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世界游乐场曾经是上海的一个地标,自打建成,就一直矗立在那里,只是它迎客的大门曾几度关闭。所以那时人们见到的,只能是"大世界"的外部形象,而不是里面的真容。不见真容,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看见。所以,当"大世界"作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完成布展并对外试运营之时,游客终于可以进入“大世界”,一睹其真容,笔者才称之为“又见”。

  • 标签: 历史保护 外部形象 露天电影 英租界 旧上海 孩提时代
  • 简介:从研究现状看,责任主义在我国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刊载该类论文的被引数反应了这些论文构成了关于责任主义的中国话语知识体系,研究过于侧重其应用,少有基础问题之界说。责任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团体责任到个人责任的转变。责任主义的内容主要包括归责责任和量刑责任,时至今日,在消极的意义上理解归责责任和量刑责任成为人权保障的需求。在风险社会下,传统的以结果为归责的责任主义无法适应刑法应提前规制的要求,责任主义应一定程度上向负责主义的意义上发生转变。

  • 标签: 责任主义 主观责任 归责责任 量刑责任
  • 简介:段文波教授与韩波教授关于当事人主义和辩论主义的两篇论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地梳理了这两个重要理论概念的内涵与操作边界,从中我们既可以读到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也能够发现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基础理论问题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共识。因此,对于两文的主要观点,我深表赞同。然而,与理论界的共识一致不同,实务界对于辩论主义和当事人主义依然存在

  • 标签: 主义技术 主义辩论 当事人主义
  • 简介:国家主义者主张有力的平等主义分配规范(egalitariandistributivenorms)应只适用于共有国家的公民。鉴于民族主义为该主张辩护的努力通常诉诸公民因共同的民族认同感(nationalidentity)而应承担的'关联义务'(associativeduties),文中我认为通过同族关联义务不能成功论证国家主义论题。首先,本文介绍了一套可信的关联义务理论。接着,本文论证了关联理论虽然能解释民族共同体(nationalcommunity)成员应该遵守平等主义规范的原因,但并不能说明公民为何首先有义务成为民族共同体成员或继续维持这一身份。公民行使拒绝成为民族共同体成员的权利的可能性会削弱国家强制公民遵守平等主义分配规范的正当性权力,并最终削弱国家主义主张。

  • 标签: 关联主义 平等主义 全球正义 米勒 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
  • 简介:一、开放式辩论主义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论文提出了两个学界以前没有的概念,就是开放式的辩论主义和封闭式的辩论主义。但对开放式辩论主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论文似乎语焉不详。从论文的叙述看(第2~3,5页),封闭式的辩论主义是指包含传统三命题的辩论主义,是强调当事人的辩论行为对法官约束作用的辩论主义。根据论文(第3页)的叙述,似乎开放式辩论主义是指包含处分权在内的辩论主义,并以澳门地区的《民事诉讼

  • 标签: 何谓辩论 辩论主义
  • 简介:马克斯·韦伯"领袖民主制"的设计初衷可以从两方面得到理解。一方面,由于德国身处20世纪初的紧张国际关系之中,"领袖民主制"被设计用来解决技术型官僚难以承担"权力政治"使命的问题。另一方面,面对高度合理化的官僚制有可能不断吞噬人类自由这一事实,韦伯也将"领袖民主制"视为拯救"自由"的一种手段。但在后一方面,韦伯对"自由"的含义,以及对"领袖民主制"在拯救"自由"上的实际意义的思考,仍然颇为暧昧。

  • 标签: 韦伯 领袖民主制 官僚制 权力政治 自由
  • 简介:建立当事人主义的诉讼制度,包括审判对象确定、裁判方法与程序流程设计三个方面。首先,必须明确我国属于规范出发型的民事诉讼。以实定法规范为前提将审判的对象分为诉讼请求、要件事实和证据三个维度。其次,对于诉讼请求的确定,适用处分权主义,由当事人负责具体化。而对于事实与证据等裁判资料,适用辩论主义,由负担主张责任的当事人提出足以产生法律效果的要件事实。最后,设计程序流程必须在口头主义审理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庭审集中化,同时考虑到庭审兼具口头辩论与证据调查的双重功能,不宜设立独立的争点整理程序,只需对调我国现行庭审的顺序阶段并赋予第一次口头辩论期日'准备性'即可。

