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文学经典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媒介,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经典的文本历经人类历史的考验而不断被阅读,是人类关于自身生命的认知的考量。但当下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妨碍了大学的经典阅读,我们认为只有以人文社科课程为重心、以阅读经典文本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才能真正引导大学重新回到经典阅读,这也是当下我们引导大学阅读经典最重要的路径。更多还原

  • 标签: 经典阅读 通识教育 引导路径
  • 简介:当今大学阅读出现功利化倾向。他们选择阅读书籍不以是否经典为标准,往往是以能不能给自己的升学或就业带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远离文学经典,导致欣赏水平与人文素养的降低。对于高校来说,开展文学经典阅读活动、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发挥大学社团的优势打造跨际阅读平台等等,可以有效推动文学经典走进大学的精神深处。更多还原

  • 标签: 经典阅读 通识教育课程 推动策略 功利化倾向 人文素养 欣赏水平
  • 简介:1一非常意外,也非常高兴,我居然能得到大赛组委会的认可!《长恨歌》是我曾经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是一段情结!而这篇文章,也是我曾经最得意的文字。我喜欢《长恨歌》中复古优雅的氛围,也喜欢作家王安忆绵密的叙述风格,因为她,

  • 标签: 征文大赛 获奖作者 名作欣赏 大学生 《长恨歌》 叙述风格
  • 简介:《名作欣赏》杂志与忻州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名作杯"全国大学文学作品大赛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征稿时间为2017年9月1日到2018年3月31日,共收到全国大学参赛稿件2356篇(首)。经过三个月紧张的初评、复评、终评,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评委名单及颁奖事宜附后)。

  • 标签: 《名作欣赏》 获奖名单 文学作品 大学生 大赛 师范学院
  • 简介:由香港青年联会、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香港五所大学合办的“共创新世界”2009暑期实习团已于不久前结束了约六星期的实习生活,起程返港。

  • 标签: 中国香港 大学生 实习 世界 亲身体验 暑期
  • 简介:民国中央大学里排斥新文学的一批教授和学生,坚守中国文人诗赋词曲生活化的传统,热衷于游山玩水、宴请雅集时作诗作词。中央大学教授与社会名流的修禊联句影响力更大,这一现象可称为文学的古典主义的复活。吴梅执教期间,注重戏曲文本的欣赏、研究和写作,同时指导学生创作词曲,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了日后成为著名词曲学者的一批学人。

  • 标签: 民国中央大学 文学生活 修禊联句 词曲
  • 简介:《“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是一部学术创新之作。它首次从学术层面对“多彩贵州”内涵做了系统梳理,提出了“四色构成”说、石头钥匙根本说、山地文化本性说等理论观点,对贵州打造文化强省、整合旅游资源、构架文化经济支点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 标签: “多彩贵州”文化蕴含研究 “四色构成”说
  • 简介: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伦敦国王学院由英王乔治四世和首相威灵顿公爵创建于1829年,与早前成立的伦敦大学学院联合发起创立了当今赫赫有名的伦敦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坐落于伦敦市中心,泰晤土河畔,拥有四个校区、十个院系,交通十分便利。该校是英国最具盛名的多学科、以研究见长的大学之一,其在研究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极高声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超过20000名学生在此进修生物、医学、法律、工程、商科和人文等近200个专业的课程。

  • 标签: 英国大学 伦敦大学 世界范围 领导地位 学院 国王
  • 简介:  出了伦敦向北,通往诺丁汉的路,一路葱茏.绵绵细雨中的平原和丘陵上,一片绿茵,一片蓊郁茂实的灌木,一片片农田,犁耕得细密整齐划一的田垄,耕地上散落着一棵棵孤零零的树.这景色恰似泰纳画笔下的英国乡村风景:不像美国和澳洲的乡村那么广漠无垠,海阔天高;不像瑞士的乡村别墅成队,享乐味道十足;又没有德国的乡间那么阳光灿烂,绿得耀眼.这里的绿,绿得悠闲,静谧,恬淡.……

  • 标签: 诺丁汉大学城
  • 简介:当代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意识不仅表现在对荒野的熟爱、对文明的反思以及对印第安人生活的向往上,而且还体现在他的生物区域主义思想、生物中心主义思想、对生态学和道家佛教生态智慧的借鉴以及他所主张的与自然和谐互动的创作观等方面。

