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开发中国人群的阻塞性冠心病验前概率模型。方法纳入冠状动脉斑块早期识别与风险预警的临床注册研究(Chinese regiStry in early deTection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of coronary plaques,C-Strat)中疑似为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29 455例就诊者,采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信息作为预测变量。数据按7∶3的比例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作为阳性结局,在训练集中运用极端梯度增强机(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使用十折交叉验证和贝叶斯优化进行参数调优,得到机器学习模型CARDIACS(pretest probability model from Chinese registry in eARly Detection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of Coronary plaques Study);使用logistic回归得到模型LOGISTIC。在测试集中验证比较CARDIACS、LOGISTIC和指南推荐的模型UDFM(Updated Diamond-Forrester Model)、DFCASS(Diamond-Forrester and CASS)。结果29 455例就诊者年龄(57.0±9.7)岁,女性占44.8%,阻塞性冠心病的患病率为19.1%(5 622/29 455)。在CARDIACS模型中,就诊原因、年龄和体重指数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在独立的测试集中,CARDIAC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5%CI 0.70~0.73),优于LOGISTIC(AUC 0.69,95%CI 0.68~0.71,P=0.015)、UDFM(AUC 0.64,95%CI 0.62~0.65,P<0.001)和DFCASS(AUC 0.66,95%CI 0.64~0.67,P<0.001)。结论基于中国人群开发的全新的验前概率模型CARDIACS预测中国人群阻塞性冠心病的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的模型,有望辅助稳定性胸痛临床决策。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验前概率 诊断 机器学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进行概率性纤维追踪并构建大脑结构网络,通过计算网络拓扑属性来探究躯体症状障碍患者(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SSD)大脑结构网络的异常。材料与方法招募30例右利手SS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参与磁共振扫描,利用T1加权高分辨结构像和DTI进行概率性纤维追踪,以AAL 90模板的90个区域为节点构建大脑结构网络,计算网络的集聚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小世界属性、全局效率、局部效率以及节点的度中心性等参数,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有差异的网络特征参数与病程及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S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白质网络中都具有小世界拓扑结构,小世界属性参数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SSD患者的局部效率和全局效率及集聚系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特征路径长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结论SSD患者白质网络拓扑结构异常,提示其大脑整合信息能力变弱,局部区域之间的互相联系减弱,可能与其自我感觉和身体知觉功能的异常有关,本研究有助于从白质拓扑结构上进一步了解SSD的神经机制。

  • 标签: 躯体症状障碍 脑网络 磁共振成像 概率性纤维追踪 弥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阻塞型呼吸暂停(OSA)事件持续时间的整夜变化趋势,探讨机体对周期性呼吸紊乱的病理生理后果的适应能力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睡眠中心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打鼾患者89例,其中男61例,女28例,年龄23~74(44.5±12.7)岁,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非OSAHS组(10例)、轻度OSAHS组(15例)、中度OSAHS组(29例)和重度OSAHS组(35例)。将整夜总记录时间平均分为4段,比较各组平均呼吸暂停持续时间(MAD)和最长呼吸暂停持续时间(LAD)随睡眠时段变化的趋势,并与人口学指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和睡眠相关指标做相关性分析,此外绘制呼吸暂停次数-时间变化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重度OSAHS患者MAD为26.1(20.9,31.4)s,LAD为56.5(46.5,82.0)s,均显著高于非OSAHS、轻度OSAHS和中度OSAHS患者(P<0.001),且重度OSAHS患者第3时段和第4时段MAD[分别为(28.4±9.0)和(27.3±9.8)s]显著高于第1时段[(22.3±9.9)s,P=0.046],第3时段LAD[56.5(38.5,71.0)s]显著高于第1时段[41.0(28.0,53.0)s,P=0.018]。所有受试者第3时段和第4时段的MAD和LAD均显著高于第1时段[MAD分别为20.3(10.3,29.2)、18.5(11.3,24.2)和12.9(0.0,21.8)s,P<0.001;LAD分别为28.0(10.3,50.5)、28.0(12.0,44.5)和14.5(0.0,32.3)s,P<0.001]。所有受试者不同睡眠时段的最低SpO2(LSpO2)、平均SpO2(MSpO2)、Sp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与阻塞型呼吸暂停指数(OAI)呈正相关(OR=1.660,P=0.025),其余各项指标与MAD、LAD均不相关(P>0.05)。在睡眠起始(第1~31个OSA事件)平均每次呼吸暂停MAD增加0.22 s,此后平均每次呼吸暂停增加0.04 s,增加的速度减慢5.5倍。结论OSAHS患者MAD、LAD随睡眠时段的推移出现逐渐延长的趋势,且重度OSAHS患者延长趋势最明显,而SpO2的动态变化趋势不明显。OSAHS患者可能存在多种对反复低氧发作的适应机制,且这种适应有阶段性,睡眠起始MAD快速增加,此后增加的速度明显减慢。重度OSAHS患者表现出最完全的变化形式,提示其病理生理改变最严重。