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封建社会,人治主义表现在治理国家的方法上,就是公开实行个人意志凌驾于社会之上、法律之上。个人决定一切意味着皇帝对于国家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宫庭的宰辅臣僚们以及州郡县府的各级官员,权力是皇帝“赐予”的,对人民来说,他们是集大权于一身的主宰,而对赐给他们权力的人来说,又是附庸和奴仆。虽然历代封建王朝也有法律,但“法律仅仅是君主的意志而已,即使君主是英明的,官吏们也无法遵从一个他们所不知道的意志,那末,官吏当然只有遵从自己的意志

  • 标签: 人治 个人意志 封建社会 权力 经济管理体制 官僚主义
  • 简介:哈特主要借助来自语言哲学的"言语行为"和来自理解社会学的"内在观点"这两个分析工具,为法律权利确定了"被法律保障的选择"这个核心。作为"一般性、描述学法理学"的具体表现,在其对权利概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最具启发意义的有两点:第一,哈特把权利的意义与授予权利的规则并进而与义务关联起来,展示了权利的"行动"面向。第二,他运用"合理重构"、"提炼使用中的概念"的方法,成功地贯彻了其"反还原论"立场。

  • 标签: 权利 意义 选择 合理重构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玩忽职守罪与官僚主义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前者是犯罪问题,后者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本文在论述玩忽职守罪时,为什么首先要提出官僚主义的问题呢?因为导致玩忽职守罪的基本原因,主要是由于严重官僚主义所造成的。官僚主义者的严重渎职,对我国当前的四化建设危害极大,经济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千方,大大超过由于贪污和其他犯罪造成的损失。仅从报刊上已披露的材料来看,足以令人触目惊心。例如1981年被列为国家水利建设项目的山西

  • 标签: 玩忽职守罪 官僚主义者 国家工作人员 重大损失 犯罪分子 犯罪问题
  • 简介:在对抗制诉讼模式的影响之下,为了确保当事人能够自由地与其律师进行信息交流以获取合法的法律意见,英国证据法规定了律师特权规则。作为一项具体的证据规则,英国证据法中的律师特权具有丰富的内容,包括特权的适用范围、除外规定、延续性、放弃以及第二位征据等.在我国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借鉴英国的司法理论和实践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律师特权规则,对于完善我国的证据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律师 特权规则 证据法 司法理论 对抗制诉讼模式 司法改革
  • 简介:<正>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官僚主义现象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依然严重地存在着。由于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历史的原因,我们同官僚主义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在同官僚主义的斗争中,我们除了应当运用行政的、经济的和思想的武器外,还应当善于运用法律的,尤其是刑法的武器来与之作斗争。运用刑法武器来同官僚主义作斗争,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 标签: 官僚主义 刑法 政治生活 社会历史 武器 政治体制改革
  • 简介:免证特权制度是证据制度中有关证人出庭作证的一个例外,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采用。我国历史上也规定过免证特权制度,但是在我国的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却没有规定此制度。通过对免证特权制度的价值和作用的分析,认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有确立该制度的必要。

  • 标签: 免证特权制度 刑事诉讼法 亲亲相隐 中国 证人作证义务 证据
  • 简介:在大多数人眼里,在传统时代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国家政权一般只延伸到州县一级,乡村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治的状态,自民国以来,许多学者都对此津津乐道。河北谚语就有"纳了粮,自在王"的说法,以此来说明乡村一级社会的"自治"。但其实,这种说法至少在某些场合的运用中,多少有点含糊不清的意味。

  • 标签: 乡土社会 士绅阶层 国家政权 自治 乡村
  • 简介:当社会的秩序遭到破坏,当国家的主权受到威胁,在此等紧急状态下,行政机关的紧急权力应该依然受法律规范,还是应该具有超越法律的行政特权?以康德哲学为基础的规范主义僵化地把法律规范看作是绝对的、无例外的和至高无上的,这样不具灵活性的进路在应对紧急状态下国家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时往往缺乏建设性。另一方面,虽然施米特对规范主义的批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的观点焊接了规范与现实,存在着严重的绝对主义倾向。在此背景下,很多西方学者采用了一个"中庸"的哲学观点:他们在洛克的特权理论中找到了国家面对危机时的灵活性,同时又以洛克的法学理论保障了法治在平常状态下的优先性。洛克的理论既有规范主义的元素,同时又允许紧急状态下行政权力在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扩张,看似两边讨好,其实却存在内部逻辑的不一致与规范上的不稳定。总的来说,这三方的观点均不能为紧急状态下的法治与行政特权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理论体系。

  • 标签: 紧急状态 法治 行政特权 康德 施米特 洛克
  • 简介:围绕"法治国"的论争贯穿了明治制宪以来近代日本公法学史。在论争的过程中,以美浓部达吉、佐佐木惣一为代表的民权学派与以穗积八束、上杉慎吉为代表的官僚学派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而在民权学派内部,以美浓部达吉为首的东京学派与以佐佐木惣一为首的京都学派在观点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场论争使得德国"法治国"思想在日本逐步系统化与成熟化。

  • 标签: 近代日本 法治主义 民权学派 官僚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