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B细胞淋巴瘤(BCL)是一类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诊疗模式的不断改进,BCL患者的缓解率有所提高,但部分患者仍然会出现复发难治的现象。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是一种新疗法,目前CD19 CAR-T已被批准用于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多项研究报道了CAR-T治疗复发难治BCL的最新进展。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的表面表达多种受体,通过这些受体与其配体的结合进行信号传导,MCs被活化或抑制,从而对人体进行免疫调节。除去经典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途径,其他非IgE途径的MCs活化对人体也至关重要,活化的MCs脱颗粒产生的组胺和蛋白酶等,不仅参与机体免疫,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研究MCs的表面受体并由此进行MCs相关的针对性治疗,对于许多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等的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肥大细胞 激活受体 抑制受体 过敏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有效方法,尤其在B细胞血液肿瘤中表现突出。虽然在临床中观察到较高的缓解率,但大部分患者在CAR-T治疗后仍会复发。随着CAR-T疗法在B细胞肿瘤和其他血液恶性肿瘤中的广泛应用,需要对其复发机制和治疗策略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免疫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血液肿瘤 复发 治疗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恶性肿瘤无效时,尝试增强CAR-T功能来提高疗效,是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的一个新热点。近年来,这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多靶点CAR-T、来那度胺、地西他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以及伊布替尼等均能增强CAR-T功能。文章对近年来在复发难治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中增强CAR-T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恶性肿瘤 复发 难治 来那度胺 地西他滨 伊布替尼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瘦素受体(OBR)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0年至2015年90例DLBCL和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LH)组织中OBR和p-AKT的表达;应用细胞增殖实验(MTS)检测瘦素对DLBCL细胞株SUDHL4和SUDHL5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瘦素培养后SUDHL4和SUDHL5细胞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OBR和p-AKT在DLBCL中的高表达率为47.7%(43/90)、27.7%(25/90),在20例RLH中均为低表达,OBR和p-AKT在DLBCL和RLH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27)。OBR和p-AKT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结外浸润、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B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均无关(均P>0.05)。OBR和p-AKT在DLBC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2,P<0.05)。瘦素可以提高SUDHL4和SUDHL5细胞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内p-AKT的表达。结论瘦素和OBR可通过激活PI3K-AKT途径促进DLBCL细胞的增殖,参与DLBCL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受体,瘦素 磷酸化蛋白激酶B
  • 简介:摘要患儿男,7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1个月余”入住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血液科,患儿行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原发病获得完全缓解(CR)。移植术后11个月患儿出现睾丸复发,给予放疗,效果可。后出现骨髓复发,行化疗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等治疗无效,给予输注自体来源抗CD19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患儿原发病获得CR。抗CD19的CAR-T细胞可作为治疗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8(TLR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TLR8 mRNA在DLBCL肿瘤组织与正常淋巴细胞中的差异化表达情况,并在NCBI-GEO数据库的两个独立子集GSE 25638、GSE 32018中进行验证。采用OSDLBCL在线生存分析工具分析TLR8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的相关性。采用GSEA软件进行基因本体生物过程(GO_BP)富集分析。通过TIMER在线工具网站分析TLR8 mRNA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及免疫检查点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53例接受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的DLBCL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8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ncomine与GEO数据库中数据分析结果显示,DLBCL、活化B细胞型DLCBL患者肿瘤组织中的TLR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淋巴细胞(均P<0.001)。OSDLBCL在线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LR8 mRNA高表达的DLBCL患者OS(P=0.020)与PFS(P=0.004)均较TLR8 mRNA低表达患者差。TLR8水平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代谢及DNA损伤监测的功能异常有关;TIMER在线分析结果显示,TLR8 mRNA表达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r=0.78,P<0.001)及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HAVCR2(r=0.85,P<0.001)、LAG3(r=0.63,P<0.001)、CD274(r=0.77,P<0.001)、TIGIT(r=0.32,P=0.037)、C10ORF54(r=0.34,P=0.029)]呈正相关。53例DLBCL患者中,TLR8蛋白低表达29例(54.7%)、高表达24例(45.3%)。不同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水平的DLBCL患者TLR8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LBCL患者TLR8高表达,TLR8可能是DLBCL预后的标志物。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Toll样受体8 基因表达 预后
  • 简介:摘要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取得了巨大的临床成功。随着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多中心临床试验和商业化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疗效监测和毒性管理对于确保安全性和提高总体生存率必不可少。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作为反映患者基线特征、肿瘤生物学特性和CAR-T细胞功能的指标,还可以评估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

