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分类学仍在发展幼稚阶段。许多研究者企图根据详尽内容分析来分类,类别包括主题(跌落、飞、参加考试、错过火车等),情感(焦虑梦、沮丧梦、梦魇、性与侵犯行为梦等),人生大事(诞生、成年礼、结婚、死亡)。这是类似植物分类法原则。我们却需要一个达尔文式进化说明参照架构,才可以把所有类型梦连贯起来。我不敢自命有提供这种架构能耐。

  • 标签: 侵犯行为 法的原则 植物分类 分类学 研究者 成年礼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权力和观点采择之间关系,以及不同类型权力动机在其关系中可能起到调节作用。实验通过图片故事练习测量被试权力动机,使用语义启动法和书写经历法唤起被试高低权力感.最后要求被试完成认知观点采择任务和情感观点采择任务以考察其观点采择表现。结果发现:(1)在认知观点采择任务中,权力和权力动机主效应显著,低权力者比高权力者认知观点采择更好:(2)在情感观点采择任务中.权力和权力动机主效应不显著,说明权力不可预测情感观点采择;(3)两类任务中不同类型权力动机在权力与观点采择关系中均显示出显著调节作用,相比于个人化权力动机为主个体,社会化权力动机为主个体观点采择表现更好。

  • 标签: 权力 观点采择 社会化权力动机 个人化权力动机
  • 简介:目的:了解监狱服刑人员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关系,为从希望入手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被试选自北京市某所监狱,共574名男性服刑人员,平均年龄38±11岁。结果:(1)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服刑人员希望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1);不同文化程度、捕前职业服刑人员希望水平(P〈0.001)、焦虑(P〈0.001)、抑郁(P〈0.001)有显著差异;不同犯罪类型服刑人员希望水平(P〈0.001)、焦虑(P〈0.001)有显著差异;不同刑期服刑人员希望水平(P〈0.001)、焦虑(P〈0.001)有显著差异;(2)服刑人员希望水平在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3)抑郁对希望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抑郁程度越高,希望水平得分越低。结论:本研究发现服刑人员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希望水平可能是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保护因素。

  • 标签: 希望 服刑人员 焦虑 抑郁
  • 简介:主要探讨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关系以及工作倦怠对二者关系中介作用。采用情绪劳动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对山东省5家医院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具体表现为对躯体化、焦虑、妄想和精神病性有负向预测作用;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表现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两个方面。工作倦怠是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关系中介变量,工作倦怠对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情绪劳动通过工作倦怠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 标签: 情绪劳动 心理健康 工作倦怠 中介作用
  • 简介:本研究首先基于青少年认同利他性、遵规-公益性、关系性、特质性亲社会行为四维结构模型,编制了包含20道题目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初测量表,并选取四川580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男生占51.0%)完成初测。接着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修改部分题项,形成包含21个题项亲社会行为正式施测量表。然后选取北京市各区县共4309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占47.6%)完成正式施测。根据测查结果再对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得到15题版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对修订后量表检验信效度,发现:(1)亲社会行为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信度良好;(2)探索性因素分析认为四因子模型对数据拟合指标最优,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本研究再次验证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四维模型,编制了适合测评我国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 量表编制 维度验证
  • 简介:西方有关群体事件行为动机一种经典解释基于资源动员理论,认为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群体事件数量增多主要是由于行为参与者对于经济利益关注。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我国群体事件数量在上升,可能是公众对于公平正义关注度提高所致。本研究根据谷歌图书中包括中文简体字版正式出版书籍,通过GoogleNgramViewer分析工具考察'公正'与'经济'两类关键词词频变化趋势,探讨1993~2008年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相关价值观发展规律,从宏观层面对上述两个对立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验证了前述两个假设:(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平正义,而对于经济利益关注度则在降低;(2)近年来群体事件数量增多,更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于公平正义关注度日益提高,而不是由于经济利益所驱动。

  • 标签: GOOGLE Ngram VIEWER 群体事件 公正关注 资源动员理论
  • 简介:情境因素会影响人们说谎行为。本文基于自我概念维持理论视角,从个体内部状态(自我控制资源、宗教表征/道德观念启动)和外部因素(金钱奖励、人际因素)两方面介绍情境因素对说谎行为影响,并指出未来研究应关注自我觉察水平这一情境因素以及情境因素影响说谎行为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

