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应用文科专业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的问题,一直备受高等教育研究者关注。文章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为例,分析了文物博物专业实践教学必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该系实践教学的多样化探索,并提出需要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着力解决的一些问题。

  • 标签: 应用文科 高等教育 文物博物专业 实践教学
  • 简介:作为博物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博物教育功能日益受到文博界和教育界的重视,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也日益成为校外教育、职后教育的开放式教育场所。高职教育正从职业技能教育向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转变,本文以高职旅游专业职业养成模式构建为例,探讨博物教育功能与职业养成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博物馆教育 职业养成 高职教育
  • 简介: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是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来到中国的。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有相对统一的译名后,国人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有了学术派别的认识。国人认识赫尔巴特主要不是经由《教育世界》及教育世界社的引介,而是通过师范学校的教育、教育史教科书。教育侧重强调赫尔巴特的地位,对其观点则褒贬不一;教育史的介绍相对系统,大都按照"科学教育的创始人——教育目的(五道念)——教育方法(管理、训育、教授)"的结构描摹赫尔巴特的学说。经历学习和积累后,国人逐渐接受并开始研究赫尔巴特的学说,但总体不脱教育史教科书的范围。从德国到中国,赫尔巴特教育学历经多次转化,最终浓缩在教科书中呈现给中国的面相只是"简笔画"。受"钱塘观潮"心态的影响,以及语言史料所限,国人亦满足于赫尔巴特教育的简笔画状态。

  • 标签: 清末民初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教育学 赫尔巴特学派
  • 简介:建构中国教育是近一百年来中国教育学人孜孜以求的事业,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从20世纪50年代末的教育学去苏联化,到改革开放初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探索,再到21世纪初“建构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教育”的呼声,无不反映出当代中国教育学人建构中国教育的迫切心情。建构中国教育,仅仅有迫切的心情是不够的,还必须付诸行动,而明确行动的着力点则是必要前提。

  • 标签: 中国教育学 社会主义教育学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特色 新中国成立 50年代
  • 简介:周建忠教授是研究当代楚辞颇有成就的一位学者,已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和《楚辞论稿》两部专著,并发表大量论文。《中国二十世纪“楚辞史”研究论文总目》是建忠先生最新成果,本刊决定在“楚辞研究专栏”上连载,相信有助于同行的借鉴与研究。

  • 标签: 《楚辞》 楚辞学史 中国二十世纪 苏雪林 总目 屈赋
  • 简介:喻本伐在《教育与经济》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田制是中国古代为学校教育提供办学经费的一种特殊方式,与其他教育经费的划拨和筹措存在着明显殊异,对地方官和书院的办理影响甚大。在学田制创立以前,中央官和地方官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通常称之为“岁赐钱”或“赡钱”。

  • 标签: 办学经费 中国古代 学田制 地方官学 政府拨款 学校教育
  • 简介: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一般,并非“正史”,至多“萌芽”。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具有自己的特征:如果说教育是“关于教育的言说”,那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教育的言说”;如果说教育是概念性体系,那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非概念性体系。二者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为此,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应该得到“善待”:一是要摒弃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隐喻性思维视为低级“感性认识”的偏见;二是要将逻辑性思维与隐喻性思维平等相待。

  • 标签: 传统教育思想 教育学 教育基本理论
  • 简介:周建忠教授是研究当代楚辞颇有成就的一位学者,已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和《楚辞论稿》两部专著,并发表大量论文。《中国二十世纪“楚辞史”研究论文总目》是其最新成果,本刊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期“楚辞研究专栏”已发表该文第一部分,本期发表第二部分,争取下期连载完毕。

  • 标签: 楚辞研究 《楚辞》 楚辞学史 中国二十世纪 师专学报 屈原学
  • 简介:20世纪初,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育导人中国。特定的导人动机、导人路径和导人时机,使得我们在学习赫尔巴特教育方面埋下了诸多的“先天不足”。1919年以后,中国学习别国教育的主潮几经更迭,先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后是苏联的凯洛夫教育,由于缺乏对后二次学习与先前一次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发现,学习杜威、学习凯洛夫成了变相批判赫尔巴特的过程,遂又导致对赫尔巴特甚至对整个教育学理论的学习都流于表层而无法深入。

