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固于近代哲学主体性一认识论范式理论视阈,对接受美学思想进行相对主义悖论性自为式解释,必然因语境失察导致文本误读,将之视为读者一元论、相对主义和“审美乌托邦”。将接受美学思想还原到其本然自在西方现代哲学主体间性范式理论场域中,可以说明其经由现代解释学与现象学出场理论路径及萁主体问性本体论预设、对历史规定性与主体超越性双向肯定与审美解放理论旨趣,实现对接受美学思想准确理解和合理评价。

  • 标签: 接受美学 主体间性 对话 审美解放
  • 简介: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催生了一个启蒙现代神话,而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尼埃在小说《星期五》,通过重构鲁滨逊荒岛生活情境,质疑启蒙理性主体。在图尼埃看来,没有他者世界违背人类心理常规,必然导致主体失常。图尼埃这一认知是对笛福创造所谓理性主体神话颠覆。在颠覆原有神话同时,图尼埃希望借助"太阳之城"这一概念,创作具有其个人风格主体神话。不过,他这一尝试给小说带来不少不和谐音。尽管如此,鉴于其哲学高度,《星期五》仍不失为针对鲁滨逊神话重写范例之一。

  • 标签: 图尼埃 鲁滨逊 主体 他者 神话
  • 简介:细节是文学作品最小单位,是文学作品灵魂与血肉。艺术魅力在于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优雅、精致与细腻是徐訏小说一大特色,本文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几个角度简论徐訏小说细节及其原因。

  • 标签: 徐訏小说 细节 深刻
  • 简介:孙绍振先生在《美国语文和中国语文:"核心价值"和"多元价值"问题》一文,多次提到"一元价值""多元价值"等概念,而孙先生对一元价值理解却有飘忽不定之嫌。本文意在从人类文明共同三维价值观视角,探讨语文教育形塑国民性格意义,使语文教育抛弃各种偏见,避免意气之争,融入到人类文明大潮中去。

  • 标签: 语文教育 一元价值 多元价值 三维价值观
  • 简介:斯特凡·格奥尔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诗坛著名诗人,以他为中心格奥尔格圈子因其神秘色彩理想与种种传闻,至今仍引起误解。本文把格奥尔格圈子视为现代共同一个特例,探讨古希腊教育模式——教育爱——是格奥尔格建构其圈子核心理念,及其在格奥尔格创作反映。

  • 标签: 斯特凡·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圈子 共同体 教育的爱
  • 简介:民国中央大学里排斥新文学一批教授和学生,坚守中国文人诗赋词曲生活化传统,热衷于游山玩水、宴请雅集作诗作词。中央大学教授与社会名流修禊联句影响力更大,这一现象可称为文学古典主义复活。吴梅执教期间,注重戏曲文本欣赏、研究和写作,同时指导学生创作词曲,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了日后成为著名词曲学者一批学人。

  • 标签: 民国中央大学 文学生活 修禊联句 词曲
  • 简介:文学经典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媒介,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最高成就。经典文本历经人类历史考验而不断被阅读,是人类关于自身生命认知考量。但当下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妨碍学生经典阅读,我们认为只有以人文社科课程为重心、以阅读经典文本为核心通识教育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重新回到经典阅读,这也是当下我们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最重要路径。更多还原

  • 标签: 经典阅读 通识教育 引导路径
  • 简介:当今大学生阅读出现功利化倾向。他们选择阅读书籍不以是否经典为标准,往往是以能不能给自己升学或就业带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远离文学经典,导致欣赏水平与人文素养降低。对于高校来说,开展文学经典阅读活动、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发挥大学生社团优势打造跨际阅读平台等等,可以有效推动文学经典走进大学生精神深处。更多还原

  • 标签: 经典阅读 通识教育课程 推动策略 功利化倾向 人文素养 欣赏水平
  • 简介:《钢铁是怎样炼成》曾经具有非常大发行量和影响力,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其价值也在被重新评估。从根本上说,《钢铁是怎样炼成》是一部充满排斥性元素封闭而狭隘文本,已不再适合21世纪学生阅读。

  • 标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封闭性 精神成长
  • 简介:"穿越文"《木兰无长兄》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网文言情成分,把写作重心放在贺穆兰/花木兰军旅生活上,是一篇独具特色"女性向"网文。

  • 标签: 《木兰无长兄》 女英雄 军旅生活
  • 简介:在江南运河段文化遗存,吴江垂虹桥无疑是最值得人们去关注文化景观之一。虽然今天我们只能够看到垂虹桥坍塌之后残断遗迹,但是在古代诗文集中,却是随处可见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于此、吟咏不辍文学盛景。

