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笔者认为,财政与国民性二者之间紧密相关。近现代"国民性"问题研究尽管看到了国家制度对国民性的决定性作用,却忽视了国家制度对国民性影响的具体路径与枢纽——财政税收制度。百年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步履维艰,或与我们对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关于财政对"国民性"的培育和塑造功能之认识严重不足有关。财政体制优化是"国民性"培育和塑造的核心途径,财政启蒙是国家现代化转型的思想前提。而培育和塑造国民之独立自由精神是"国民性"重建的最高目标,培养国民公正平等精神则是"国民性"重塑的根本目标。

  • 标签: 财政 国民性 机理 自由 公正
  • 简介:近代公民概念和古希腊、古罗马公民概念虽然存在着继承关系,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不再具有特权阶层的含义,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因此,理解近代意义的公民的概念不能限于"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的简单界定。公民权利和基本权利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公民权利主要指个人参政方面的权利,而其源由则要溯及到个人在国家与社会中身份的二元化问题。

  • 标签: 公民 公民权利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 简介:<正>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性环境污染的日趋恶化、严重,环境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广义的环境权包括国家环境权、法人环境权和公民环境权。本文拟从下述几个方面着重就公民环境权进行论述。一、公民环境权的由来

  • 标签: 公民环境权 法人环境权 国家环境权 法律 宪法 权利义务
  • 简介:在某中央媒体的报道中得知了这样一件事:山东某地的税务局采取新举措使国家税款避免了流失,他们对纳税企业采取“纳税信誉证书”等级制度,制定了授予纳税信誉证书的暂行办法,授予的等级不搞终身制,对企业评定的纳税信誉证书等级进行公开,在该税务局的网站可以随时查阅,被评为A级的企业在业务中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获得良好的经

  • 标签: 公民义务 等级制度 纳税意识 行政立法 行政执法 权利救济
  • 简介:公民和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政治,参与法治,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个通则。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是我国宪法第2条第3款确认的人民的基本权利与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称呼,不只是贴上一个阶级性的标签,也不只是意味着两院及其官员要为了人民、代表人民行使职权,而且还要求其行使司法权力时有公民和社会组织多种方式的参与。

  • 标签: 公民 公权利 司法参与
  • 简介:公民德性是人在与公共生活相关的审议与行动中,超越个人善、推进公共善的确定倾向.公民德性从树立法治观念、参与公共讨论、参与政治事务的方面塑造“好公民”,为法治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动力.中国已经处于法治转型的关键时刻,为了解决政府主导型模式带来的弊端,完成法治的正当性供给,需要发挥并培育公民德性.目前,中国公民德性的养成存在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历史传统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立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为中国公民德性的养成提供更好的条件.

  • 标签: 公民德性 法治转型 法治观念 公共讨论 政治参与
  • 简介:尼泊尔议会2006年10月21日通过了政府提交的2006公民法草案。新公民法规定如下:1990年4月13日之前在尼出生、并在尼拥有永久性住所的人,可以成为尼泊尔公民;16岁以上的人,只要其父母一方是尼泊尔公民,都可以凭相关文件,如父母或近亲属的身份证、本人的出生证、村或市政府的介绍信或土地证等,获得尼公民身份;外国妇女与尼泊尔公民结婚后,只要定居尼泊尔,并放弃原国籍,也可获得尼泊尔公民身份。尼泊尔原有法律规定,只有父亲是尼泊尔人,孩子才能获得公民权;母亲是尼泊尔人但父亲是外国人的孩子则不能获得尼泊尔公民资格,他们仅享有居住权,但不能工作和拥有企业,也没有财产权。

  • 标签: 尼泊尔 民法草案 议会 公民身份 法律规定 公民资格
  • 简介: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称之为“诉讼”的制度,是一项独特的制度创新。该制度的特点在于授权公民(包括公民团体)作为一种特殊执法主体,使其可以法庭诉讼为威胁,以诉前通知期满为触发法庭诉讼的必要条件,并在完善的配套制度的支持下,监督企业污染者和政府环保部门遵守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它是一种新的监督企业守法和政府执法的法律手段。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环境治理和环境法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公民诉讼 美国环境法 公众参与 执法
  • 简介: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是公民以及公民意识生成的前提.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产生、存在和运行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公民意识生成的逻辑前提是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划分对于公民意识的分析与认识的客观基础,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所奉行的运行规则的差异性.法治国家意味着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对法治文化的尊重.公民意识作为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法治社会法律秩序内化的关键,法治国家不仅要以法律为基础,更要以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为基础.