  • 标签: 教育思想史 教育学 赫尔巴特 中国 杜威 凯洛夫
  • 作者: 文广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6-16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6期
  • 机构:摘要:西部地方院校图书馆由于地域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人员素质不适应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的现状,随着大家对馆本培训的逐步了解,开展馆本培训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途径,图书馆馆长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 简介:中国教育自近代从西方引进,百余年间,几代学者持续努力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叶澜教授新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论纲》以“论纲”方式呈现了当代中国教育的基本特征。它纵贯西方三千年学科观,回归突破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形成了以“生命·实践”为内核基因、扎根民族“文化传统”和学校教育“变革实践”、提出中国式教育命题和体现中国思维、运用中国话语、呈现教育“独立学科”立场的中国原创教育。它有字书写的背后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与研究团队数十年学术生命实践的无字之书。

  • 标签: 当代中国教育学 “生命·实践”教育学 回归突破 教育学人
  • 简介:杜育红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撰文回顾了中国教育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将之划分为萌芽期、初创期与发展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的教育经济主要学习介绍西方与前苏联教育经济,主要引进了人力资本观念,教育是生产力与投资的观念逐步为学界、政府和社会所接受。第二阶段,

  • 标签: 教育经济学 中国 展望 人力资本观念 改革开放 教育研究
  • 简介: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各学科在中国的引进有着不同的启动时间。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中国的引进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以模仿为目标的引进;以教育中国化”为目标的引进;以批判为目标的引进;以学术研究为目标的引进。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中国的引进,不仅确立了马列主义在中国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影响了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而且提供了编写教育教材的参考模式,拓宽了中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中国的引进给我们提供了以下重要启示:引进要处理好政治、意识形态与学术的关系;引进要与研究外国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相结合;引进要与继承本国传统相结合;引进要与建设中国教育相结合。

  • 标签: 20世纪下半叶 苏联教育学 引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音乐的发展历程悠久,发展路径多样,尤其是民族音乐,由于不同地域文化发展背景的不同,其发展更为丰富。就我国而言,由于我国文化进程的久远和民族的多样性,民族音乐发展颇为丰富。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导致我国民族音乐在近代以来的发展十分曲折,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也经历了种种波折,甚至一度处于一种与外部隔绝的无奈境地。所幸的是,研究者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凭借自己对传统文化、民族音乐的一腔热忱以及在长期实践中反复考察积累的丰富资料和所得感悟,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 标签: 民族音乐 音乐发展 传统文化 音乐学 访谈录 教授
  • 简介:诸位朋友,各位同道:我受会议主办方的委托,致开幕词,并宣布“2015年中国淮阴屈原暨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开幕。首先,非常感谢诸位的莅临。这次会议正值大暑,三伏之中,《楚辞·招魂》说,东方“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楚辞·大招》又说“南有炎火千里”,淮安市古代的地名叫临淮,后来又叫淮阴市,山北水南为阴,淮阴临淮,我在淮阴看到过运河和黄河古河道,但是没有注意淮河在哪里,想来淮河一定在淮阴的北边了。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淮阴市前几年还建设过一个南北分界线的建筑,似乎离火车站不远,五六年前,淮阴师范学院的几位老师带我参观过。虽然淮阴居中国之中,江苏之北,南通之西,但对于像我这样的北方人来说,它是南方,对于从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古楚地来的学者来说,它又是离太阳更近一些的地方。来自西方和北方的学者感受到南方的暑热,来自南方和东方的朋友虽然已经习惯了赤日炎炎,但舟车劳顿是难免的。特别是昨天广州、厦门等地的飞机都晚点了,大家辛苦了。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十六届年会 淮阴市 楚辞学 开幕词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