  • 标签: 庭审结构 诉讼请求 要件事实 辩论主义
  • 简介:通过对哈特、拉兹和夏皮罗等实证主义学者的分析,本文试图勾勒出法律实证主义的基本面貌。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法律实证主义分别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司法裁判理论方面展现了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即在回答法律是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时,无论是哈特的规则模式、拉兹的权威理论还是夏皮罗的规划理论,它们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二阶理论;在如何认识法律的规范性方面,法律实证主义始终坚持认为一种客观的描述性方法是可能的;对于具体的司法裁判活动,法律实证主义提供了一种双层次理论。

  • 标签: 法律实证主义 规则 规范性 规划理论
  • 简介:后果主义论辩是法律论证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从后果论的角度为规范适用提供“二次证明”。尽管后果主义论辩受到诸多批判,如以损害形式逻辑为代价、引入法官动机破坏法律的确定性、以法律工具主义作为价值预设等,但是后果主义论辩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作为重要的论证方法,是法官思维的组成部分,也是协调规则安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矛盾、解决权利相对性困境的重要方法。基于不同类型的后果,可以将后果主义论辩区分为制度型、目的型、道德型和政策型,这四种类型的后果主义论辩都有独特的适用领域和适用限制。在个案裁判中,后果主义论辩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存在,作为一种辅助性依据,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法律问题还原为事实问题。然而,受制于人的有限理性、法官的价值偏好,后果主义论辩在适用时需要就个案事实与逻辑后果的相关性进行论证,必要时辅之以其他的论证形式,并对适用的推理过程展开细致的说理。

  • 标签: 后果论 后果主义论辩 辅助性依据 相关性 形式法治
  • 简介:法实证主义作为现当代西方重要的法哲学学群,同时具备繁复而共同的理论推演及冗长却连贯的问题历史。多个共同命题之联合构成稳定的“命题群”,由此可以瞥见其社会事实、(社会)规则、分离、权威等命题的步步推进及精心论证。加之由边沁、奥斯丁到哈特、拉兹及其后世经典著作家的贡献,此一“命题群”具备由观念史、前史、现代以至“粗糙”“精致”、分裂与深化的捍卫素材与历史纵深。通过对法实证主义问题意识、历史逻辑、理论贡献等进路整体上的论述,以及对学圈内重大争论与挑战的分析复现,大致可以呈现其历史演变之一般规律。而这完全可能有益于我们对于法实证主义理论及其现当代走向的认识与判断。

  • 标签: 法实证主义 命题群 问题史 英美法哲学
  • 简介: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调查程序面临着保障国家安全与保障公民个人权利、行政权与司法权、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价值冲突,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必须对以上三种冲突予以平衡。尤其要重视为过度构建保障国家安全而导致行政调查权力的扩张滥用、实体正义凌驾于程序正义之上,以及忽略司法权对人权保障的救济机制等问题的出现。

