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3D人脸图像数据库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动画绘图设计、医学等很多领域。在法庭科学领域,采集三维人脸图像并建立数据库,可进行人像特征分类、统计人像特征的分布以及训练人像模型,这些分析是人像比对和识别的基础。与传统的二维数据库相比,三维(3D)人脸图像库能够提供更多信息,例如,三维人脸图像的空间结构和形状包含多视角轮廓。3D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包含多视角几何信息的方法、结构光的方法和3D扫描仪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不同的采集设备和环境。国内外已经建立了几个有代表性的3D人脸图像数据库,例如MPI实验室的MPI和BJUT的BJUT-3D,但这些库在分辨率和精度方面尚有不足。本文首先回顾了MPI、BJUT-3D数据库和它们的采集环境,然后对建立中国人的高精度3D人脸图像数据库进行探索研究。用彩色手持三维扫描仪(ArtecSpider)采集了1100个3D人脸图像,这些图像包含彩色纹理和深度信息(几何形状和点云),每个人脸图像的几何形状的采样点数目超过2000万,三角面片数目超过4000万。与BJUT-3D人脸数据库在人脸形状、分辨率和纹理等方面的比较结果显示,本研究采集的人脸图像有更高的精度,在嘴巴、鼻子、眼睛等方面比其他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显示了更多的细节。建立的数据库将会支持在3D人像识别和算法评估方面的进一步工作。

  • 标签: 三维人脸图像库 人脸数据采集 人脸数据处理
  • 简介:在对人脸图像的研究中,三维图像可以弥补二维图像不能解决的多姿态多角度等问题,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高效地大规模采集高清三维人脸图像仍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包括设备选用、质量控制以及获取图像后的处理方法等。本文介绍了1100多份高清三维人像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方法、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设备的选择。在对扫描设备做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性能比较后,选用了ArtecSpider手持式3D扫描仪,它不仅使用方便且可以较好地获取被扫描物体的深度信息和彩色纹理,测量精度可达微米级别,适合用于获取高分辨的三维人脸图像。其次是在获取大量的三维脸像样本中如何做好图像质量的控制。由于手持式扫描仪在采集过程中易受到人为操作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本研究摸索出适用的操作流程以提高采集质量和效率。三是采集后的数据处理。获取的原始数据是经过计算机实时配准的几百至上千个曲面的集合,采用了人工干预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曲面配准的精度。在大规模样本采集效率的分析方面,通过对预处理前后的图像质量、平均处理时间和单个样本的曲面采集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采集的曲面数在500~700帧之间的样本质量为最佳。

  • 标签: 三维人脸图像 3D扫描仪 模型预处理 人工干预
  • 简介:凡攻读法律者均须掌握某些基本概念及用于表达它们的术语。无论是阅读美国联邦宪法、法院意见或法律专著,还是聆听法学教授的授课,每一句话都可能充斥着权利(rights)、义务(duties)、权力(power)、特权(privilege)、责任(liability)和豁免(immunity)等术语。

  • 标签: 法律关系 法学教授 美国联邦宪法 IMMUNITY LIABILITY 特定权利
  • 简介:公共治理理论的授权、协商、多元共治的理念为软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教育法在很大程度上也符合软法的基本定义。当前,我国政府在教育法治中的缺位状态和民众对教育的认识,要求教育法的设计和实施必须重视其强制力的体现和完善,从而实现教育法制的软硬共治。

  • 标签: 教育 软法 公共治理
  • 简介:大学自治是大学治理的原型,与大学内在逻辑相契合。从法源来看,'自治'意味着国家与法律对特定群体的授权,其前提是法律的存在和法团组织制定的规则,其核心在于权利主体自主管理自己。大学自治权是大学依法享有的自治性法权,具有权力与权利的双重性质。大学自治权存在明显的中西差异,中国特色的'大学自治'为高校自主权,西方大学注重学术自治权。大学自治虽然有着充分的理由,但仍将被限制,并且必须得到法律的支持。

