓阄 运气平等 内格尔
  • 简介:在康德伦理学中把恶作为种隐匿、对立存在,是不符合康德原意误读。同时,忽视恶存在康德伦理学是不完整,善恶共同构成了康德伦理学完整体系。康德伦理学体系细致分析了恶来源、形态层次以及作用功能。抑恶伦理并不能用来概括康德伦理学,但对于有限理性人而言却是必要。善培育和生成是在恶土壤中,要在感性世界中凭借自身力量克服根据不在此恶,需要道德信念坚定、道德偏好纠正更需要勇气和力量,才能彰显人德性光辉。

  • 标签: 康德伦理学 抑恶
  • 简介:家训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种重要形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本多样。家训精神是以仁义为本,孝亲悌长是家庭伦理核心,诚信友爱是为人处世原则,尊师重道是追求真理法门,知行合是修身养性要诀,持戒行善是对治五毒良方。家训集德性智慧于体,其终极目的是通过教化使人成贤成圣。这种精神无疑对当今家庭教育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 标签: 家训 德性 智慧 家庭教育
  • 简介:《玛纳斯》史诗中关于人生目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个方面:是将解放被压迫人民作为人生目的,提倡种同情弱者、解放弱者英雄观;二是尽好义务,不出"坏名"留下"英名",提倡种注重社会声誉价值观;是对作为"善"形象英雄人物赞誉,提倡种积极向上、勇于抗争的人生观。

  • 标签: 《玛纳斯》史诗 人生 目的
  • 简介:本文旨在比较孟子道德成熟论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之间异同,从而探究在道德成熟论中有哪些部分仍然当今世界道德教育有着密切关联。在本文中,我们试图站在科尔伯格视角向孟子道德成熟论提出挑战,并尝试着以某种创新性解释来帮助孟子作出合理回应。通过这场虚构对话我们发现,尽管孟子和科尔伯格在理论倾向、对道德进步界定以及在道德观上有着明显差异,但二者之间依然能够进行富有创造性对话,从而使我们可以汲取儒家思想资源以重新审视当代中国以及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道德教育。

  • 标签: 孟子 科尔伯格 道德成熟论 道德发展论 道德教育
  • 简介:阴阳"是传统中国哲学古老学说。在古代中国,情感主义者(如孟子和王阳明)都没有把阴阳作为其道德理论基础,但事实上,中国阴阳思想为18世纪欧洲情感主义奠定了基础。在情感主义伦理学中,"阴"可以理解为潜在能力,"阳"可以理解为理性目标,二者具有必然补充性。阴阳可以视为个体和整体意义上道德情感论基础,并有可能通过阴阳范畴将情感主义伦理学加以规范化。

  • 标签: 道德情感主义
  • 简介:基于道德形而上学和美德认识论,斯密和休谟认为,道德评价最佳视角是作为个客观旁观者。为了解释道德真理,我们需要采用这种旁观者评价视角,在道德判断过程中把道德优点和认知优点分离开来。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道德评价或提供道德规范,道德构建主义主张更加深思熟虑,并优先于评价者视角。

  • 标签: 亚当·斯密 评价者 道德事实
  • 简介:在当前农民家庭经济生活实践中,家庭伦理同农民家庭现代化呈现出了有机“亲和”关系。家庭伦理是传统儒家伦理在农民家庭中基本表现,它提供了农民家庭经济活动基本规范,并赋予农民经济行动以意义,从而形塑了以伦理为本位农民家庭经济组织。在这种以伦理为本位农民家庭经济组织中,农民家庭根据不同成员在家庭中关系地位和身份角色安排家庭分工,普遍形成了“半工半耕”家庭经济结构。这使得农民家庭能够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合理配置家庭劳动力,以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同时。这也奠定了农民家庭现代化基础。在家庭继替过程中,随着家庭财富在代际之间有序传递,子代家庭得以逐步实现现代化财富积累。

  • 标签: 家庭伦理 家庭分工 半工半耕 家庭继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