  • 标签: 说谎行为 情境因素 自我概念维持理论
  • 简介:为探讨初中生生涯成熟度、自尊与积极情绪关系,本研究选取北京和武汉69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生涯成熟度能够正向预测积极情绪;自尊在生涯自我知识、自信心及稳定性与积极情绪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生涯世界知识、主动性与积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初中生生涯成熟度能通过自尊对积极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初中生 生涯成熟度 积极情绪 自尊
  • 简介:摘要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使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和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656名小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教师关怀行为、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结果显示:(1)教师关怀正向预测小学生学业成绩和掌握接近目标,负向预测掌握回避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而成绩回避目标负向预测小学生学业成绩;(2)成绩回避目标在教师关怀与小学生学业成绩关系中中介效应显著,但掌握接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则未发现中介效应。

  • 标签: 教师关怀行为 小学生 学业成绩 成就目标定向
  • 简介:基于初始箱庭作品视角,考察父母婚姻问题对子女心理成长影响及表现。采用实验组VS对照组研究设计,对两组共60名被试初始箱庭作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大学生相比,实验组大学生箱庭作品在玩具选择类别和数量、箱庭场景和主题、动沙方式和制作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初始箱庭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验组被试内心不够丰富、防御性强、自我不够稳定、创伤感比较突出等心理特点。

  • 标签: 婚姻不忠 箱庭作品特征 初始箱庭
  • 简介:本研究用涂尔干社会学思想分析了社会转型下人们对道德滑坡讨论,关注核心问题是社会中人与人共同道德生活是如何建构。本研究认为,涂尔干关于社会重建、道德重建实质上是社会心态重建。本研究采用个体公共道德行为量表、对他人道德容忍度量表、社会自利评价问卷、社会道德水平评价和工作价值观量表,对514名城市居民进行调查,试图探讨人际道德影响。

  • 标签: 道德重建 道德容忍度 公共道德行为 社会道德 社会心态
  • 简介: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始创,这场人类文明史上革命对各个学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任何理论都不会凭空而生,都有其产生背景和理论来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并非建立在实验科学基础之上,而是作为一种思想通过思辨产生。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作为历史长河一部分加以审视,从哲学理论中探寻其“无意识理论”、“本能论”和“人格论”源头和流变,从而加深对弗洛伊德建立早期精神分析学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哲学之于心理学思想紧密联系。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哲学源流 无意识 本能论 人格论
  • 简介:CAD模型假定三种道德情绪(轻蔑、愤怒和厌恶)都是由对于特定道德领域(社会性道德、自主性道德和圣洁性道德)违背而引发。本研究认为这种道德情绪联结可以为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供解读。为此,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验证了CAD模型在中国文化背景中适应性,以此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研究1采用自编174题道德事件量表,通过西方面孔表情图片测量情绪反应。结果显示,量表有效性和CAD模型都只得到部分验证,这可能与用表情图片测量情绪产生混淆有关。研究2采用修订156题道德事件量表,通过亚洲面孔表情图片和文字测量情绪反应。结果表明,修订量表适用于道德情绪联结测量,在中国文化背景中,CAD模型同样成立,同时,用文字测量情绪方式要优于用表情图片测量。

  • 标签: CAD模型 道德领域 道德情绪
  • 简介:采用婚姻满意度问卷、协同教养问卷调查全国336对青少年父母,基于成对数据分析行动者-对象互依性模型(APIM),探讨青少年家庭中父母婚姻满意度与协同教养之间关系,检验其中父母差异及婚姻满意度相似性对协同教养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婚姻满意度与协同教养之间,既存在外溢效应,也存在交叉效应;(2)婚姻满意度与协同教养间外溢效应与交叉效应,在父亲与母亲之间不存在差异;(3)父母婚姻满意度相似性越高,母亲协同教养冲突行为越少,但父母婚姻满意度相似性对父亲协同教养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父母协同教养 父母婚姻满意度 行动者-对象互依性模型
  • 简介:早期关于正义动机研究多以西方、受良好教育、工业化、富有、民主社会(western,educated,industrialized,rich,anddemocratic,WEIRD)被试(特别是中产阶级家庭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并以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作为文化区分理论基础,发现西方人表达个人正义动机多从独立自我参照视角出发,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美好世界;而中国人表达正义动机却从互依或他人参照视角出发,认为社会整体是一个好有好报、恶有恶报和谐世界。近年来,主流学者开始意识到这样研究存在重大取样偏差或自我偏差、情境偏差,其揭示的人类行为特征(WEIRD)也是奇怪。本文利用元分析技术,对36个中国样本(N=8396)个人世道正义观(自我参照)与一般世道正义观(他人参照)相关系数和均值差进行效果值检验。结果发现,个人世道正义观与一般世道正义观之间存在强正相关(r=0.64,Fisher’sZ=0.75),平均数差异显著,但效果值很小(d=0.20);进一步调节变量分析发现,只有在非学生样本、弱势情境下(如生活逆境),被试个人世道正义观得分才显著低于一般世道正义观,即认为'自己委屈、他人应得'。总之,中国人正义动机呈现低自我参照、高情境区分特点,并非'独立'或'互依'就能简单概括