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平均呼吸暂停持续时间 最长呼吸暂停持续时间 低氧 觉醒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与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对慢阻肺患者进行精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相互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32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基本资料,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早发慢阻肺组(51例)及老年慢阻肺组(276例),再分别按照体质量指数进行分层,分为6组:早发慢阻肺低体质量组(YL组)、早发慢阻肺标准体质量组(YS组)、早发慢阻肺高体质量组(YH组)、老年慢阻肺低体质量组(OL组)、老年慢阻肺标准体质量组(OS组)和老年慢阻肺高体质量组(OH组),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炎症指标、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等。结果早发慢阻肺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白蛋白(ALB)高于老年慢阻肺组(Z=2.18,t=4.09,P值均<0.05),而吸烟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老年慢阻肺组(Z值分别为4.18、2.23、2.81,P值均<0.05)。在早发慢阻肺组中,YH组的FEV1%pred最高(70.00%±11.34%),YL组最低(39.01%±15.07%)。在老年慢阻肺组中,OH组的FEV1%pred最高(61.85%±1.82%),OL组最低(40.07%±2.89%)。OL组的NLR明显高于OS组及OH组(P值均<0.05),但OS组与O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高于OH组,而OS组与OL组、O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L组的ALB低于OS组和OH组(P值均<0.05),但OS组与O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组患者的吸烟指数、hs-CRP与IL-6呈正相关(Rho值分别为0.13、0.56,P值均<0.05),IL-6和hs-CRP均与FEV1%pred呈负相关(Rho值分别为-0.15、-0.18,P值均<0.05)。IL-5与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Rho=0.15,P=0.007)。血清胆红素水平与FEV1%pre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与早发慢阻肺患者对比,老年慢阻肺患者吸烟指数更高,肺功能及营养水平更差,炎症水平更高。无论早发还是老年慢阻肺患者,低体质量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相对更差。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肺功能 人体质量指数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53例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资料齐全(肺功能、多导睡眠监测)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01例,依据是否合并OSA将其分为单纯COPD组33例及OS组68例,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肺功能指标、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气流受限程度及COPD合并OSA的相关因素。结果COPD组及OS组患者均男性多于女性,OS组男性构成比(92.6%)、体质量指数(BMI)[24.0(23.4,24.8)kg/m2]、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1.2(1.2,1.5)L]、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50.0(49.6,59.4)%]、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49.1(46.9,53.0)%]、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4(16.4,25.3)次/h]及氧减饱和度指数(ODI)[14.8(17.3,25.6)次/h]均高于COPD组[75.8%、23.0(21.6,23.7)kg/m2、0.9(0.9,1.1)L、41.0(38.3,49.1)%、41.9(39.5,49.24)%、1.9(1.6,2.4)次/h、4.0(3.7,9.7)次/h](t或U=4.246、1 399.000、1 544.500、1 483.000、1 407.000、2 244.000、1 915.000,均P<0.05),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81.5(79.4,82.6)%]低于COPD组[87.0(80.2,86.6)%](U=758.500,P<0.05)。COPD组与OS组年龄、吸烟指数、用力肺活量(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63、1150.000、-1.954,均P>0.05)。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S组患者比 COPD组患者重度或极重度气流受限的风险更低(OR=0.392,P<0.05);BMI、FEV1、FEV1%pred为COPD合并OSA的危险因素(OR=1.185、5.554、1.034,均P<0.05),其中BMI、FEV1是COPD合并OS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8、5.248,均P<0.05)。结论COPD与OSA均以男性多见,且OSA患者中男性、BMI高者更多见,气流受限程度更轻,而夜间低氧血症及睡眠呼吸暂停更重;AHI为COPD气流受限的保护因素,BMI、FEV1、FEV1%pred为COPD合并OSA的危险因素,其中BMI、FEV1是COPD合并OSA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人体质量指数 肺活量 用力呼气量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以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引起的间歇性缺氧并伴有睡眠片段化为特征。当OSAH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时称为重叠综合征,两种疾病在发生、发展上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现对OSAHS与COPD之间相互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交互作用 临床筛查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6岁患儿主诉“腹部膨隆2个月”,表现为大量腹腔积液、间断右上腹痛。腹腔积液化验示漏出液、门脉高压性。CT示肝密度不均,肝静脉未显影,下腔静脉肝内段狭窄。病理示肝窦淤血、扩张,内见纤维素样物质。依据临床、CT表现及相关检查除外感染、代谢、免疫、肿瘤性疾病,结合患儿“一点红”服用史,诊断吡咯烷生物碱所致的肝窦阻塞综合征。予对症及那屈肝素钙、去纤苷、华法林抗凝治疗,腹腔积液渐减少,肝静脉显影。治疗3个月腹腔积液消失,下腔静脉恢复正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探索治疗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新方法。在本综述中,我们将结合自身经验介绍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吹张治疗、呼吸训练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球囊扩张技术的应用。

