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程序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死亡配体1(PD-L1抑制的心脏毒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19年3月2日),收集PD-1/PD-L1抑制单药或联合其他方案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PD-1/PD-L1抑制(试验组)与安慰剂或其他抗肿瘤药物(对照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了10项随机对照试验(RCT),9项为PD-1抑制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的研究,1项为PD-L1抑制单药治疗的研究,共包括5 29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 022例,对照组2 269例患者。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0项RCT中4项为高偏倚风险,6项为低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心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3%(34/3 022)比0.22%(5/2 269),相对危险度=2.38,95%置信区间:1.19~4.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1/PD-L1抑制有导致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临床应用中应警惕。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学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心脏毒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迅速、极具侵袭,容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尽管SCLC对一线化疗敏感,但容易短时间内复发。在过去的5年间,免疫治疗在SCLC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程序死亡受体1程序死亡受体配体1方面,SCLC治疗模式已经发生改变。文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在SCLC中的探索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癌,小细胞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迅速、极具侵袭,容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尽管SCLC对一线化疗敏感,但容易短时间内复发。在过去的5年间,免疫治疗在SCLC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程序死亡受体1程序死亡受体配体1方面,SCLC治疗模式已经发生改变。文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在SCLC中的探索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癌,小细胞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由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导致的垂体炎病例的诊治及23个月的随访情况,提示进行PD-1抑制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乏力、纳差、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低钠血症等情况,需警惕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进行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价和长期随访。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垂体炎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近年来,程序死亡因子(PD)-1及PD配体(PD-L)1抑制在肿瘤治疗相关研究中的重要突显。PD-1/PD-L1抑制主要通过阻遏PD-1/PD-L1信号通路,解除后者对T细胞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多个PD-1/PD-L1抑制用于肿瘤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与PD-1/PD-L1抑制单药应用相比,PD-1/PD-L1抑制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已显现出较好的疗效。笔者拟就PD-1/PD-L1抑制在实体瘤及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介绍PD-1/PD-L1抑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过继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受体,嵌合抗原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程序死亡因子-1(PD-1)/程序死亡配体-1(PD-L1)抑制能特异性阻断免疫检查点PD-1/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被广泛应用于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阐明导致PD-1/PD-L1抑制出现疗效差异的原因,对临床选择合适的获益人群、评估疗效与预后、避免延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影响PD-1/PD-L1抑制抗肿瘤疗效的主要因素,对其现存的研究分歧和可能原因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为临床实践制订合理的疗效评估方案、解决耐药问题。

  • 标签: PD-1/PD-L1抑制剂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肿瘤
  • 简介:摘要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在霍奇金淋巴瘤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较好疗效。多个PD-1抑制单药已被批准用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较晚期的挽救治疗,其与其他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活性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等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较传统方案的安全更好,也被尝试用于复发难治患者及一线治疗。另外,9P24.1扩增、PD-1配体表达、循环肿瘤DNA水平等可能是预测PD-1抑制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疗法,联合 分子靶向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
  • 简介:摘要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目前仍较为少见,可能是免疫疗法导致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也可能与神经系统和肿瘤细胞存在共同抗原有关。该文报道1例PD-1抑制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同时合并胰腺损伤病例。患者为青年男性,应用PD-1抑制后出现胰腺损伤、糖尿病酮症,同时合并周围神经病,肌电图见多发周围神经损害,脑脊液见蛋白-细胞分离,神经节苷脂抗体谱阴性,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联合胰岛素治疗后好转。本病例以神经系统不良事件起病,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进展迅速、病情凶险,但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有效,因此应提高临床医师对PD-1抑制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的识别和处置能力。