  • 标签: 加里·斯奈德 生态 自然 佛教 道教
  • 简介:川端康成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雪国》《伊豆的舞女》《睡美人》等代表性作品一直以来受到众多文学爱好者的追捧与青睐。同时,他的文学作品中带有的浓厚的日本文化色彩以及其创作手法上的独特性,也成为文学评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对日本本土文化细致入微、抽丝剥茧的描述与分析以及他在创作手法上将传统的日本本土文学表现手法与现代的心理刻画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其作品的独特魅力。本文即从日本本土文化的视野下来对川端康成的相关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 标签: 川端康成 日本本土文化 作品 研究
  • 简介:<正>三十年前的那个秋天,我的胸前多了一枚大学校徽,白地红字,很惹人眼目。虽然有点张扬,但上大学在当时的确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我们高中毕业班六十余人,只有六人考上了大学。我的文科成绩排在全校第三名,因此毫不犹豫填报了外省的一所大学,结果惨遭滑档。后来我才知道,很多大学刚刚恢复,招生名额非常有限。这样,我和班里另外两名女同学走进了同

  • 标签: 十年 招生名额 女同学 三十岁 高山下的花环 文学期刊
  • 简介:<正>1992年的春天,陕西咸阳师专(这是我至今上过的最高学府)至少发生了两件大事,但肯定校史不载。像所有的历史一样,校史追求宏大的叙事方式,追溯艰辛而功勋卓著的过去,那些个人的、带有污点的和伤痕的故事被有意无意模糊了。个人故事进入历史一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我要说的第一件事是:那个春天,有一个老师死了。他死在学校的花园里,那是夹在男生宿舍和单身教职工宿舍之间的花园,有一条通往餐厅的、弯曲的、具有审美效果的小径。有人在打饭的路上发现有

  • 标签: 花园里 校史 陕西咸阳 我爱 一个女孩子 不好看
  • 简介:在工业文明社会的背景下,生态批评应运而生。《二十四诗品》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野出发,追问《二十四诗品》的当代启示。《二十四诗品》主张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主观意念与外在自然的相互契合,体现了主体间性哲学,同时它以自然之“实”写诗品之“虚”,展示了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象,是另一层意义上的自然的“复魅”。其次,它又主张“无意”“无法”“无工”的自然美,是一种“缘发性、直接性的美感生成机制”。再次,它描绘了一系列理想人格,一定层面上回答了“如何诗意地栖居”的拷问。

  • 标签: 生态批评 “复魅” 自然
  • 简介:本文融叙事学视角与空间批评理论为一体,一方面借鉴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理论视角对刘易斯小说的叙事空间进行了文学界定与分类,将其划分为“地理景观空间”(物质层面)、“个体心理空间”(心理层面)、“社会性别空间”(社会层面)三个维度,另一方面从叙事视角出发分别研究叙事与作家的文化情感、人物的心理特征和美国社会的性别机制三个主题方面的关系,旨在探讨刘易斯小说的空间化叙事特征,步步深入地揭示“空间”概念在刘易斯小说中所呈现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层的思想内涵.

  • 标签: 辛克莱·刘易斯 叙事 空间 地理景观
  • 简介:生命作为人的客观存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思考和关注的对象,并且是传统文学和西方哲学探讨的一个恒久主题。但不同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语境却赋予了生命迥异的内涵,宗教存在主义思想则更注重揭示生命的过程和本质。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宗教存在主义视角下对生命、存在与界限等问题进行了追本溯源的探索。本文以托氏作品中对生命描写为基本线索,探讨作家的存在主义意识、人道主义思想以及生命的内在涵义。

  • 标签: 托尔斯泰 宗教存在主义 生命
  • 简介:达斡尔族英雄史诗包含一系列母题,母题中所传递的自然、英雄、宗教等繁复的信息丰富了达斡尔族的文化生态内涵。本文通过对达斡尔族英雄史诗的情节母题、形象母题进行解析,进而洞察达斡尔族世代延续的文化生态观。

  • 标签: 达斡尔族 英雄史诗 文化生态 母题
  • 简介:01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创校于1839年,是全美第二大历史悠久的私立大学。波士顿大学的所在位置是属于新英格兰地区,此区为美国独立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欧洲人最早登陆新大陆的地点。

  • 标签: 美国大学 波士顿大学 私立大学 新英格兰 发源地 新大陆
  • 简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希金新论——文化视域中的俄罗斯诗圣》(以下简称《新论》)是张铁夫教授继《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普希金与中国》之后对普氏研究的又一力作,也是张教授普氏研究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全书约28.6万字,共分为七章,前两章侧重论述普希金的文艺思想和政治思想,后五章则从死亡意识、伦理指向、女性观念、圣经情结、叙事艺术等方面,对普氏的创作重新进行解读。夏仲翼教授及俄罗斯科学院谢尔盖·福米乔夫博士分别为该书撰写了长篇序言。

  • 标签: 普希金 诗圣 多元对话 三部曲 新论 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