  • 标签: 白血病,B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 生物标志物 疗效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糖皮质激素对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靶向杀瘤过程中增殖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T细胞来源,经CD3磁珠分选及CD19 CAR慢病毒转染制备CD19 CAR-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CD19 CAR-T细胞转染率及其在培养体系中所占比例;采用CFDA SE细胞增殖示踪荧光探针试剂标记CD19 CAR-T细胞后测定其荧光强度;LDH细胞毒性检测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糖皮质激素对B细胞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①CD19 CAR-T细胞CD19 CAR转染率为(51.34±5.28)%。②24 h后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对Nalm6、Pfeiffer及U2932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地塞米松,48 h后低浓度(4 mg/ml)甲泼尼龙对Nalm6、Pfeiffer、U2932细胞杀伤活性高于低浓度(0.75 mg/ml)地塞米松,而高浓度(12 mg/ml)甲泼尼龙杀伤活性低于高浓度(2.25 mg/ml)地塞米松。但各个时间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组对EHEB细胞的杀伤活性均低于对应时间、剂量的地塞米松。③CD19 CAR-T细胞在不同浓度糖皮质激素作用下的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比较,地塞米松对CD-19 CAR-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甲泼尼龙,两种糖皮质激素的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对CD19 CAR-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明显。④CD19 CAR-T细胞与不同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其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比较,地塞米松对CD19 CAR-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甲泼尼龙,两种糖皮质激素的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对CD19 CAR-T细胞的增殖抑制更明显。结论CD19 CAR-T细胞靶向不同肿瘤细胞株过程中地塞米松对CD19 CAR-T细胞的扩增和增殖抑制作用大于甲泼尼龙,高剂量组该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糖皮质激素对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靶向杀瘤过程中增殖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T细胞来源,经CD3磁珠分选及CD19 CAR慢病毒转染制备CD19 CAR-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CD19 CAR-T细胞转染率及其在培养体系中所占比例;采用CFDA SE细胞增殖示踪荧光探针试剂标记CD19 CAR-T细胞后测定其荧光强度;LDH细胞毒性检测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糖皮质激素对B细胞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①CD19 CAR-T细胞CD19 CAR转染率为(51.34±5.28)%。②24 h后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对Nalm6、Pfeiffer及U2932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地塞米松,48 h后低浓度(4 mg/ml)甲泼尼龙对Nalm6、Pfeiffer、U2932细胞杀伤活性高于低浓度(0.75 mg/ml)地塞米松,而高浓度(12 mg/ml)甲泼尼龙杀伤活性低于高浓度(2.25 mg/ml)地塞米松。但各个时间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组对EHEB细胞的杀伤活性均低于对应时间、剂量的地塞米松。③CD19 CAR-T细胞在不同浓度糖皮质激素作用下的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比较,地塞米松对CD-19 CAR-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甲泼尼龙,两种糖皮质激素的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对CD19 CAR-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明显。④CD19 CAR-T细胞与不同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其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比较,地塞米松对CD19 CAR-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甲泼尼龙,两种糖皮质激素的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对CD19 CAR-T细胞的增殖抑制更明显。结论CD19 CAR-T细胞靶向不同肿瘤细胞株过程中地塞米松对CD19 CAR-T细胞的扩增和增殖抑制作用大于甲泼尼龙,高剂量组该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增殖
  • 简介:摘要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不同亚型的表型取决于B细胞的分化阶段和遗传变化,反映在免疫表型、核型和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上,特别是微环境细胞组成的不同。文章介绍了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性质和微环境的细胞组成,探讨肿瘤微环境细胞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肿瘤微环境 淋巴瘤,霍奇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5例抗GABABR脑炎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经过,随访3.5~23.0个月并评估预后。结果5例抗GABABR脑炎患者(19~81岁)均急性起病,以难治性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4例颅脑磁共振成像显示颞叶及海马为主的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脑电图均提示慢波或癫痫样放电。4例肺部发现占位,病理均确诊为小细胞肺癌。5例接受一线免疫抑制治疗(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效果均欠佳,3例接受了二线免疫治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其中2例合并肿瘤者同时接受了肿瘤治疗,接受二线治疗及肿瘤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单纯一线治疗者。结论抗GABABR脑炎主要表现为以难治性癫痫为特征的边缘性脑炎综合征。一线治疗效果欠佳的抗GABABR脑炎尽快启动二线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受体,GABA-B 自身免疫疾病 边缘叶脑炎 免疫抑制法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宿主细胞需要与其表面的受体结合。受体是影响宿主范围和种间传播的重要因素。2019年12月在湖北武汉暴发流行的不明原因肺炎,其病原体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为2019-nCoV的受体。本文对已知人类冠状病毒受体及其应用作简要综述,以期为2019-nCoV的溯源、跨物种传播、流行病学分析以及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肽基二肽酶A 受体,细胞表面 受体,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配体的受体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促成骨样细胞转化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分离健康雄性远交群(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并诱导为成骨样细胞,分别用LiCl、LiCl+OPG(0.1 ng/ml)、LiCl+OPG(1.0 ng/ml)、LiCl+OPG(10.0 ng/ml)、LiCl+OPG(100.0 ng/ml)处理成骨样细胞,对照组未行LiCl及OPG处理,LiCl浓度均为20 mmol/L。