  • 标签: 咽鼓管 中耳通气 综合疗法 气囊扩张术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危险因素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12月,收集有关RVO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采用NOS评价方法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其中病例组4 370例,对照组6 5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优势比(OR)=3.08,95%置信区间(CI):2.22~4.28]、糖尿病(OR=1.61,95% CI:1.11~2.32)、高脂血症(OR=1.73,95% CI:1.27~2.36)、高水平脂蛋白A(OR=2.72,95% CI:1.06~6.9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86,95% CI:1.47~2.35)、凝血因子V Leiden基因突变(OR=1.89,95% CI:1.17~3.06)是RVO发病的风险因素,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突变(OR=1.41,95% CI:0.93~2.14)、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OR=1.20,95% CI:0.81~1.79)非RVO发病的风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高血压及糖尿病因素异质性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分别从88.9%、75.7%降至59.8%、63.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因素异质性在年龄<60岁人群中从85.6%降至64.3%。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改变分析模型后分析结果无明显改变。所纳入研究的文献间均无发表偏倚。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水平脂蛋白a、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凝血因子V Leiden基因突变是RVO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面部美容注射导致眼部血管阻塞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眼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面部美容注射导致的眼部血管阻塞患者32例(32眼)的临床资料。按原注射材料的不同分为透明质酸组(24例)和自体脂肪组(8例)。总结其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其中15例为眼部动脉部分或完全阻塞,14例为视网膜中央动脉或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例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例为睫状后动脉阻塞。发病后就诊时间为(11.44±12.60)h。就诊时视力为无光感~1.0,治疗后9例视力提高,23例视力无改善。自体脂肪注射组与透明质酸注射组相比,脑梗死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美容注射后眼部阻塞的血管以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为主,自体脂肪注射者易发生脑梗死。

  • 标签: 注射,美容,面部 透明质酸 脂肪,自体 并发症,血管阻塞
  • 简介: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不同原因引起视网膜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视网膜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包括黄斑水肿、视网膜缺血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目前RVO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众多,部分医师对各种治疗方法的价值定位不明,甚至只是单纯针对黄斑水肿进行治疗。本文从RVO的病情评估出发,强调RVO的诊疗应建立在针对系统性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策略,同时着眼于其三大眼部并发症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动态随访观察患眼缺血程度的变化,以完成全病程管理。(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46-249)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激光凝固术 糖皮质激素类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肝血窦、肝小叶中央静脉和/或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以肝损伤和急性窦性门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大多数HSOS为轻型经过,但严重患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病死率高达70%~80%。因而尽早识别HSOS,并给予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现介绍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HSOS的标准,包括改良Seattle标准、Baltimore标准和"南京标准",并对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改良Seattle标准 Baltimore标准 "南京标准" 综述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发现肺移植术后患者可出现明显的OSA。本文拟从肺移植术后发生OSA的患病率、发病机制、干预措施及OSA对肺移植术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对于肺移植术后OSA的患病率,多项研究报道不尽相同,OSA患病率约73.8%,且多以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为主。