  • 标签: 自治 大学自治 自治权 学术自治 自主管理权
  • 简介: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监督职责、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时,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监督方式,它为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检察建议的制作与适用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甘肃省白银市两级检察院2012年至2014检察建议的制作、适用情况,对相关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并对检察建议工作的完善提出几点思考。

  • 标签: 检察建议 监督职责 检察机关 治理创新 监督方式 司法行为
  • 简介:荷兰的化装侦查独具特色,以其立法与司法实践为视角,文章阐述了荷兰化装侦查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实践,并对其化装侦查的基本样态,即公职人员的化装侦查和普通公民的化装侦查,及其各种具体化装侦查手段的实施标准和要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荷兰化装侦查证据的使用与违法化装侦查的制裁问题,并对荷兰化装侦查的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了评析。

  • 标签: 化装侦查 荷兰视角 厘清与分析
  • 简介:透过生态学视角,任何权力寻租现象都可以视为与现代法治理念相背离的退化权力生态系统。缺乏有效控制的权力寻租常常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权力寻租既是一个不稳定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运用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分析权力寻租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表现,解读权力寻租生态系统组分要素与系统环境之间的生态作用关系,梳理权力寻租生态系统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发展阶段和时空特征。通过探讨权力寻租的生态运行机理,提出权力寻租的生态修复、控制路径,驯化权力运行尽早转向法治稳态,实现权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法治化的常态演替。

  • 标签: 权力寻租 生态系统 法律生态学 生态控制 法治稳态
  • 简介:【裁判要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欺诈行为的认定,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关于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即应包含欺诈故意、欺诈行为、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使被欺诈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做出不真实意思表示4个层面的内容,若消费者未因经营者的虚假告知或刻意隐瞒而做出不真实意思表示的,不应认定为消费欺诈。

  • 标签: 欺诈行为 构成要件 经营者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真实意思表示 最高人民法院
  • 简介:我国关于明星代言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从公民、名人效应、消费者保护、社会责任、社会监管、利益冲突等多视角看,明星应该为其代言虚假广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的法律完善措施包括将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细致化、加强对行政监管部门不作为的控制、加强明星代言承担举证责任的相关立法、完善消费者保护法中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等。

  • 标签: 明星代言 法律责任 消费者权益
  • 简介:以间接证据锁链包含的能够直接证明的间接事实为基础,通过间接事实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根据行为人实施的客观行为推定出的主观要素,可以认定案件的主要事实。但在证明标准上,应该排除行为人无辜的可能性。

  • 标签: 间接事实 关联性
  • 简介:台湾地区的冤案和疑案在岛内受到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当地冤案、错案的形成具有证据运用不当、司法观念滞后等诸多原因.在冤狱救援方面,尽管存在再审、上诉和释宪等不同的法律途径,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在各方努力下,台湾地区在减少和纠正冤案、错案方面采取了立法主导下的诸多措施,具有-定的启示.

  • 标签: 台湾地区 冤案 疑案 救援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犯罪学教材是在1981年初刊印的,这就是华东政法学院陆伦章老师所著的《犯罪学》。而几年授课结果,'复积有不少论点与资料,容后添补'〔1〕,到1985年,这部犯罪学教科书的新版本再次出版了。这部专著形式的理论犯罪学(或者称普通犯罪学)无论从其知识结构体系,还是对于犯罪学思想的系统叙述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更为重要的是这本犯罪学教科书所形成的概念框架、结构体系、学术思想等知识内容不同程度上以其具有特色的知识个性与魔力对当代中国犯罪学知识的发展与转型产生潜在影响。正是这样,认真阅读这部教材的知识谱系,全面而