  • 标签: 公民意识 法治国家 法律文化 法治精神 公民权利
  • 简介:公民文化是政治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在阿尔蒙德和维巴的研究中,公民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息息相关,可以说,它们是支撑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素。我国在建设宪法政治的过程中,也必须认真对待公民文化对于宪法政治的支撑作用,并从宪法社会化的角度出发,探索公民文化对宪法政治建设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来说,正确处理公民文化和宪法制度的关系至关重要。

  • 标签: 公民文化 宪法政治 政治社会化 宪法社会化
  • 简介: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依此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在其生命存续期间终身事有,未脱离母体的胎儿不能作为民事权利主体。但从社会客观存在来看,公民在出生前就存在某些特定的民事权利,这些特定的权利在公民出生前只是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只有当公民出生时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产生民事权利能力,才能享有、维护和支配,这就是公民先期民事权利。公民的先期民事权利是指公民在出生前,根据法津赋予胎儿享有的利益,于出生后以自己的名义实现民事权利的意志体现。公民先期民事权利的基本特征为:一、胎儿孕育于母体时利益存在。生命开始应以出生为基本条件,所

  • 标签: 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出生 胎儿 出生前 血缘关系 抚养权
  • 简介:这两年“就业歧视”是一个一再被提及的概念,就业歧视现象之普遍,歧视种类之多样,只怕是许多求职者都深有体会,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用人单位的自主选择权被无限扩大了,一些十分明显的歧视性条款被堂皇之地摆上了桌面,登上了广告,甚至成了个别政府部门的内部规定,就业歧视成了人们不能随之痛。

  • 标签: 就业歧视 中国 户籍 地域 性别 年龄
  • 简介:职业公民代理是伴随公民诉讼代理制度而来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转型期矛盾的多发性,职业公民代理人在劳动、土地等纠纷中的不断涌现,扰乱了正常的法律服务市场,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在缺乏国家法的有效规范下,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治理规定,但由于没有上位法支持,而饱受批评。考察职业公民代理治理的制度发展及各地实践,探寻我国职业公民代理的合理规制机制,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职业公民代理 治理 模式 制度 实践
  • 简介:所谓“宪政”(constimtionalism),是指一种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它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志,与作为宪法基本权利之一的公民表达权关系密切.公民表达权,即公民表达自由权,具有政治自由和精神自由权利的双重属性。本文分析了表达权的内涵,包括其概念、性质两方面,提出了表达权的宪政意义,文章最后简要分析了中国公民表达权的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宪政保障举措.

  • 标签: 宪政 公民表达权 表达自由 权利保障
  • 简介:报载,近日,湖北武汉马湖新村小区400多套入住不足5年的还建房面临整体拆除,引起业主不满。当地街道办称,土地有限,将建高楼安置更多村民。

  • 标签: 橡皮泥 物权 公民 街道 村民
  • 简介:讨论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不能忽视中国智识群体的“中国经验”,不能忽视他们对中国法治的“问题域”的关注和深入讨论。讲法治秩序,讲宪政安排,讲人的权利保障,需要具有某种能力并有力量去要求并维持政府权力限制之“德性”的公民。提倡以“公民参与”为导向的“公民美德”,显示了公民对有权者施加某种形式的限制的意愿及能力的重要性,对于中国法治秩序形成的先决条件和重要环节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可能的资源。

  • 标签: 法治秩序 问题域 公民参与 公民美德
  • 简介:公民环境权是一项新型基本人权,应该成为法律上的权利和公民实有权利.从其内容体系和性质分析,公民环境权是一种复合型权利,兼具公益性和私益性双重属性.全面构建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体系,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确立公民环境权的宪法地位;在环境立法中系统规定公民环境权的具体内容;公益性环境权应构筑以环境法和行政法为主的保障和救济途径;私益性环境权应构筑以民法为主的保障和救济途径.

  • 标签: 公民环境权 性质 法律保障 法律救济
  • 简介:信息社会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刑事立法顺应了惩治此类犯罪的社会需求,将该类行为入刑。但是相关规定还应加以细化、完善。并且,刑罚预防应当与犯罪预防相结合,只有做到事发前预防、事发后严惩才能真正遏制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事件的频发,从而真正做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严密保护。

  • 标签: 个人信息 犯罪 立法 司法
  • 简介:公民身体权及其民法保护杨立新一、身体权是否为公民独立的民事权利在我国民法理论和实务中,对于身体权是否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通常持否定态度,只承认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认为身体权为独立的民事权利。少数人认为身体权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为公民所享...

  • 标签: 公民身体权 人格权 健康权 民法保护 民事权 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