  • 标签: 一般世道正义观 个人世道正义观 公正世界信念 元分析 年龄 情境
  • 简介: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双语转换问卷进行修订,用于客观测量双语者语言转换能力:第二部分采用数字命名任务考察语言转换对双语认知优势发展进程影响。结果发现,在低水平阶段,语言转换频率与转换消耗存在显著负相关;在高水平阶段,语言转换频率与转换消耗、混用消耗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结果说明,语言转换首先影响瞬时转换能力,积累一定经验之后,才会对持续监控能力与抑制控制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双语认知优势效应发展具有一定顺序性。

  • 标签: 双语 语言转换 双语认知优势
  • 简介:社会正念是一种重要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始终意识到他人需求和权利,尊重他人都喜欢由自己做出选择方式,从而把选择权利留给他人。基于社会正念概念和中国文化背景中差序格局,本研究试图探讨传统等级观念如何影响个体社会正念行为,并且这种影响是否具有代际差异,社会正念与道德判断之间具有何种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是否受等级观念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正念受等级观念影响,社会正念具有内群偏爱现象,社会正念程度和道德判断在某些条件下具有一定程度相关。讨论部分分析了社会正念与文化规范关系、社会正念和道德判断差异。

  • 标签: 社会正念 等级观念 道德判断
  • 简介:以往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能力高个体在自我控制方面也表现得更好,通过考察工作记忆广度(workingmemoryspan,WMS)与自我损耗关系,有助于揭示这种现象内在机制。66名被试随机分为损耗组和控制组,采用自动化操作广度测验测量WMS。双任务实验中,任务一为情绪抑制任务,任务二为Stroop任务。结果发现,损耗组Stroop效应明显高于控制组。进一步分析显示,损耗组中高WMS被试自我损耗效应要强于低WMS被试,此结果表明:高WMS个体在自我控制任务中表现得更好并不是因为固有的自我控制能量水平更高,而是因为他们倾向于在自我控制过程中投入更多能量。

  • 标签: 工作记忆广度 自我控制 自我损耗 情绪抑制 STROOP任务
  • 简介:摘要采用三个典型随机性认知任务(点分布认知,一维分布认知,二维分布认知)系统考察了7~14岁儿童随机性认知发展特点。结果发现,随机性认知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动态变化,7~10岁表现出上升趋势,而11~14岁表现出下降趋势。点分布认知发展在7~11岁为缓慢上升,至12~14岁保持稳定。一维分布认知发展在7~10岁为缓慢上升,在ll岁开始迅速下降,至13~14岁趋于稳定。二维分布认知发展在7~14岁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11岁是随机性认知发展重要时期。

  • 标签: 发展 随机性认知 点分布认知 一维分布认知 二维分布认知
  • 简介:获得愉悦游戏体验是网络游戏玩家最重要游戏目的与动机之一。所谓网络游戏体验,是指网络游戏玩家和网络游戏诸要素在一定游戏情境下交互作用产生认知和情绪反应。本文在网络游戏体验概念界定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网络游戏体验结构、类型及测量方法,概述了网络游戏体验前因和后果变量。文章最后指出,完善网络游戏体验测量方式、改进网络游戏体验研究方法、澄清网络游戏体验与网络游戏成瘾关系、拓展网络游戏体验应用研究是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体验 网络游戏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