  • 标签: 我国首部 教材知识 犯罪学教材
  • 简介:“独创性”是著作权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包含“独立完成”和“一定的创造性”两个要件。相比“独立完成”,“创造性”的判断非常模糊,司法裁量规则由“作品艺术价值”论、“作者心理意图”论、“创作过程工具”论替换为更加客观恰当的“细微/显著的差异”二分法,这有其哲学基础和科学依据,但该二分法并未提供精确统一的标准。为弥补这一不确定之不足,法经济学视角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分析路径,实现维系公平竞争,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治理目标。正在修改的《著作权法》应删除对“美术作品”“建筑作品”含义阐释中“有审美意义”这一语词限定,并将计算机字体作为一种作品类型纳入新法,从而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并通过合理恰当地解释“独创性”内涵以提供公平有效的激励。

  • 标签: 著作权 显著差异独创性 经济分析
  • 简介:企业不法行为往往因企业管理人员的贪婪以及法律保护的不足所致。对于企业犯罪规制体系进行的直言不讳的批评,亦佐证了以上的论点。但是,很少有人对于不同类型或者不同构造的犯罪控制策略的优缺点进行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关于更具惩罚性的命令一控制策略与自我规制方法之间的比较研究更是匮乏。本文中,我们在可能增加环境领域不法行为可能性的个人和情境的风险因素的背景下,对于这些犯罪预防

  • 标签: 环境犯罪 控制策略 不法行为 规制方法 犯罪预防 环境保护署
  • 简介:通过对扒窃入刑后两年间上海市324件扒窃案件裁判文书的梳理,并结合其他地区个案,可以得出司法实践中关于扒窃的认定存在泛化的趋势。当前理论和实务关于扒窃社会危害性的解读,存在过度性和片面性。刑法规范视野下的扒窃应同时具备扒窃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扒窃的对象必须是他人贴身占有的易转移性财物和被害人处于意识清醒状态三个条件。对扒窃行为的这一界定,有利于对扒窃社会危害性过度解读的矫正,符合扒窃一词的本来含义和扒窃行为的事实特征,又与扒窃行为入罪的立法原意相契合,同时也是基于扒窃犯罪构成要件实质解释所得出的结论。

  • 标签: 扒窃 公共场所 贴身占有 意识清醒
  • 简介: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成伤机制在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损伤过程与致伤方式均无争议的桡骨远端骨折案件813例,依据Colles,Smith,Barton,Chauffeur的骨折分型,统计各型骨折例数及致伤原因。结果813例均为桡骨远端单侧闭合型骨折,其中Colles骨折最多见,占78.97%,Chauffeur骨折最少见,占4.92%。致伤原因中单纯摔跌伤最多见,达579例(71.22%),交通事故伤140例(17.22%)。交通事故中车外人员摔跌损伤112例,其中伤者无或仅有轻微颅脑损伤,车内驾驶员桡骨远端骨折28例。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形态特征在交通事故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中对驾驶员认定、行人体位状态分析及推断摔跌可能造成的颅脑损伤程度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 标签: 法医学 交通伤 桡骨远端骨折 BARTON骨折 Chauffeur骨折 成伤机制
  •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行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配电工程是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配电工程作业量大、施工过程复杂,导致配电工程管理中各种问题的出现,增加了配电工程的管理难度。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配电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弊端。笔者通过对我国配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配电工程管理 问题对策
  • 简介:为了节约司法资源,便于罪犯改造,2013年1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余刑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不同于监狱服刑,看守所留所服刑具有独特的特征,有必要对其进行单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11个看守所的实证调研分析,可以发现看守所在短期余刑的执行过程中存在"混关混押"、改造模式不完善、减刑假释使用率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后看守所应当设立内部独立监区、提升改造能力、加强专门检察监督,以完善短期余刑执行程序。

  • 标签: 看守所 留所服刑 短期余刑 教育改造
  • 简介:探讨交通伤后多因素致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思路,以三例交通伤后死亡案件为例(均存在一种以上其他不利因素介入而导致最终死亡),梳理和分析导致死亡的各种因素及其严重程度。对此类案件应全面掌握信息,系统解剖尸体,合理分析疾病、损伤、并发症以及其他体内外不利因素在导致死亡过程中的因果关系与作用大小,准确判定死因。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死因分析 参与度 交通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