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提要思想进行还原之后.将会得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认识:《物不论》的主旨是非动非静、非体非用。也即是说,《物不论》谈论的不是体用问题,即有即无也不能混同于非有非无。因为,既有既无是典型体用一如的玄学思维模式,是对有和无的肯定。而非有非无强调的不是体用关系,而是大乘中观语义下无知而知的般若,它所观照的是不可言说的真谛。所以,如果说“即即不”是一种玄学的说、形式的说.那么,非非不则是一种宗教的说、实质的说。这种实质的说,从历史上看,为中国涅槃佛性论作好了逻辑上的铺垫与理论上的准备。

  • 标签: 《物不迁论》 体用论 玄学思维模式 佛教
  • 简介:本文从六个方面讨论了无的唯识思想。分析了无关于阿赖耶识、意的各种论述,认为无把意分解成意根和染污意二个方面,但在具体运用时表现出了偏重染污意的特点;指出《瑜伽师地论》的<摄抉择分>的内容至少在无写作《显扬圣教论》时就已形成,并直接影响了该论;探讨了无的五位百法思想与说一切有部五位七十五法和《瑜伽师地论》有关思想的区别和联系;指出无用十一种识概括一切世俗事物,提出了一切唯识的三条理由和获得唯识观的四智,他的三性认识论与般若、华严思想有一定的关联;认为无在六转依的名义下,提出了转八识成四智的转依思想。

  • 标签: 阿赖耶识 《大正藏》 说一切有部 染污 唯识无境 三自性
  • 简介:杨小霞在《福建宗教》2003年第4期谈到关于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文章认为“无为而治”是《老子》一书中社会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书中“治道”的基本原则,老子所谓的“无为”并不是绝对的无所作为,其中也包含“有为”的因素。在当今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具有相应的价值。

  • 标签: 《老子》 道教 “无为而治” 怀疑精神 传统文化
  • 简介:“心依道胜,理会玄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1)这是唐玄宗对司马承祯的评语。的确,在许多道教名山中,都留下了高道司马承祯的足迹。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法号道隐,是盛唐时期的著名道士,上清第十二代宗师,有《坐忘论》、《天隐子》、《服气精义论》等多部著作传世。他出身官宦世家,年少

  • 标签: 司马承祯 道教 天台山 王屋山 天地宫府图
  • 简介:石头希继承了六祖慧能以顿融渐的禅法精神,主张顿渐融通。与同样继承慧能南宗顿悟禅法的马祖道一禅系相比,石头禅系更多地表现出对般若性空学和华严学等传统佛教的一种圆融或融通的精神,这集中地体现在其关于“回互”的学说上,希以空性之理来规范自心本体,又以空理来融会自心本源与万物事相。与马祖道一盛倡大机大用,偏向于纵向的实践性(“用”)禅风相比较,石头希强调“回互”特色的禅法更偏向于横向的理论分析。石头与马祖这两系禅法在禅宗发展史上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 标签: 石头希迁 融通 回互 空性之理 自心本源 万物事相
  • 简介:明代镇澄批判《物不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物不论》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的“性住”非《物不论》的“性住”。《物不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 标签: 僧肇 镇澄 物不迁论 性空 性住
  • 简介:之主旨非言物性,乃言动静关系,物不义含俗谛义、真谛义双重论旨.以俗谛义解之,物不义乃以俗谛破俗谛,重在破执;以真谛义解之,则有"立"之意义,立万法假有性空、动静皆空义,契合般若空观.此二义前者为明为显,文之所重;后者为暗为隐,隐而未发.以此双重论旨解之,则对物不义之聚讼纷争及澄观、镇澄所提诘难皆可迎刃而解.

  • 标签: 《物不迁论》 佛教 澄观 镇澄
  • 简介:本文从《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中涉及的本草文献入手,详论其纂年代。研究认为:此书卷1之《神仙养道术》,卷4之《丹房镜源》、《金二十种论》、《造丹法》等均是从《证类本草》中撮抄有关炼丹术文字汇编而成。卷1之《涌泉匮法丹序》虽有唐宝应年号,但其内容仍系据《证类》伪托,其年代仍在《证类》成书之后。综合所有证据,认为《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的纂集者为赵耐庵,纂年代为元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或明洪武九年(公元1366年)。

  • 标签: 《铅汞甲庚至宝集成》 年代
  • 简介:僧肇既非老庄玄学"主静论"的孑遗,亦非小乘"性住说"的翻版,相反,该论通篇贯彻了中观般若本旨,论证诸法自性本空、环去亦不来的"物不"真义,无愧于其"解空第一"、"玄宗之始"的历史评价.

  • 标签: 物不迁 老庄玄学 根源实在论 小乘 性住
  • 简介:从禅学思想上看,石头希迁进一步发展了六祖惠能直指人心、当下解脱的顿教禅法,更注意从心与物、理与事的关系中去强调人的地位和人的当下解脱,其重要的特点之一是直面现实的人生而又超然世表。曹洞宗以五位君臣、偏正回互来说理事关系,并归结到无心解脱,进一步阐发了石头希的思想,弘扬了石头的宗风。

  • 标签: 石头希迁 曹洞宗 禅法思想特点
  • 简介:一、写作缘起及宗旨不少人(包括笔者)翘首以待的林荣洪博士新著《曲高和寡:赵紫宸的生平及神学》终于出版了。今年年初,笔者关于赵先生救赎论思想的一篇文字完稿后不久,即获悉林博士的这本评传年内问世的消息。书一出,承周永健院长两番惠赠,我得以再三拜读。现愿将本人一些读后感想写在下面,同

  • 标签: 大音希声 神学思想 人神 学史 四十年 基督教教义
  • 简介:7月8日至10日.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会长水谷幸正先生一行3人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来华访问。在京期问.水谷先生拜访了中中佛教协会.到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佛教学者进行座谈.并在中国佛学院做了佛学演讲。

  • 标签: 日本 水谷幸正 访华活动 净土宗 佛教 学术交流
  • 简介:西域佛教是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价值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西域佛教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的桥梁和纽带。传入中国内地的佛教有很大一部分是经过西北部印度和西域佛教的熏陶或改造的。这一地区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第二故乡。二是研究佛教历史、西域佛教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原始佛教、部派佛教、

  • 标签: 中国佛教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9年 西域 考论 丛书
  • 简介:我们生活在人们对任何事物不再确信无疑的时刻,我们原本担忧的很多有关信仰的问题,真的全都发生了,所以,这个世界异常清醒,又异常困惑与混乱。所以很多人幻想能够追回人类的那种虔诚与执着,逃离金钱与物质的桎梏,即使是游戏,也要有道义的限制;关于自

  • 标签: 生命伦理学 恩格尔哈特 基督教精神 道德神学 金陵神学志 基督教神学
  • 简介:加强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司马义·艾买提在新疆干部大会上关于民族宗教工作讲话摘要[本刊讯]今年2月11日,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上作了题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进一步促进新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

  • 标签: 民族宗教工作 新形势 宗教事务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司马
  • 简介:本书收录作者几十年来撰写的30余篇西藏佛教研究的文章,涉及了藏传佛教的宗派与教义,以及宗教实践、艺术、人物、经典等内容。正如作者所说:“虽然藏族文化不等于佛教文化,但佛教文化在藏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不了解佛教文化就不能正确地了解藏族文化,也无法去理解藏族信众的思想与行为。

  • 标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佛教研究 2009年 西藏 藏族文化 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