  • 标签: 觉莫 文学景观 朱长文 古代诗文 苏舜钦 南运河段
  • 简介:文学具有白日梦性质,而媒介是人延伸,从形式上看网络游戏将新媒介技术与文学艺术功能融为一体,它通过在线参与、即时互动,以鲜明强烈体验性延续文学梦想品质,有望成为继影视之后“第九艺术”;然而在一个娱乐至死时代,在这个号称绿色GDP阳光文化产业,游戏内容正在形成弱肉强食、胜者为王等价值观却与文学独立思考与公共关怀背道而驰。网络游戏以游戏人生市民文化和虚无后现代精神,把文学阅读公众转化为文学消费公众,它看上去是我们文学梦想延伸,实质上是对文学梦想背叛。

  • 标签: 网络游戏 文学 第九艺术 梦想 价值观
  • 简介: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性欲受限制于经济,女性在经济上相对于男性独立程度,直接影响到她们这一生性欲实现可能性及其进程,并同时影响到她们交际范围。不过,即使她们突出闺阁进入交际范围,也难以实现性欲自由,性欲最终屈服于经济问题并为之服务。

  • 标签: 张爱玲 女性枷锁 经济地位
  • 简介:留学英国前后,傅斯年在致蔡元培、胡适几封书信及其他文章,对北京大学哲学学科设置进行了批评,表达对中国学术、中国哲学认识。傅斯年认为,哲学不应与文学、史学并置列入文科,哲学课程设置当要传授学生一般水平线以上自然科学知识,尤其要具备较高程度数学、逻辑知识。中国学术缺乏科学意识,严格来说中国并无哲学。

  • 标签: 北京大学 哲学学科 中国哲学 傅斯年
  • 简介:《肖申克救赎》是一部著名监狱电影,也是一部以"自由"和"反体制"为主电影。影片中"自由"主题通过多种层面,以或隐或显方式呈现于情节之中。劳动,阅读,书写,音乐,都在这些论题和背景下,自由伴随着人自我完善和自我认同,支持着有关希望叙述。

  • 标签: 《肖申克的救赎》 自由 反体制 象征 希望
  • 简介:"我华沙不是你华沙",在辛西娅·奧芝克《大围巾》中集中体现是因文化创伤造成认同危机。主人公罗莎所受创伤并不仅是纳粹种族大屠杀所导致个人创伤,还暴露了犹太人深层集体认同危机文化创伤。历经从叙述创伤到恢复关联再到修整认同"创伤过程",罗莎最终打破自我封闭,抚平心理创伤。然而,建构这一文化创伤意义不只在于从道德上谴责种族迫害残忍、博得普通受众同情,更重要是从政治上"以言行事",审视认同危机,激发行动力量。

  • 标签: 《大围巾》 文化创伤 犹太裔美国人 认同
  • 简介:桃丽娜是《伪君子》闪闪发光智慧底层人物形象,她是所有人中最理智、最清醒。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桃丽娜言与行,展现她异于常人辩思能力,展现她智慧之光。更多还原

  • 标签: 桃丽娜 智慧之花 处事方法
  • 简介:徐渭、李贽、汤显祖和袁宏道,一直是晚明文学四面旗帜。但这四位名士之间,却没有太多交集,除了袁宏道与李贽、汤显祖有过几次面晤外,其余诸人之间并没有当面交往的确凿记载。特别是徐渭、汤显祖这两位身兼诗歌、戏曲创作两栖作家,既是晚明文学思想研究焦点,又是明代戏曲史宠儿。可惜二人终生未能谋面,那么,我们对这两位文学巨擘可能并肩作战或衣钵授受历史细节,只能依靠一些书信上交往来还原。这个时候,他们文集中赠答诗歌、尺牍及仿效之作,就成了勾勒二人文学互动关键线索。而汤显祖

  • 标签: 芳树 戏曲创作 赠答诗 戏曲史 鲍泉 《春江花月夜》
  • 简介:现在许多人都知道古代"渤海"一词是涉及地理、政治、文学等多层面的较为复杂概念。其实,它原始含义或基本含义很简单,就是指我国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内海,且一直沿用至今。如《庄子·说剑》:"绕以渤海,带以常山。"

  • 标签: 渤海县 棣州 忽汗州都督府 渤海郡王 大祚荣 左骁卫大将军
  • 简介:语文课堂上教小说时候,其实主要在教两个东西,一是小说主题思想,二是某种特定小说阅读方法。总结小说主题思想,本来是小说读完之后"讨说法",却常会变成"套说法",更变本加厉变成了"套答案",违背语文学习宗旨。因而,教读法比总结主题思想更为重要。教读法也有两种路径,一种是结合具体社会历史读法和解释;另一种是脱开具体社会历史束缚,关心更具超越性意义和价值命题。在这两种路径,后者无疑更为重要。

  • 标签: 小说教学 阅读方法 《祝福》 鲁迅 祥林嫂