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佛教自身建设的好坏是决定中国佛教兴衰存亡的根本内因,重点是以戒为师,大力加强建立在具足正信、勤修三学根基上的道风建设。

  • 标签: 中国佛教 道风建设 内因 自身
  • 简介:尽管“化仪四教”、“化法四教”、“五时八教”这些术语并未明确出现于智 本人的著作之中,但传统上所阐述的天台“五时八教”的内容是包含于其关于教判的论述之中的,五时、五味之间的关系以及化仪与化法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可于智顗的著作中得到文证。因此,如果由于智 著作中未出现过“五时八教”这一术语便认为从中看不出有五时八教之说,或由于湛然明确使用了这一术语便认为该说出于湛然或为“后代中国天台的产物”,都未免显得过于匆忙。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灌顶、湛然及谛观等天台后学所提出的“化仪”、“化法”及“五时八教”之名目,实基于智顗之教判学说的恰当理解与领悟,它们既可于智 的著作中获得足够的文证,因而便不能视为对智顗思想的某种误会、歪曲或是附加,而仍应视为智 本人的思想。他们所做的,仅仅是智顗之教判学说的更为系统化与明确化而已,更便于后学入门以把握天台之基本的圆教精神而已。

  • 标签: 天台宗 关口真大 五时八教 判教
  • 简介:苏曼殊近代岭南籍高僧,一生身无所寄,四海为家,倾向民主革命,多与革命党人来往,有人称其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启蒙者和一代文坛奇才”。近代中国佛教风雨飘摇,苏曼殊袈裟披肩,与章太炎共撰《儆告十方佛弟子启》、《告宰官白衣启》两文,以企对颓败的晚清佛教有所警觉。这两文是曼殊目前所存文稿中最为鲜明地表达其佛教思想的论述,既有他对晚清佛教衰其不幸、怒其不争状况的批判,更有对社会排佛言论的痛斥,不论是猛烈抨击佛教界内部的腐败,还是驳斥社会人士对佛教的偏见误解,皆表达着一种拯救佛教的强烈使命感。

  • 标签: 苏曼殊僧制 护教近代佛教
  • 简介:加尔文改教遗产对于中国教会最大的启示在于其重视教会的制度建设。其中如何将政教关系的处理使得国家、社会和教会都得益处可谓是加尔文传统对后世最大的贡献之一。加尔文主义的模式源自加尔文在日内瓦改教的成功经验,本文试图探讨加尔文模式背后的伦理学原则,即,至今依然影响西方世界的良心论教义,以期对成长中的中国教会思考如何建立荣神益人爱国爱教的教会神学系统有所启迪。

  • 标签: 良心原则 国家 教会 法治 基督徒自由
  • 简介:佛法的总纲是戒、定、慧三学。修学佛法的次第是持戒修定,开发智慧。所以,又叫此三学为三增上学。所谓戒,是戒律,防非止恶叫做戒;所谓定,是禅定,静虑澄心叫做定;所谓慧,是智慧,研真断惑叫做慧。戒定慧三学应以先修习戒学为基础,所谓由戒资定,依定发慧。戒为定慧之基,定生后,戒即与之相应而成为定共戒;慧发后,戒即与慧相应而成为道共戒。三学之中,戒学为首,可以知道戒律在佛教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故《华严经》上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学佛的目的,就在于求解脱、了生死,证得无上菩提,所以无论出家众还是在家众部必须以戒为师,以严持戒律为根本;如舍此求定慧,无异舍本逐末。

  • 标签: 佛教协会 戒律 中国佛教 佛法 五台山研究 佛陀
  • 简介:葛洪虽然生活在玄学盛行的两晋之交,但他所处的地域及家学、师承都倾向于汉代儒学。受此影响,葛洪的学问也具有明显的汉学倾向。正因为这样,葛洪与玄学的关系显得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对玄谈所引起的任诞世风提出严厉的批判,对老庄之学的不合世务屡有非议。但与此同时,他也崇尚以人物品评为主的汉末清议;在构建神仙道教理论的过程中,也吸收借鉴了玄学关于本末、有无、养生等问题的理论精华。弄清这些问题,对于了解以葛洪为代表的魏晋神仙道教思想与汉末儒学、魏晋玄学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葛洪 汉末儒学 魏晋玄学
  • 简介:克隆术的问世,给人类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科学家们也由此认为掌握了生命的成因奥秘,可以生产出完全相同的“复制品”,甚至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完全可以“自己生自己”。科学家们也由克隆术的掌握以为可以将一个人的生命无限延长下去,人类如果如此“克隆”,自然使人们感到前景可怕,因而许多国家从政府到社会都对克隆术的发展,采取了一些从法律到道德的限制。以此保持人类自身繁衍的稳定。

  • 标签: 克隆 佛理 生命 佛学研究
  • 简介:《御全真群仙集》(以下简称《群仙集》)三卷,现存5册。该书为明宪宗朱见深1敕纂编绘,明抄彩绘孤本,乃《道藏》未曾收录的内府修道秘本。2014年9月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后,于专柜展出此稀世秘本,使其得以面世。现将其文献内容与特色,浅述于下。

  • 标签: 道教思想 《道藏》 朱见深 三教合一 修真 修持
  • 简介:青浦朱家角,原名珠街阁,又称珠溪、珠里,俗称角里,建国后正名为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之交的淀山湖畔,是闻名遐迩的江南水乡古镇。1991年,上海市政府命名其为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历史上,朱家角境域区划屡有更迭,1995年1月,原朱家角乡和朱家角镇建制撤销,建立新朱家角镇。为叙述方便起见.原朱家角乡、原朱家角镇和新朱家角镇在文中分别称以朱家角乡、朱家角镇和朱家角。