  • 标签: 周围神经病 胰腺损伤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治疗后出现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PD-1抑制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9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甲状腺损伤的情况,将患者分为甲状腺正常组和甲状腺损伤组,分析甲状腺损伤的发生率、类型、发生时间及转归等,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甲状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PD-1抑制治疗后甲状腺损伤的发生率为29.8%(59/198)。甲状腺正常组与甲状腺损伤组间既往放疗史及靶向治疗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既往手术或化疗史、肿瘤转移史以及PD-1抑制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9例甲状腺损伤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9例(32.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6例(27.1%)、甲状腺毒症14例(23.7%)、亚临床甲状腺毒症6例(10.2%)、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炎4例(6.8%),其发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PD-1抑制治疗后3.00、3.00、1.50、1.50和0.80个月。20例初期以甲状腺毒症或亚临床甲状腺毒症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中,有12例患者转归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放疗史(OR=3.737,95%CI 1.390~10.046)、靶向治疗史(OR=3.763,95%CI 1.553~9.117)、基线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OR=12.082,95%CI 1.199~121.775)及基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OR=10.874,95%CI 1.010~117.047)是PD-1抑制导致甲状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D-1抑制治疗后发生甲状腺损伤的比例较高,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部分患者存在甲状腺毒症向甲状腺功能减退转变。既往放疗史、靶向治疗史及基线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是应用PD-1抑制后发生甲状腺损伤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毒症 甲状腺炎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死亡-受体1程序死亡-配体1(PD-1/PD-L1)抑制与传统一线药物治疗实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PD-1/PD-L1、solid tumors、melanoma、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renal cell carcinoma、immunotherap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上述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0月。纳入评价PD-1/PD-L1抑制与传统一线药物治疗实体瘤的随机对照研究或高质量非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为PD-1/PD-L1抑制免疫治疗,对照组为传统一线药物治疗。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进行质量评价。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采用I2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分析。纳入文献≥5篇,采用漏斗图检验潜在发表偏倚;纳入文献<5篇,则不检验。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11篇。11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11篇文献累积样本量为5 161例,其中治疗组2 677例,对照组2 484例。(2)Meta分析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49,95%CI为3.01~6.68,P<0.05)。9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其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对称,表明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3,95%CI为1.01~2.32,P=0.05)。9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其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对称,表明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③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疾病稳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9,95%CI为0.33~0.73,P<0.05)。9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其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对称,表明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④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疾病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1,95%CI为0.45~1.15,P>0.05)。9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其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对称,表明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⑤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整体不良事件和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53,0.54,95%CI为0.38~0.74,0.31~0.93,P<0.05)。11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其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对称,表明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结论与传统一线药物治疗比较,PD-1/PD-L1抑制治疗可提高实体瘤客观缓解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实体瘤 PD-1/PD-L1抑制剂 一线抗肿瘤药物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程序死亡蛋白1(PD-1抑制治疗引起的自身免疫垂体炎临床罕见,垂体炎合并垂体功能减退,如处理不及时可能引起垂体危象,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告1例胃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后出现自身免疫垂体炎,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垂体疾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 简介:摘要近来应用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治疗肿瘤越来越普遍,其不良反应也逐渐被认识。今报道2例应用PD-1抑制后引起高血糖症患者。病例1,女性,87岁,因“口腔鳞癌”应用信迪利单抗3个周期后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最终进展为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较平稳,最终因原发病进展死亡。病例2,男性,49岁,因“肾癌”应用纳武利尤单抗18个周期后出现血糖异常升高,予调整降糖方案后,血糖逐步平稳。对于应用PD-1抑制患者,临床医生需加强观察内分泌腺体功能的随访,及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高血糖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个体化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所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特殊病例。患者为70岁女性,因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行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用药约6个月后因突发昏迷入院,血糖高至60.1 mmol/L,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一步查糖化血红蛋白7.88%,空腹和餐后2 h血清C肽低至0.04 ng/ml,诊断为PD-1抑制相关FT1DM,予以补液、胰岛素降糖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患者目前临床症状已改善,长期胰岛素降糖治疗,但血糖波动大。

  • 标签: 糖尿病 暴发性1型糖尿病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 简介:摘要部分肿瘤传统治疗方法已有较大局限性,近年免疫治疗发展迅速,显著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少,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导致T细胞活化及表面多种异质受体(兴奋抑制)表达上调。免疫检查点具有免疫抑制调节作用,包括程序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程序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等。正常生理状况下,配体受体结合,兴奋抑制信号通路共同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当免疫检查点过表达,抑制通路占主导地位,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避。PD-1和PD-L1抑制(免疫检查点抑制)本质是单克隆抗体,靶向结合相应的免疫检查点,恢复T细胞功能,增强免疫反应,从而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在特定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已有良好效果。本综述阐述了PD-1和PD-L1抑制在肿瘤免疫逃避和治疗中的相关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依据,并深入探讨其应用前景。