RT-qPCR检测各组细胞OPG、RANKL转录水平;Von Kossa染色,钙离子含量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骨钙素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钙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激活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LiCl组OPG的表达(4.35±0.88)稍高于成骨样细胞组(4.12±0.82,t=0.603,P>0.05),RANKL表达则LiCl组(2.61±0.42)显著高于成骨样细胞组(1.52±0.35,t=2.317,P<0.05);OPG/RANKL的比值LiCl(1.67±0.41)组显著低于成骨样细胞组(2.71±0.48,t=2.542,P<0.05)。成骨样细胞的转化实验中,成骨样细胞组及加LiCl+OPG的4组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的水平(25.2±5.8、68.5±13.3、61.1±12.8、57.6±11.3、56.3±11.4)、(80.4±10.2、141.2±17.6、125.7±15.3、123.5±15.9、122.7±15.1)、(0.61±0.10、0.82±0.14、0.79±0.13、0.72±0.12、0.73±0.13)均低于LiCl组(99.5±16.5)、(186.0±39.3)、(0.98±0.15),(t=5.971、2.795、2.810、2.829、2.831,P<0.05)、(t=5.623、2.597、2.765、2.791、2.793,P<0.05)(t=4.931、2.379、2.384、2.391、2.392,P<0.05);加LiCl+OPG的4组中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成骨样细胞组水平(t=5.362、2.769、2.635、2.633,P<0.05)、(t=5.105、2.758、2.732、2.733,P<0.05)、(t=2.762、2.569、2.566、2.563,P<0.05)。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程度检测中,β-catenin的表达水平β-catenin表达水平LiCl组(1.75±0.26)高于成骨样细胞组及加LiCl+OPG的4组(1.32±0.18、1.25±0.17、1.25±0.16、1.22±0.16),(t=4.442、2.650、2.654、2.712、2.709,P<0.05)、加LiCl+OPG的4组高于成骨样细胞组(t=2.492、2.455、2.439、2.437,P<0.05),加LiCl+OPG的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成骨样细胞转化的机制,有RANKL依赖性,也有非RANKL依赖性。

  • 标签: 动脉钙化 Wnt/β-catenin通路 成骨样细胞 骨保护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表达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于2017年8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且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后接受CAR-T治疗的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50岁女性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经标准方案化疗后以BEAM为预处理方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5个月复发,后经含克拉屈滨的化疗方案治疗2个疗程,桥接CAR-T治疗,获得持续缓解,且持续8个月患者体内能检测到CD20+-CAR-T。结论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先采用含克拉屈滨的方案诱导缓解后行序贯CAR-T治疗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克拉屈滨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B细胞成熟抗原(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再次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因首次抗BCMA CAR-T治疗(CART1)失败或复发,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抗BCMA CAR-T再次治疗(CART2)的10例RRMM患者临床资料。总结CART2患者的治疗情况、疗效及不良事件,并与CART1的客观缓解率(ORR)、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7岁(41~70岁)。CART1患者3个月ORR为90%,中位DOR为16.0个月(3.0~27.0个月)。CART2使用人源抗BCMA CAR-T治疗6例,鼠源抗BCMA CAR-T治疗4例。CART2患者3个月ORR为40%,中位DOR 8.5个月(3.0~11.0个月)。CART1用鼠源抗BCMA CAR-T的9例患者中,CART2仍用鼠源抗BCMA CAR-T再治疗的4例患者无一例有效;用人源抗BCMA CAR-T再次治疗的6例患者中,4例(66.7%)达到部分缓解(PR)及以上缓解。CART1的10例患者发生1~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和血小板计数减少;CART2有效的4例患者均发生1~2级CRS,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计数、ANC和血小板计数减少,无一例发生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结论抗BCMA CAR-T再次治疗RRMM有效、安全。CART2的ORR和DOR低于CART1,常见不良反应为CRS和血细胞减少。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成熟抗原 复发
  • 简介:摘要报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于2019年5月及12月收治的2例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CD19 CAR-T)细胞治疗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孤立性睾丸复发(ITR)患儿的诊疗经过及结果,探讨CD19 CAR-T细胞治疗相较于传统放化疗的疗效,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2例患儿均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诊断为B-ALL,分别于初诊第60个月及第38个月经睾丸活检术确诊为ITR,随后行CD19 CAR-T细胞输注,CAR-T细胞输注数量分别为7.0×106/kg和1.5×107/kg。输注CD19 CAR-T细胞7~10 d后睾丸白血病细胞浸润消失,均获得完全缓解。其中例2患儿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并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经药物干预治疗后好转。提示CD19 CAR-T细胞治疗儿童ITR效果良好,或可替代睾丸切除或局部放疗成为B-ALL患儿ITR的新型治疗方法。

  • 标签: 儿童 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孤立性睾丸复发 髓外复发
  • 作者: 李维 李青 邓琦 张会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和医院淋巴瘤内科,中美淋巴瘤血液诊治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临床学院,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天津 30019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脊髓累及合并心脏病患者疗效。方法对1例62岁男性患者应用CAR-T治疗二线诱导缓解治疗后达部分缓解的脊髓累及合并心脏病的DLBCL。回输细胞数2×106/kg。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心功能异常,毒性可耐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为I级,无中枢毒性。患者CAR-T后6个月出现脑部病变,病情进展。CAR-T治疗后11个月死于病情进展。结论对于脊髓累及合并心脏病的复发DLBCL患者,在心脏病专家的共同诊治下CAR-T治疗是可行的,部分患者可能会从CAR-T治疗获益。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脊髓累及 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