  • 标签: 朱家角 宗教活动场所 旅游景观功能 宗教历史 城隍庙 报国寺
  • 简介:佛学诞生二千五百多年来,在世间人生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度昌盛,几度衰竭,时而被人污染神秘,时而被人怨起贬杀,很难以其本来面目真真切切地显示于社会,应了“好事多磨”这一条世间哲理。由佛学这种长久坎坎坷坷的进程,造成不少人对佛学的误知误解。剖析所有误解,我以为最为普遍的误知是将佛学视为一种空洞的学说,视为对未知世界、理想世界的一种构想,是一种渺茫的精神寄托。由此认为佛学对现实世界是视而不见的,是不正视现实的,或者说对现实世界是无能为力的,是束手无策的,是回避的。因而许多人轻视佛学,不承认佛学的社会价值,有人甚至认为佛学是闲人之学,认为佛学与现代科技十分发达的现实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 标签: 佛学 物质观 应用学科 精神寄托
  • 简介:太虚大师生平简介太虚大师是中国现代佛教史上著名的佛教思想家、理论家,又是革新佛教的创造者,他的一生是在极其艰难的岁月里度过的,但他所做出的成绩却是巨大的。他积极倡导的“人生佛教”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当代佛教的发展方向。这一佛教思想,也就是后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1982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二次全体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现在的中国佛教协会章程中,就是以“人间佛教”的思想为指导方针,中国佛教界的各项工作,各个寺院、各个佛学院都是根据这个思想来开展工作的。

  • 标签: 佛教思想 太虚大师 中国佛教协会 “人间佛教” 中国现代 生平简介
  • 简介:瓷器发展到宋代已臻完美,它宁静典雅、含蓄自然、清新质朴,如春水明月,绿云薄冰,引起了人们对美的无限遐想。我们既惊叹于宋瓷的完美,也要思考那隐藏于表象之下的精神世界,这是读懂宋瓷精神的钥匙。宋人郑樵在《通志》提出了“器尚象”说,

  • 标签: 宋代 道家思想 精神世界 《通志》
  • 简介:《大乘起信论》上有这么一段话:“复次,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沈没,或起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众”。

  • 标签: 学佛 精神分析 实践 帮助 大众
  • 简介:伊斯“--.教是m个注重卫生、讲究卫生并有一定饮食禁忌的宗教,最主要的禁忌源于(古兰经)的规定,即:死动物(包括因打、摔、触、勒、电等原因而自死的动物)、流出的血、猪肉和非诵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以及酒。伊斯兰教之所以禁止信徒吃用这些东西,是出于“重视人的性灵纯洁和身体安全”。动物不宰自死或因疾病,或为衰老,或为中毒;血液乃输送身体需要的各种养分的渠道,往往存在有害物质;猪形态丑陋,不择饮食,性情懒惰。此三类列为不洁,故不可吃。至于禁食“非诵安拉之名屠宰的”动物,是因当时多神教徒宰杀牲畜时,必诵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名

  • 标签: 穆斯林 伊斯兰教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 简介:本文以忏悔思想为中心,考察了龙树菩萨、寂天菩萨、宗喀巴大师、能海上师的忏悔思想,阐述藏传佛教忏悔思想的源流及其发展。从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的“四悔”,发展到寂天菩萨的“七支供养”;同时,寂天菩萨提出“四力”忏悔,和“信解空性”的“理忏”。宗喀巴大师全面继承了寂天菩萨的忏悔思想,在“对治现行力”中概括了寂天菩萨《大乘集菩萨学论》的“对治行”的六个方面,使其忏悔思想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并且将忏悔纳入菩提道的次第。能海上师在阐述宗喀巴大师的忏悔思想时,受到汉地佛教的影响,如将“灭现行罪力”归结为“作法忏”,而将“灭过现罪力”归结为“事忏”和“理忏”,这也是密教在汉地传播过程中所必须和必然的现象。

  • 标签: 藏传佛教 忏悔 龙树 寂天 宗咯巴 能海
  • 简介:本课题旨在探讨中庸与基督教的关联,尤其是通过它们的对话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合乎理性和德性的思想与基督教圣经观点的交融,并阐明基督教神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中庸的源流和合理思想为了廓清几种容易混淆的概念,必须事先说明在此所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

  • 标签: 中国化 中国基督教 中庸之道 基督教神学 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
  • 简介:本文针对韩国学者提出的道教核心思想“神仙思想”系从“韩国传到中国”的论据,展开了道教成仙信仰形成的再讨论。首先论证了韩国“太白山”不是“三神山”,燕齐方士仅是中国古代神仙思想中的一支代表。其次用大量篇幅阐述了道教成仙信仰的形成,虽与古代中国神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还曾受到古代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发达的宗教观念及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养生实践等之深刻影响,这几方面的因素,缺一都不足以导致道教成仙信仰的建立。由此可知,韩国学者所说的神仙思想“首先传到同韩族疆域相近的大陆山东省、河北省,接着传到全中国”,是站不住脚的。结论是,道教乃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 标签: 神仙思想 道教 《太平经合校》 韩国学 三神山 信仰
  • 简介:法不孤起,仗缘而生。去年于中国杭州召开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而形成的《普陀山宣言》提出“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的“新六和”理念,可谓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呼声。老子《道德经》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慈俭不争、上善若水、抱朴少私等和谐智慧,对人性的提升、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均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道德经》 和谐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 佛法 世界佛教论坛 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