在一项横断面分析中,研究者对77位临床稳定的肺移植受者(移植后1个月至15年)进行PSG检查发现OSA患病率为42.9%。移植后合并睡眠呼吸障碍常见的干预措施:控制体重、制定最低有效剂量的免疫抑制药物方案、无创通气治疗。目前关于OSA和肺移植术后合并症之间的潜在关联研究尚少。尽管目前缺乏对肺移植术后并发OSA的长期随访性研究,但可以设想由于OSA导致的夜间间歇性低氧血症,易造成肺循环与体循环障碍,长期可引起心脏、肝脏、肾脏及脑血管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必将对肺移植术后患者的心肺康复及生存率造成严重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病因概率的计算方法,为我国职业放射工作人员男性乳腺癌的病因判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日本原爆幸存者拟合得到的男性乳腺癌超额相对危险(ERR)模型与美国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BEIR)VII提供的女性乳腺癌超额绝对危险(EAR)模型两种方法,对既往1例被诊断为男性乳腺癌病例进行乳腺剂量及其病因概率的计算。结果通过男性乳腺癌ERR模型计算病因概率(PC)均值为94.6%,95%PC上限为98.3%。女性乳腺癌EAR模型与女性乳腺癌发病基线,PC均值为70.3%,95% PC上限为153.3%,而采用男性乳腺癌发病率基线则PC均值为99.2%。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均可判定该男性所患乳腺癌是由职业性放射性暴露所致。结论采用女性乳腺癌EAR模型和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基线计算95%PC上限高于男性乳腺癌ERR模型,但对于女性乳腺癌EAR模型估算病因概率的不确定度还需进一步研究,同时建议将职业放射工作人员男性乳腺癌列入我国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名单,对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名单补充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以满足潜在的索赔需求。

  • 标签: 男性乳腺癌 电离辐射 职业性放射性肿瘤 病因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反射点(HRD)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118例患者1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BRVO 67例,CRVO 51例,并据此分为CRVO组、BRVO组。眼部检查后3 d内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计算单核细胞绝对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 OCT-2000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计数HRD。根据HRD在视网膜不同分布位置将HRD分为视网膜内层HRD、外层HRD、全层HRD。两组连续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HRD计数与血脂水平和外周血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BRVO组、CRVO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0.1±9.5)、(53.6±15.7)岁;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3.7% (36/67)、24.5% (12/51 )。两组患者间年龄(t=2.634 )、高血压患病率(χ2=11.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性别(χ2=2.000 )、病程(t=-1.101 )、糖尿病患病率(χ2=1.315)、眼别(χ2=1.742 )、基线视力(t=1.792)、眼压(t=0.708)、CRT (t=1.318)以及外周血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数、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MHR (t=-0.559、1.126、0.579、1.299、-0.134、0.556、1.230、-0.267、0.4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RVO患者视网膜外层HRD计数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289,P=0.036);CRVO患者视网膜内层HRD、全层HRD计数与CRP呈正相关(r=0.406、0.343,P=0.004、0.014)。HRD计数与BRVO、CRVO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MHR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HRD计数与BRVO患者血脂水平和CRVO患者炎性指标CRP相关。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胆固醇 C反应蛋白质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患病危险因素、症状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及肺功能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4 204例,其中女性COPD患者533例,男性COPD患者3 671例,对患病危险因素、症状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及肺功能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男、女COPD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职业暴露史、生物燃料暴露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吸烟史、职业暴露史方面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01),生物燃料暴露史方面女性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1)。男、女COPD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CAT评分均值高于男性。男女COPD患者的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分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mMRC分级高于男性。男、女患者在急性加重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COPD患者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女性的FEV1%预计值、FEV1/FVC均优于男性。结论女性COPD的患病危险因素、症状严重程度及肺功能的临床特点有异于男性,为女性COPD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