  • 标签: 《反恐怖主义法》 调查程序 保障人权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构造历经"侦查中心说"的主导与"诉讼阶段论"的认识,在对司法规律的探索中逐步确立了"审判中心主义"模式。这一模式的确立符合司法的中立性、对抗性、终局性的基本属性,是社会历史变迁与制度文明进化的产物。在"审判中心主义"的指导下,我国刑事司法须将定罪量刑确定为审判者的专属职权,引导控辩双方围绕证据展开对抗,在程序正义的保障下追寻实体正义,确保被告人的充分参与和律师有效辩护,将权力控制与权利保障统一于审判程序。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权力控制 证据 人权
  • 简介:奥地利马克主义者卡尔·伦纳将法律实证主义的学说移植到马克主义社会学体系之中,进而提出了一种原创性的马克主义法理学。伦纳关注的焦点是财产所有权制度如何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实现完全不同的功能。财产所有权在资本主义社会变成少数人对多数人行使支配和控制权的来源。所有权是人对有形物的全方位的法律权力,它一度是自由的保障,但后来却变成资本家控制工人的手段。在伦纳看来,社会主义法孕育于资本主义法之中。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法律的社会功能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辅助法律制度将取代财产所有权制度,公法制度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 标签: 卡尔·伦纳 财产所有权 资本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
  • 简介:辩论主义与合作原则曾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论题之一。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合作原则如何定位?(2)2001年以来的司法改革遭遇的困境,是否是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模式带来的,合作原则是否能够克服这些问题?(3)合作原则在我国受到欢迎的环境土壤是什么?合作原则是否与和谐社会暗合?也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兴

  • 标签: 主义合作 原则评议 合作原则
  • 简介: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式,特别是近两年来频发的暴恐事件,依法反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人们生活安定的迫切需要。2014年我国正式启动专门的反恐立法工作,201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正式通过。回顾中国的反恐立法与实践,此部专门反恐法律的出台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结合联合国以及各国反恐立法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反恐立法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有很大意义,亦有助于我国反恐策略选择。

  • 标签: 《反恐怖主义法》 反恐法律体系 反恐策略选择
  • 简介:无论是当事人主义,还是庭审改革,都是非常陈旧的话题了。特别是前者,已经基本在一流的学术刊物目录中销声匿迹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研究者很难在这些传统问题上超越前辈,再挖掘出新矿;二是这些经典问题可能被认为已经解决了,因此还有什么必要在宝贵的核心期刊资源上用于这些老问题的重述呢。

  • 标签: 主义评议 当事人主义 教授当事人
  • 简介:殖民国家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掠夺了大量文物,当代也有文物外流,但当前的国际公约体系对文物返还问题几近束手无策,而各国国内法更无法提供救济。本文反思了文物追索中的困难及其思想与制度根源,阐明了:前殖民国家对文物的非正当的占有,被近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私权神圣理念和私法保护所正当化,这一法律强权,截断了基于历史的权利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对历史的占有。

  • 标签: 文物返还 国际法 私有产权 法律殖民 历史主义
  • 简介:辩论主义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范畴,区分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依据。分析民事诉讼的规范、实践以及民事诉讼规范与实践的互动过程,都需要应用辩论主义这一理论工具。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了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明确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民事诉讼中进行辩论。尽管辩论原则与辩论主义密切相关,不过,辩论主义与辩论原则在语义上还是有较大区别。

  • 标签: 主义合作 合作原则 诉讼中辩论
  • 简介:一、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辩论主义是事实发现的基石。韩波老师在文章中对辩论主义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在大陆法系,辩论主义的基本内涵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为共识。文章则从权利思维的角度,引入了辩论权的概念,'将辩论主义的内涵界定为将当事人辩论权在民事诉讼中的价值与利益作为最高理想与

  • 标签: 主义合作 合作原则 评诉讼中
  • 简介:随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正式把国际化列入法学教育的主要战略之一,以职业主义为导向的国际法科人才培养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除了更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和构建法科院校国际化办学观测指标体系,中国法科院校的国际法科人才培养,还应特别关注国际化法科师资的建制化引进及合理使用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体制内外进行更具市场适应度的改革和探索,主要包括面向国内生源的法科院校阶段及毕业后的“两段式”进阶过程更为精细化的涉外法科人才培养,以及面向境外生源的涉外法科人才关键性的体制内改革、国家留学规划的功能清晰及落实、提供更为优质的留华法学学位及过程优化方案等。

  • 标签: 职业主义 法科院校 国际法科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