  • 标签: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 简介:摘要在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过程中,改善疗效的同时避免延迟发生不良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其中,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是治疗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HL)的有效药物,其较高的有效和安全也为联合治疗提供可能。文章就PD-1抑制治疗复发难治HL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复发 难治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接受程序死亡蛋白1(PD-1抑制治疗患者出现的皮肤毒性不良反应,总结其护理措施,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9年2—10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接受PD-1抑制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出现皮肤毒性反应的37例(39.4%)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与评估皮肤毒性,同时给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皮肤毒性反应的护理。结果37例患者中,34例(91.9%)为皮肤毒性G1级患者,未给予药物治疗,皮疹消退后按照原计划治疗;2例(5.4%)为皮肤毒性G2级患者,药物治疗后皮疹消退,可见散在色素沉着,按照计划进行原方案治疗;1例(2.7%)为皮肤毒性G4级患者,请皮肤科、感染科会诊,体温正常,皮肤黏膜破溃、结痂、脱落,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患者接受PD-1抑制免疫治疗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皮肤毒性反应,需要临床医生及护士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及护理,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免疫相关性皮肤毒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心脏血管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收治的1例心脏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2岁,因胸闷、气促起病,2020年8月术后诊断为心脏血管肉瘤。复发后于2021年4月探索性应用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联合安罗替尼及化疗治疗,获得部分缓解,至末次随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已达12个月。结论PD-1抑制联合安罗替尼及化疗治疗或可成为心脏血管肉瘤新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血管肉瘤 心脏肿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安罗替尼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程序死亡因子-1(PD-1)/程序死亡因子配体1(PD-L1)抑制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进而使被抑制的T细胞激活,进而发挥强力的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已彻底改变了包括食管癌在内的多种局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目前研究结果提示PD-1/PD-L1抑制单药治疗不足以激发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PD-1/PD-L1抑制需联合化疗、放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等联合治疗才能具有更好的抗肿瘤疗效。然而目前PD-1/PD-L1抑制联合用药方案在食管癌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尚未阐明,且联合治疗方案在提高抗肿瘤效果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运用PD-1/PD-L1抑制联合方案治疗食管癌患者时,即要寻求抗肿瘤效应较强的免疫联合方案,又要注意联合方案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这个角度,我们讨论了基于PD-1/PD-L1抑制联合其他药物的协同抗肿瘤机制,总结了近期PD-1/PD-L1抑制联合方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试验最新进展,以指导我们寻找更高效、毒性更小的治疗食管癌的免疫联合方案。

  • 标签: 胸外科 食管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抑制剂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程序死亡受体1(PD-1)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表达,介导免疫抑制的重要免疫检查点受体抑制PD-1与其特异性配体——程序细胞死亡配体1(PD-L1)相互作用,即阻断PD-1/PD-L1通路抑制活化T细胞凋亡的免疫治疗,在治疗恶性肿瘤、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甲状腺癌作为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大多数甲状腺癌(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经早期治疗预后良好,但晚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其中甲状腺未分化癌更是甲状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已有较多研究证实在甲状腺肿瘤中PD-1/PD-L1的表达与肿瘤免疫逃逸之间的关系,因此,现就PD-1/PD-L1表达预测甲状腺癌复发、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价值,对甲状腺癌免疫治疗作用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预测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有效、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1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块最长径10.1~18.8(14.2±2.3)cm。根据治疗方法分为TACE组(n=18)和联合组(TACE术后1周开始给予第1次200 mg PD1抑制治疗,每21天给药1次,n=13)。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有效率(DCR),以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OS)及肿瘤无进展时间(PFS)。结果联合组的DCR(53.8%,7/13)高于TACE组(22.2%,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P=0.04)。联合组的中位PFS(5.0个月)较TACE组(3.0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9,P=0.04),联合组中位OS(15.0个月)较TACE组(9.0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51,P=0.02)。结论PD1抑制可有效提高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患者疗效,PD1抑制联合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肝肿瘤 化学栓塞,治疗性 PD1抑制剂 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